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桓温,稍微有些历史知识的人,都应该知道,他出生于东晋,从小就立志做祖逖一样的英雄人物,主政荆州后,他西灭成汉,成为了割据一方的势力。也曾经三次北伐,想要收复故土,晚年又废立皇帝,掌控朝政。不过他并没有走出篡夺司马氏皇位的那一步,晚年逼迫朝廷给他当时的最高荣誉---加九锡。不过还未等到便病逝了。
可以说,桓温凭借自己的努力,开创了一个属于他的时代!
在讲桓温之前,我们首先介绍一下当时发生的事情,看看当时的大环境,对他产生的影响。
公元265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迫使魏元帝曹奂将帝位禅让给自己,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司马炎即位后,先灭蜀汉,后灭孙吴,中华文明又一次完成大一统。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病逝,司马衷继位,继位的司马衷智力低下,无力驾驭政局,皇权被贾皇后掌控,宗室藩王极为不满,终于引发了持续16年的八王之乱。这场动乱不仅使得西晋的局势动荡不安,也使得对外族的管理鞭长莫及。
各少数民族借中原大乱之际,纷纷建立政权。公元304年,刘渊乘机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建立汉王国,自称汉王。公元311年,前赵刘曜同石勒、王弥攻陷晋帝国的首都洛阳,晋怀帝司马炽被俘,司马炽12岁的侄子司马邺在长安被拥立为皇帝,即为晋愍帝。
仅仅过了五年,前赵刘曜率军围攻长安,晋愍帝出降,至此西晋灭亡。琅琊王司马睿在世家大族王氏的拥护下,渡过长江,于建康(今南京市)称帝,史称“衣冠南渡”。晋朝得以延续,史称东晋。
从北方南迁的人民时常怀念家乡,因此一些有志之士多次进行北伐,希望能够收复北方的国土。 东晋也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没有一个成功的。祖逖是东晋率先北伐的将领,他曾经率军收复黄河以南地区,但由于东晋内部出现纠纷,朝廷又担心他北伐成功后威望太高,结果没有给予支持,以致功败垂成,忧愤而死,曾收复的土地又被胡人重新占领。
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本身司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江南的士族暗地里都不大服从,好在琅琊王氏主持大局,一方面拉拢江南士族,一方面又安排从中原南下的士族为官,并以司马家族作为共同拥戴的对象。东晋政权得以稳定。
久而久之,整个朝廷都由琅琊王氏把持,“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掌控朝局的世家大族先有王导,王敦为首的王氏,其后又有庾翼,庾亮为首的庾氏。皇权衰落,士族把持朝政贯穿了整个东晋王朝。
魏晋时期,社会上盛行“清谈”之风。“清谈”是相对于俗事之谈而言的。士族名流相遇,不谈国事,不言民生,专谈玄学。谁要谈及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强兵裕民,何人政绩显著等,就被贬讥为专谈俗事,遭到讽刺。这种“清言”在当时很流行,特别是统治阶级和有文化的人,更视之为高雅之事,风流之举。
那个时代的男子以阴柔为美,喜欢熏香、擦粉。在那个时代的历史记载里,形容一个男子好看,用的往往是女性化的形容词,比如“美姿仪”、“面至白”、“有姿容”、“容貌整丽”、“不堪罗绮(太瘦弱,穿绫罗都嫌重)”、“面若凝脂”、“如春月柳”......, 堪称变态。
总的来看,东晋朝廷偏安一隅,皇权衰落。朝政被世家大族掌控,不思北伐收复故土,而统治阶级沉迷清谈,不求实干,社会上则是以阴柔为美。
就在这种环境下,我们的主角桓温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