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环王》《霍比特人》编剧兼导演彼得·杰克逊称他为“上师的上师”。同时被《电影在线》杂志评选为“好莱坞最受欢迎的编剧领袖”。他就是《故事》作者罗伯特·麦基。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了解故事的原理。
我们看这个场景:你为了写出好的剧本,不断的看电影,希望从中获得灵感,根据所谓的"直觉",然后一气呵成,作出旷世杰作。
可是,如果你的梦想是当一名作曲家,你是否会会对自己说:我已经听过许多经典音乐,那么我也可以作曲了。显然不会,如果你想作曲,你会去上音乐学院,学习理论和实践。
《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你运用从书中学到的原理,坚持每天笔耕,审慎思考,总有一天,会写出优秀的故事。接下来,我分五步骤跟大家分享我看完故事以后的心得体会。今天我们先了解第一步,明确故事主题。
与读者建立“共情效应”
好的故事,要具备超出“讲清事情”的野心,一定要与读者建立“共情效应”。好的故事,能够唤起读者的各种情感(如喜悦、焦虑、恐惧,愤怒等各种情感类型),并且在此基础上,读者通过感受某种人物特征,发现与剧中人物共通的人性,从而与自己命运产生关联,进而读者会产生情感代入。最后,读者还会通过这个故事,思考自己的命运和人生。
好的故事,都会唤起读者的“共情效应”,这也是好的故事与一般的故事区分的一个重要标准。
故事模型
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所著《千面英雄》,提出了故事模型这个概念。下面我们用一段话来解释:
有一个人:他过着宁静的生活;
有一天,他踏上一段旅程,遇到朋友,也遇到敌人;
一开始,他打败一些小怪,然后和大魔王决战,九死一生;
最终战胜大魔王,获得礼物,回归生活。
例如《狮子王》、《金刚狼》、《星球大战》都是按照这个套路拍的。我们深挖一下,这些故事体现的是不是人们普遍性的人生体验。同时创造出世所罕见的场景和任务,让我们的目光在每一个细节上流连忘返。同时,又引导出对人类而言如此真实存在的普遍冲突。在这些人物及其冲突的深处,我们找到了人性。虽然,电影、小说可能看起来跟我们生活毫无关系,实质上其内心是和我们心心相惜的,通过体验一个虚构的世界,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美。这种具有原始模型的故事,正是人们需要的。
麦基也在序言中写道:“《故事》写作宗旨即在于培育出具有原始模型魅力的电影,为世界带来这种双重愉悦”。
主人公
主人公对于故事的意义重大,因为,尽管主人公也像其他任何人物一样,但作为故事的中心人物和根本角色,他体现了绝对意义上人物的方方面面。无论其人物塑造特征如何,所有主人公都具有某种标志性特征。
⒈主人公必须具有某一方面强烈欲望。
这个可以是自觉愿望,也可以是一个自相矛盾的不自觉欲望,但是主人公的素质组合必须有一定的可信度,而且和他追求的欲望构成适当的平衡。
人物的欲望必须是现实的,能够让观众相信,他有能力做到正在做的事情,而且还必须具有达成欲望的机会。同时,主人公必须有一次机会达成欲望。因为没有人会有兴趣看没有希望及毫无能力满足其欲望的故事。
⒉主人公有意志和能力追求其自觉/或不自觉的欲望,一直到线索的终点。
我们故事讲述一般是这样的:前期,一个激励事件打破平衡,主人公采取行动,环境矛盾、冲突使主人公接受各种挑战,遇到各种困境,最后主人公采取行动,解决困境。这个欲望,一直延续到线索的终点。
⒊故事必须构建出一个最后动作,让观众无从想象出另一个更好的可能。
我们看电影的时候是不是不希望故事结局以后,还会对结局进行改编?我们希望故事能把我们带到极限,带到所有问题得到回答,所有情感得到满足的极致体验。
因此,主人公必须发自内心去追求他的欲望,一直到人类经验在深度、广度同时满足的边界。
人物性格本质
麦基在书中说到:人物性格本质只能通过两难选择来表达。这个人在压力之下如何选择行动,表明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压力愈大,其选择愈能更加深刻而真实地揭示其性格真相。
举个例子解释一下:笑来老师曾经提到过,他在新东方教GRE作文的时候,从来不讲范文,因此被学生投诉了,同时被学校领导叫去谈话。这就是一个冲突事件,面对这种危机,有的人妥协,这个人可能就是性格比较怯懦。有的人不动声色,沉稳的沟通,最后以自己的方式征服了领导。这个人就比较沉稳,同时拥有自己想法。有的人可能表现的表面同意领导的说法,实质上还是按照自己的规则来,这个人表现的就很圆滑。一个冲突事件,不同表现对应的不同性格特点。最后,笑来老师编写了一本作文范本书,然后课堂上依然按照他的思路不讲范文,讲思考过程。是不是通过这个故事笑来老师的性格本质自然而然就展现出来了。
总结下:确定主题时,要考虑故事必须具有原始模型魅力,使读者产生“共情”效应,主人公必须具有强烈的欲望,通过压力(冲突事件)揭示人物性格本质。
祝你早日写出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