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到大学,老师都会教如何写作,如何写出好文章,我们也跟着老师指引的方向往前走。上了这么多年学,写了这么多年字,竟从未读过有关“文法”方面的书,只叹自己后知后觉,没有探索精神。
喜欢一些文字,却没想过这些文字是怎么“出炉”的。有一次刷朋友圈,看到别人分享的文章《影响我职业发展的十本书》,其中提到《文心》,是这样写的:“夏丏尊,校对大爷说写的文章不够‘触发’,给我推荐的书,很薄很受益,领导评价‘文章一下子就活了’。”最重要的是书的名字吸引了我,文章也有心吗?想了想,文章似乎是有心的。
毫不犹豫下了单,两天,收到了书。简单的白色封面,红色的楷体,胶版纸,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8年11月第一版,后经过十次重印,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的七月份。买回来后,一直没抽出整块的时间阅读,夏天走了,秋天来了,才开始每晚看一会儿。这本书有三十二节,每天看四节,差不多一周看完。
当读本书的序时,心里凉了半截,难不成买错书了?“这本好书是丏尊和圣陶两位先生特为中学生诸君运用他们多年教导中学国文的经验写成的,什么事应该说以及怎么说才好懂,都很细心地注意到,很适合中学生诸君的脾胃……”原来这本书的读者定位是中学生,而且是1934年的中学生。既然买了,就看看吧!
书的目录,有些莫名其妙,看完第一节,觉得自己连中学生的写作水平都没达到,心里一边是遗憾,一边是开心。遗憾的是长这么大,还没读过这本教导写作的好书,开心的是这不正读着嘛!
《文心》是以讲故事的写作方式来传授传统语文知识,既有情节,又有人物和对话,具有戏剧性和情景教学的特点,朱自清称其“比那些论文式纲举目张的著作容易教人记住”。书中有循循善诱又平易近人的国文教师王仰之先生,也有好学又活泼的学生乐华和大文,三个主角贯穿始末。书中三十二节内容可以说是“中学生的三十二堂作文课”,包括方块字、题目与内容、一封信、小小的书柜、知与情与意、日记、诗等内容。
有时候我们心里欢喜,有时候我们心里愁苦,就想提起笔来写几句;写了之后,欢喜好像更欢喜了,愁苦却似乎减淡了。作文不是无所为的玩意儿,不是无中生有的文字把戏,它是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饭、说话、工作一样,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包括很多东西,写东西便是其中一个。
“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书中的这句话让我恍然大悟,不管写的东西好与不好,它是生活的一个方式,记录着逝去的每一天,记录着经历的喜怒哀乐。
每一年的年底,都会翻看以前写的日记,日记一本本增加,看的时间也变长了,冬天的深夜,在家里,躺在暖暖的被窝里,那些年的快乐与不快乐,全都出现了。
有时候觉得记忆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当时觉得很重要很重要的事情,如今竟一点儿都不记得了,还好有字迹为证,确实真实存在过。每一年的日记都不一样,整体感觉也不同,时间真是把杀猪刀,岁月沧桑呢!
文字跟随我们一生,带我们看世间风景,看旦夕祸福,看银河晓月。文章是有“心”的,文心在哪里呢?读完《文心》,似乎找到了。我们的心的作用,普通心理学家分为知、情、意三种。知是知识,情是情感,意是意欲。对于一件事物明了它是什么,与别的事物有什么关系,这是知的作用。对于一个事物,是喜是愤怒还是悲伤,这是情的作用。对于一个事物,想怎样处理,是意的作用。文字是心的表现,分为知的文、情的文和意的文。
文无定法,然有规可循。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触发,就是由一件是感悟到其他的事。书,是文字写成的;文,是触发而来的。
眼前森罗万象的事物,就是触发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