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影响力” 这个词,因为我想成为有影响力的人,所以果断地读起来了。当我一看引言的时候,我就知道,这里说的影响力跟我想追求的有点不一样,但读完之后真的很有趣,我才发现,生活处处是设计,处处是陷阱。该书作者更多地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哪些心理原则影响了人们顺从一个要求的倾向性。本书内容围绕了以下六大原则展开,我从每一个原则(分别是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的社会功能来讨论它们,看看顺从专家们如何将其整合到购买、捐赠、让步、选举或赞成等请求中,使之发挥巨大的力量。
哈佛社会心理学家埃伦.兰格通过一个实验,巧妙地揭示了人类与动物相似的自动反应模式。一个众所周知的人类行为原则,我们在别人需要帮忙的时候,要是能给一个理由,成功概率会更大。因为人就是单纯地喜欢做事有个理由。我们的生活也处处被这种固定的行为信念(模式)去规范自己,比如我们去买东西,如果对物体的质量拿不准吗,经常会自我催眠:认为一分钱一分货,价格贵就等于好。因此这也导致这些影响力武器的都有这样的一个特点,如果只要把握触发这种过程的能力,商家就能从中渔利。而我们作为接受者只能理性地判断及发现其中的奥秘,从而开始自己新的一个行为动作。下面我将从6个原则阐述影响力武器。
互惠(给予、索取、再索取)
互惠原理:要是人家给了我们什么好处,我们应当尽量回报,即礼尚往来的系统。而往往,正是有了互惠系统,人类才成为人类。
这一原理可以用在选举投票及商业上比比皆是。比如,我们经常在超市见到的产品的免费试用、赠送免费样品等等。表面上来看,商家不过是为了让消费者晓得他们的商品,暗中却把礼物天然具备亏欠感给释放了出来。若一个人靠硬塞我们一些好处,就能触发我们的亏欠感。然而为什么小小的善意往往刺激人们报以大得多的恩惠?因为亏欠感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另外一个原因是,违背互惠原理,接受而不试图回报他人善举的人,是不受社会群体欢迎的。虽然如此,任何一个武器都是可以破的,要怎么做才能抵消互惠这种社会原理的影响呢?我们必须抢先出手,不让请求者借用它的力量,因此,拒绝请求者最初的善意或让步,大概可以让我们成功回避这一问题。
承诺和一致
和其他影响力武器一样,这种武器也深深地扎根在我们心里,无声无息地指引着我们的行动。承诺和一致:人人都有一种言行一致(同时也显得言行一致)的愿望。一旦我们做出来一个选择,或采取了某种立场,我们立即就会碰到来自内心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按照承诺说的那样去做。
许多商业组织就经常采用这种方法。对销售人员来说,这就意味着从一笔小生意做起,最终拉到大生意。商人做小生意几乎都不是贪图利润,而是建立承诺,有了承诺,之后的生意自然而然地就来了,做成大生意也不是什么稀罕事。这就是承诺发挥的作用。每当一个人当中选择了一个立场,他便会产生维持它的动机,因为这样才能显得前后一致。
在内心抉择这一点上,科学家也确定了这样一个点:只有当我们认为外界不存在强大的压力时,我们才会为自己的行为发自内心地负起责任。而这些认识对于教育孩子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希望孩子真心相信的事情,决不能靠贿赂或威胁让他们去做,贿赂和威胁的压力只会让孩子暂时顺从我们的愿望。倘若我们不光希望他们暂时顺从,还希望他们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就算我们不在现场提供外部压力,他们也会按照我们乐于见到的方式去做。比如,你想告诉孩子“说谎不对”,你应该这样说:“宝贝儿,说谎不好,所以我希望你别说谎。”而不是说:“宝贝儿,说谎不好,要是我逮到你说谎,我会把你的舌头给割掉。”等等。
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这一原理尤其适用于我们对正确行为的判断,特定情形下载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正确时,我们的看法取决于其他是怎么做的。
广告商喜欢告诉我你一种产品“增长最快”或“销量最大”,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没必要直接说服我们这种产品质量有多好,而只需说其他很多人是这么想的就足够。还有一些夜总会的老板会在会所很空的时候,故意让门口排起队来,为自家夜总会的质量制造可见的社会认同品牌。一般来说,在我们自己不确定、情况不明或含糊不清、意外性太大的时候,我们最有可能觉得别人的行为是正确的。尤其在局面模糊不清的时候,人人都倾向于观察别人在做什么,这会导致一种叫作“多元无知”的有趣现象。例如,当某人出现紧急危险需要帮助时,要是旁观者无法看到的是不是紧急情况,局面就大不相同了。此时,单个盘观者比一群旁观者(尤其是当这群人互不认识的时候)更有可能帮助受害者。多元无知效应似乎在陌生人里显得最为突出:因为我们喜欢在公众面前表现的优雅而成熟,又因为我们不熟悉陌生人的反应,所以,置身于一群素不相识的人里面, 我们有可能无法流露出关切的表情,也无法正确地解读他人关切的表情。因此,潜在的紧急事件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受害者倒了霉。从领导者的角度来探讨:影响力最强的领导者是那些知道怎么安排群体内部条件,让社会认同原理朝对自己有利方向发挥作用的人。
喜好
我们大多数人总是更容易答应自己认识和喜欢的人所提出的要求。对于这一点,恐怕不会有人感到吃惊,令人吃惊的地方在于,有些我们完全不认识的人,却想出了上百种方法利用这条简单的原理,让我们顺从他们的要求。
书中提到的案例“特百惠聚会”就是一个专门利用喜好原理的明显例子,它属于典型的依从环境。这套方法成功的关键是,销售员每次上门拜访新的潜在客户,总会报出此人一位朋友的名字,说“是他建议我来找您”。人们很难再这种情况下把销售员拒之门外,因为这简直就像是在拒绝自己的朋友。
此外,我们的选择会会因为外表魅力,相似性,恭维,接触与合作,条件反射和关联等这几个方面受到影响。另外与一个实现证明,我们会下意识地向跟自己相似的人做出正面反应。因此,请求者还有一种利用相似点增加好感及顺从概率的办法:他们假装跟我们有着相似的背景和兴趣。还记得世界上“最伟大的汽车销售员”乔.吉拉德说他成功的秘诀就是让客户喜欢他,他会做一些表面上看起来愚蠢又麻烦的事情。每个月,他都会给自己的老客户寄印了“我喜欢你”的贺卡给他们。乔.吉拉德其实是搞懂了人性中的一个重要的事实:我们特别喜欢听人恭维奉承。
权威
在权威的命令下,成年人几乎愿意干任何事。也就是说,权威的压力能够全然控制我们的行为。在没有真正权威的情况下,有几种象征权威的符号能十分有效地触发我们顺从的态度。因此,并非权威的顺从专业人士对这几种符号是爱不释手的,比如说,骗子大多喜欢给自己冠上各种头衔,打扮成专业权威人士,但相关的身份标志,衣冠楚楚地从高档汽车钻出来,自我介绍说是某某医生、法官或官员。
稀缺
物以稀为贵,机会越少见,价值似乎就越高,对于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似乎比对获得同意物品的渴望,更能激发人们的行动力。比如,大学生在想象恋爱关系或考试中所失的时候,情绪波动会比想象所得的时候更强。特别是处在风险和不确定的条件下,遭受潜在损失的威胁能强有力地影响人的决定。
就稀缺性原理而言,它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点我们应该很熟悉了,和其他影响力武器一样,稀缺原理专利我们思维捷径上的漏洞。这个漏洞本来也自有道理。我们都知道,难于得到的东西,一般都要比能轻松得到的东西好。故此,我们基本可以根据获得一样东西的难易程度,迅速、准确地判断它的质量。这也就是说,稀缺原理成立的一个原因在于,根据它来做出判断,大部分时候是正确的。此外,稀缺性原理的力量,还有第二种独特的来源:机会越来越少的话,我们的自由也会随之丧失。而我们有痛恨失去本来拥有的自由。保住既得利益的愿望,是心里逆反理论的核心。因此,只要选择自由受到限制或威胁,保护自由的需求就会使我们想要它们的欲望愈发强烈。因此,一旦短缺——或其他因素妨碍我们获得某物,我们就会比以前更想得到它,更努力地想占有它,跟这种妨碍对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