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种子的事业,它的成功与否需要时间的见证。多年以后,我在学生心中埋下的教育种子能不能开花结果,他们会因为我的教育而变得幸福还是窘迫,这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相信岁月,相信种子,我在流派纷呈的教育洪流中,确认了一种能够经得起时间评判的“常识”——教育就是帮助人慢慢获得成长的动力,慢慢完成对生命的体恤、对尊严的认同和对自我的成全。
一个人只有真正被刺痛,才会有挣扎的渴望。
不断参加教研活动,听一些名师的课,探索教学模式,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参加讲课比赛,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地走向真正的老师。
新教育的发起人朱永新曾经发过一个“成功保险公司”的帖子,他提出谁要是能够做到每天坚持“写千字文一篇”,十年后他可以保证让其“从一位默默无闻的人变成一位成功人士”。如果我们能够“如约而写”,十年后也许我们都会成为名师。退一步说,成不成名师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写作积累了一点东西,写出了几篇有见解的文章,取得了一点小成就,攒了一点激扬文字的冲动,有了一点放荡不羁的洒脱……这些都是保证教育生命鲜活和豁达的精气神儿,也是教师成长最大的底气。你说是吗?
乔恩·戈登在《再加10%:从平凡到卓越》一书中总结了精英的11个特征,其中第4个特征是“把普通的事情做得比常人好”,他解释说:“成就卓越在于坚持在小事上做的比别人好10%,5%,甚至1%”,而教育写作就是帮助教师从平凡走向卓越的那10%。
文字才是教师成长最厚重的底气。
马克斯·范梅男说:“教师从事实践性研究的最好方法,就是说出和不断说出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故事。”
教育叙事就是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让简单的衍生厚重,让平凡的生成意义,让清浅的蕴含深刻。
哲人说过:“当把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了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教给你的东西。”
教育不仅仅是分数的累加与递进,教育成功也不仅仅是状元榜首的喧嚣与炫耀,牵着孩子的生命往前走一步,再往前走一步。只要拥有了这种行走的信念,行走也就成了一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