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历史上真的存在长达千年的混沌,那一定是欧洲中世纪的模样。
前有罗马帝国的辉宏,后有文艺复兴的浪漫,夹在中间的中世纪漫长、混沌却又神秘而引人遐思。这是秩序与理性之神鲜少眷顾的时代,这是血与荆棘铺就的历史,对于故事的孕育,没有哪个时代比欧洲的中世纪更具备先天优势。与前作的宏大磅礴略有不同,肯福莱特的《暗夜与黎明》聚焦在小城王桥的普通人身上,让时代的波澜与真实的人生共鸣一曲别有风情的中世纪小调。
因维京海盗的侵略失去爱人和全部家当,不得不开辟新家园的贫穷造船匠埃德加;不愿听从父母安排,为追求真爱远赴重洋的贵族之女蕾格纳;与同性修士秘密相爱被发现,被流放但仍心怀梦想的修士奥尔德雷德,三个来自不同阶级的人同时踏上了王桥的土地,开始各自耕耘自己的命运。
肯福莱特非常擅长将中世纪的历史背景和风土人情经纬交错地编制进故事里,赋予故事所在的世界独特的气质。在暗夜与黎明中,读者能从三个平民、贵族女性、宗教修士三个视角窥探中世纪,而他们所属的三个阶级刚好构成了一个三百六十度的中世纪。埃德加的视角让中世纪平民的苦难具象化,即要承担领主的剥削,一分一厘所衣所食都要被领主搜刮,又要时刻提防维京海盗的烧杀掠夺。但多数平民并不会因为自身的苦难而怜悯更弱小的人,而是把苦难变本加厉地报复在弱者身上——比如奴隶。而贵族也并非高枕无忧,他们需要在教会、国王、海盗之间周旋,巩固自身的势力和资产,算计与阴谋四处暗伏。教会手握知识和信仰,势力不可小觑,但权利必然滋生腐败,心怀理想和纯真信仰的修士注定前路坎坷。
三个人,三种阶级,三条交织并行的冒险征程,《暗夜与黎明》的故事庞而不散,高潮交错迭起。但对于一部九百多页的大部头,读者的期待不只是一部精彩的小说这么简单。故事虽然紧凑,但细看之下,作者的痕迹太重,这导致了势力之间的博弈和权力流动乍看合理但细想并不自然。尤其是几次破局,例如埃德加农场被淹没,突然就寻到鳗鱼进而解决了口粮问题,这个巧是作者上帝视角安插的巧,而不是由人物的智慧和性格推动出来的巧。好的作品,精巧的剧情和生动的人物缺一不可。作者要做的是创造一个世界,赋予人物灵魂,让故事发生并把观察到的故事诉诸纸笔。而作者这样多次“插手”剧情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人物的塑造。就如同塑造一个经典的英雄只需要让他完美,让他无所不能功成名就。而塑造一个让人泪流满面为之倾倒的英雄,不是要让他全然光伟正,而是赋予他阴暗面,让他自发地去战胜阴暗面。埃德加、蕾格纳、奥尔德雷德当然有魅力,但读者会觉得他们有魅力理所当然。三个主角的人物形象不够丰富,不够立体,没有太多变化,反派角色故事和性格也寡淡了些,不够有血有肉。这对于九百多页的故事来说容易让人疲倦。故事的人物是顺着作者安插好的剧情在走,而不是由他们的性格和命运去推动故事迈进。反倒是有几个配角让人印象深刻,比如埃德加的母亲米尔德丽德。
女性角色中,比起蕾格娜我更喜欢米尔德丽德。蕾格娜是贵族之女,出身优渥受过教育,简单来说蕾格娜的聪明和手段并不让人意外。而埃德加的母亲米尔德丽德出身贫寒但有勇有谋,用自己的智慧一次又一次拯救了家庭。米尔德丽德虽然命运坎坷但坚毅卓绝,为了家人宁愿自我牺牲,与其他蒙昧自私的人相比,米尔德丽德才是暗夜之中燃起的火星。
《暗夜与黎明》有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于它是爱之深责之切。埃德加、蕾格纳、奥尔德雷德、米尔德丽德用自己的故事书写了黎明。即使是最深的长夜,黎明也并非遥不可及,总有人能在暗夜之中冲破黑暗,发出自己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