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时期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否,与其长大后能否适应社会、面对挫折有着密切关系。同时,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所存在的心理缺陷是导致人们出现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健康心理的培养一定要从小抓起。为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使幼儿能够真正健康成长,幼儿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爱”的情感
教师以身作则,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关爱他人。对幼儿进行关心他人教育,教师更要有一颗慈母般的心。自己的行为要为孩子做出榜样。俗话说:以心换心。教师把全身心的爱给孩子,孩子也会模仿你去关心、关爱别人。教师的爱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给予孩子耐心的点拨和讲解;在孩子过生日时送上几句祝福的话语;在孩子取得成功时表达几分由衷的祝贺、几分亲切的鼓励,天长日久,这些特殊的爱的教育一定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点点滴滴的爱的付出,终会有金灿灿的爱的回报。正如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所说:“其实不管对于什么样的孩子,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育,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因而,从小就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十分必要,通过教育使得幼儿懂得爱亲人、爱老师、爱同伴、爱他人的一种美德,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长大后懂得爱社会、爱生活。并且只有对生活充满希望和热情的人,才能建立起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二、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良好的心理环境能对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能够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首先,教师应与幼儿建立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蹲下身来听他们讲话,倾听他们诉说自己的不快乐,与他们分享快乐的事情,了解他们的兴趣,关注他们每个人的需要。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幼儿的人格,遵从他们的意愿,鼓励他们为自己的事情做主。在这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幼儿没有顾虑,没有压抑,就会有话敢说敢讲,遇事敢想敢做。例如,在班级内可创设“我每天都进步”的主题活动,让幼儿评判同伴与自己的表现,锻炼他们自我评价的能力,知道什么地方做得对,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孩子们还可以为自己的进步添加小红花,促进幼儿在集体生活中养成友好相处、团结合作、互相关心、勤奋好学的良好心境。其次,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处处给孩子树立典范。用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幼儿,带动幼儿以极高的热情和兴趣参与到各项活动。用自身愉快的情绪,引导幼儿天天生活在一个欢乐的群体之中。
三、在活动区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
幼儿的交往能力是在交往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所以教师应为幼儿创设积极的交往环境。活动设置应从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出发,为幼儿提供一个平等和谐的交往空间和丰富的合作机会。要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一方面要考虑到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实际需求,考虑到活动区价值所在;另一方面还要开阔思维,为幼儿创设全方位、多层面的交往机会和交往环节,如:在组织幼儿进入活动区活动时,教师既要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活动项目,给幼儿分配角色的自主权,又要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发展所需要的特殊条件,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尤其是角色游戏区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浓缩的“小社会”。在这里,幼儿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如:爸爸、妈妈、医生、售货员等,进行广泛的交往。在交往中,幼儿学习执行角色的规则,站在他人的立场去判断行事,体验各种角色对人对事的态度,从而学习了医生对病人、售货员对顾客、孩子对长辈不同的交往方式,学习各种人际关系,不断丰富交往经验。
总之,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未来人才素质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让我们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为促进健全心理和完美人格的形成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