《老子》第二十八章(古本)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xī。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辱。老子给我们的人生教诲是要区分“知”与“守”。为什么要区分“知”与“守”呢?“知”与“守”是什么关系呢?
知是认知,守是行为。知与守的关系也就是知行关系。但是用一个“守”字来代替“行”字,味道却很不同。“行”字有进取的味道在里头,“守”字有一种退回基地、持守核心的味道在里头。“行”更多是肯定式的,要做什么;“守"更多是否定式的,不做什么。
守门员要知道整个场上的形势,也可以全场飞奔,但他要守的是那个球门。
由此可见,知的范围要比守的范围大得多,这有点儿象控制圈与关注圈。
知了不一定能守,不知则不足以有效地守。知是明理,守是持戒。需得明白事理,方能持戒。真能持戒,才能够洞明事理。
苏辙说:盖不知而不为,不若知而不为之至也。
郑板桥说,“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
老顽童与顽童的不同,就在于他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见过,却依然选择象孩童一样地活着。
李叔同知音乐、知绘画、知书法、知戏剧、知人情,却选择成为弘一法师,绚烂之极,复归于平淡。
知是知天下,守是守自己。
在汉字系统中,知不光有认知的意思,也有行动的意思,比如“知县”就是管理一个县事务的长官,“知府”就是管理一个府事务的长官,“参知政事”就是参与治理国家事务的高级官员。
因此,知天下也是治天下。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守是守住你生命的泉源,知是泉水流布人间。
不出户,知天下。因为能守,所以能知。由此当知,生命意义是在守处建立的。知是没有边界的,守是有边界的。想一想,栓系你自我认同的那些心桩,是扎根在”守处“呢?还是漂浮在”知处“呢?如果你的心桩落在能守的边界之外,那么你的生命就是不自由的,因为那些桩子随时都有可能被别人拔掉。
比如说,如果你把自己的生命意义定义成帮助别人成长,你的生命就是自由的。如果你把自己的生命意义定义成帮助到别人成长,你的生命就是不自由的。
因为帮助他人成长是边界之内的元素,帮助到他人成长就是边界之外的元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处和守处。你的知处和守处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