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忙没有回家乡粤东小县城,期间和广州友人在喝茶时还提起家乡过中秋节的特色食品糕仔(小米糕)。趁国庆放假昨天回到家乡。没想到一进门见桌面上还摆着一盒糕仔,不顾刚吃饱饭赶紧美美地吃上一块,再喝一杯家乡的单丛功夫茶,心里那个爽爽……
这种糕仔吃起来简单做起来不简单。小时候,物质生活没有今天这么丰富多彩,除了盼过年领大人给的压岁钱和连着多少天可以有肉有鱼吃,另一个期待的节目就是每年中秋节帮家里大人做糕仔、把糕仔当供品祭拜月娘后让大人赶紧分糕仔然后可以一天一块两块地持续吃上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做糕仔的程序还是蛮复杂的,要用糯米(也可以少量渗点粘米)洗干净文炒(文炒也是一门技术活,火候要掌握得好),然后再碾成粉,有时也用绿豆、芝麻或者花生蒸熟晒干碾成粉渗进去,用白糖炼煮一段时间变成糖浆搅拌后做糕材,就可以印制出各种各样的糕仔。(加多少糖浆又是技术活,糖浆多了太糊少了太散都做不了糕仔)兴奋地期待大人拿出放了一年的印制模具清洁干净,我们就跟着他们将糕材放进模具里印制出精美的糕仔,很多时候也会在糕材中先挖个小坑加点花生糖之类的馅料后完成最后的印制工序。
接下来就期待着大人带我们祭拜月娘后给我们分糕仔。一般可以分二三十块,很多时候趁着大人不留意就偷多一块两块,沒有机会偷的就向大人申请要多分有“福”字样的糕仔,因为它的块头大一点,哈哈……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传统的节日庆祝形式慢慢地在改变,现在的
中秋节很多家庭都不再做糕仔,很多小孩都没见过糕仔。大人想吃糕仔的可以去食品店买,而且平时也可以买到,只是感觉还是和过去的大不一样了……
岁月静好,一切都在变,一切都很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