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陈蕾老师共读《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给教师的建议40讲》第六模块。王博士把信息技术融合课分为B、A、T三个等级,他在27讲介绍了一个T级,也就是顶级等级的课例。T级的信息技术融合课每一个环节都是聚焦课程内容,不断地推进深度学习的展开;每一个技术的应用,都是必要且为看见学生的学情服务。这也刚好对应上上好信息技术融合课的三个关键点:
第一、改变理念,从教师中心转向以生为本,再抵达学生中心。其实新课改也提出了这个要求,因此我们上任何课都应该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前、课时、课后都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我们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该把时间、空间和话语权等给学生,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第二、坚持常态化应用。王博士提出“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三条标准,首先“课堂用”,这不是指信息技术融合课仅适用于某学科某个年段的某课,而是在教学和课堂过程中设计出一个适用于各类课型的模式。如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此模式上做出相应调整,就可以做到第二点“经常用”。信息技术融合不应只在上公开课上使用,平时的课堂更应该使用。虽然在备课以及课堂教学上会有不可预料的困难和状况,但只有不断的磨练、我们才可以更好的设计出合适的模式,也能更好地应对突发状况。我曾在一次公开课上融合上信息技术,我发现结合了信息技术,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在课堂上得到了更好的调动。尝到了一些甜头,我也开始尝试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常态课上,效果还不错,但是现在技术还不娴熟,但会不断的调试,设计出合适的教学模式。
最后是“普遍用”,信息技术融合课的模式不仅适用于单个学科,总结经验,创建的模式能让各个学科复制运用,创建有趣、丰富的课堂。是加强教育反思。教育反思能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能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总结经验和了解学生的学情后,我们能更好的设计后续的教学,完善教学模式。
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我们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堂的建设者和研究者等,在教学中、课堂中我们应始终扮演这样的角色,给予学生生动有趣的课堂,使学生学得开心快乐!
第30讲中提到了老师在数字时代的专业成长,陈蕾老师提根据北师大教授顾明远提出的观点,对我们如何进行修炼、刻意练习做出阐述,提出以下3点:
第一,参加培训。的确,参加有益的讲座和培训,能带给我们启发与反思,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意见和帮助。特别现在是“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足不出户我们就可以参加优质的讲座和培训,开拓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践行终身学习。
第二,开放课堂。我也十分赞同这样的作法,请同事、伙伴甚至专家走进自己的课堂,评课后长善救失,经过思考与实践,把课堂的闪光点放大,改进做得不好的地方。自己通过这样得方式进行思考,我相信我们的各项能力、各项素养都能得到极大的发展。而且评课不能仅仅是从“学科”的视角提出问题和建议,更重要的是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到可以改进的地方,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这才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
第三,坚持写作。在某一次讲座中我曾听到说,教师的笔除了写教案、改分数,也要多写作。我们可以写一些随笔,一些小思考,一点一点积累,等过段时间我们再翻看,会有不一样的思考,这也是我们的成长。从现在开始,每天思考一点、记录一点,我相信假以时日我也会成长,对教学问题、教学方法也会有更深的见解和思考。
总结来说,这两讲给我带来很大的启示。新课改下,课程、教师应进行怎样的改变,我们应该怎样做才可以形成好的改变,怎样才可以带给学生更优质的课堂。文章只是给了我一个小建议、小启示,具体该如何做,需要我们自己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实践。我们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给学生带来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