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篇》第六章: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解析: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依靠,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
这两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人要如何才能有意义的过一生?
今天,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志于道
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中老子是这样形容“道”,也就是告诉我们“道”是一个非常玄妙高远的概念,可以是我们已经发现的事物规律,也可以是我们一无所知的可能。
人的一生,首先要能够顺应并遵守大自然中存在的客观事物规律,同时也要能够有勇气去追寻一些未知的可能,敢于突破、敢于创新。因为只有梦想,才会让生命充满激情和活力。
孔子一生敬仰周公,言行举止皆效仿之。他一生的梦想就是希望能在全天下推行礼教文化,让百姓都能够安居乐业,国家都能够和谐安宁,繁荣昌盛。
遵循周礼,就是他遵守的道,天下人都能遵循周礼,就是他追寻的道,正是有这样的梦想,他的一生都在路上,无怨无悔。
据于德
“德”顾名思义即为道德、品德,孔子的一生推行礼教,倡导人人都应学习君子之道。“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两万多字的《论语》中,“君子”这个词出现了一百多次。
何为君子?君子必须要有高尚的道德,符合规范的社会行为,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守礼。君子必须要能做到不苛责外在世界,而时刻反省自己的内心。能够团结他人、照顾他人,却不结党营私,与世无争。
。。。。。。
关于孔子对于君子的要求,就是一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的思想追求,所以孔子自己都不敢以君子自居。可见他对人们在德行修缮的要求上有多高。
不得不说,孔子的观点也是非常正确的,就如前面的文章中所说“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如果一个人光是有才华,却罔顾道德,这样的人是非常可怕的。
依于仁
什么是“仁”? 仁者,仁义也。
做为人都是要在社会中生存的,没有谁是可以完全孤立的过完一生。不管我们所链接的人脉圈是大还是小,相识的人是多还是少,在与他人相处时,如果能做到融洽和谐,真诚友爱,即为仁。 如果能做到凡事不只是光想着自己,能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考虑对方的利益,尊重对方的感受,利人利己,即为仁。 又或者能够更大爱的做到舍己为人,无私奉献,造福他人,这就是极大的仁。
这样的论述下来,“仁”的核心就是博爱众生,充分利他。一个能充分利他的人,做什么事都会带着善意。
游于艺
《弟子规》中有这样一句话: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意思是:当我们把那些立身处世的德行都扎实地学好了之后,如果还有空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用来学习了。
人的一生,如果光有好的品德,而没有一点本事也是不行的。好的品德可以让你愿意仁爱众生,但是好的本事才能让你有能力去仁爱众生。
每个人都要有个安身立命之本,“礼、乐、射、御、书、数”古人之六艺,如果能精通六艺,毫无疑问,你去到哪里都是会受到礼遇的。但是如果你能够精于一项,你也是个有所依仗的人。
好的品德加上好的才艺,一个人的一生想过得没有意义和价值都不行啊!简洁有力的十二个字,已经将人的一生要如何度过才算是有意义非常清晰明了的回答了出来。
读了“之乎者也”的这一章,仿佛之前所有的关于人生追求的真谛都不能再拿出来一谈了。站在当下,过去的岁月已经不能回首,未来的岁月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此生或不至荒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