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学校家长会,请了一位儿童心理学专家,给我们上了一堂,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课程。很多青春期孩子出现的问题,其实跟童年的经历有关,家长们在不知不觉中,为将来埋下了隐患。
随心所欲否定孩子的家长
老师讲到一个案例,有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学习成绩还不错,临近中考的时候,却不想参加考试。老师家长都找不到原因,这位家长求助心里专家。后来心里专家在跟孩子沟通中,才知道这个孩子,从小就比较胖,眼睛小。妈妈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公众场合,有意无意就拿出来说,说她长得胖不好看,眼睛小不漂亮,让她从小就觉得自己不行。
马上临近中考,考试的紧张气氛扑面而来,这个孩子的心里压力越来越大。她觉得自己不行,一定考不上高中,就算将来上了大学,毕业以后也会找不到工作,因为自己长得不好看。这种负面情绪一直压着她,让她觉得没必要去参加中考。
小的时候从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很多孩子都要按照家长的要求,几点起床几点睡觉,多长时间写完作业,看电视的时间,很少能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有个孩子中午就不想睡午觉,妈妈担心他下午没精神上课,每天中午都用棍子赶着他,上床睡觉。为了防止他爬起来,妈妈还搬个椅子坐在旁边。这个孩子上了中学,学校是寄宿制的,老师发现他每次面临选择的时候,都特别的紧张和困难,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去食堂打个饭,排到他的时候,选菜都要磨蹭个半天,排在后面的同学不停地催他。
有的家长提出,如果给孩子太多选择权利,担心会失控。比如说孩子看电视,如果让他选择,他要是选看三个小时怎么办?专家给家长们支招,就算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也要给个范围,给三个选项30分钟、20分钟、10分钟,再让孩子从这几个选项中去选。既让孩子觉得自己有选择的权利,又不至于完全失控。
孩子不合理的要求需温柔的坚持
有个初中生的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常常晚上玩到三更半夜。妈妈一看到她玩游戏,就想把手机夺过来没收。这个时候孩子正玩的高兴着,看到手机被妈妈夺走,就过来跟妈妈抢。妈妈气急打了他一巴掌,没想到孩子回给妈妈,一个更响亮的耳光。有了这一次以后,这个孩子越来越频繁地打妈妈。
后来,没办法,这位妈妈来请教心理学专家。专家帮她分析原因,原来这个孩子小的时候,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果家长不能满足,一定会哭闹不止。孩子是想用这种方式,拿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家长看到孩子哭闹,会呵斥孩子不许哭,只这一次下次绝对不行。孩子渐渐明白,可以用这种无理取闹,或者暴力的方法,达到他的要求。
心理专家说,如果孩子小的时候,有这种行为,家长能够耐心地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很喜欢这个玩具,想要这个玩具,我不给你买你很生气,但是这次真的不能买。要先去接纳孩子的情绪,跟他换位思考,然后再温柔而坚持地拒绝。
这样的拒绝方式,让孩子心理会很舒服,也会容易接受。养成这样的习惯,进入青春期以后,对于他的不合理要求,家长再拒绝的话,孩子不会做出太过激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