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专科大二狗一枚,现在在广东粤北的韶关,回望着我那随时间远去的高考时光以及关于高考的种种。
我参加的高考,年份是2014年和2015年;换言之,我是一个农村往届的高考复读生。我听过很多神奇的事情,印象最深的,要数关于2014年辽宁的文科高考状元刘丁宁:她是2013年的辽宁文科状元,被香港大学录取并去就读一个月后,弃高额奖学金而回到辽宁复读一年,2014年再次成为辽宁省的文科高考状元,最后如愿,考入北京大学。我的两次高考之间的命运转折,没有像人家刘丁宁一样,不,她那叫保持,我想说的是没有卷土重来,逆袭成功的真实写照。现在想来,更多的,只是我明了,我的高考便要从此远去,我不能再为它花费掉我更多的时间精力(虽然我有耳闻,在我就读高中的那个县城,有个复读了很多届的男生,在为他的高考一直努力着,后来如何我就不知了),所以到目前为止,我的学历还停留在大专在读生。
2015年,我在原校复读,原来的学校因为来复读的学生不多,就直接把复读生插在了现有的班级里当做插班生。我们班当时加上我,一共就4个复读生,我呢,就给我取了个外号:高考黑户。最后是我们4个人都成了黑户,还建起了一个名曰“四大黑户”的微信群。第二年高考的复习阶段,刚开始是绷紧了自我的神经在复习,没觉得有啥效果,最后,自我感觉,是心理的那一道防线崩了,绷紧的神经瞬间断了,学习的动力也没有了,一直到下学期,我的成绩才在名单上出现,4打头的三位数,数学和英语还是依旧的硬伤。
其实,不能说在复读阶段,我一点进步都没有,只是收效甚微,2015年,我以437的高考成绩,上了当年广东的3A线(也就是专A),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至少有个专科大学可以上,相比于2014年的3B(专B),3A的公办学校3年下来花费的钱比较少,相对应的,父母的负担比较轻一些。
对于本科和专科的区别,我的观点是:它们的存在都有各自其存在的合理性,本科和专科都是在为这个社会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而已;前者偏向于学术研究型,后者侧重于应用职业型。专科应该要有本科一样被社会尊重的社会现象,它们之间的种种等级高低贵贱之分,说白了,都是人为因素在搞鬼,这一切,起源于人自己,终将结束于人本身。然而这一切将结束于何时,没人知道,就像中国的男女平权问题,等了多久才得到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认同。以下是我总结社会区别对待本科生和专科生原因:
首先,是录取分数线上的差别造成的。众所周知,高考分数是决定考生划分到本科还是专科批次的唯一依据,使得唯分数论的高考大趋势深入人心,导致小初高阶段的教育全都是分数至上。加之本科的录取分数一直以来都比专科的高,由此而来,考生就被分数给分类了;
其次,是由分数衍生出来的,从成绩断定一个人在学习能力方面的优劣品性。中国社会的普遍思维是,学习成绩好的,一般是那些会学习、懂学习方法,有很好的品性的学生;学习成绩差点的,一般是好玩心重,不想或者不懂学习的后进生或者叫做差生。这样的思维认识不是没有道理的。两者对比,是个人都懂得什么叫做择优,有优秀的,我干嘛要弃之不取,那叫脑子有病;
最后,是现实社会对学历文凭的要求造成的。基于择优的原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的很多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即使那个岗位的工作专科生完全可以胜任,可最低学历却还要本科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