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在十点读书听的《日出》。
这本书写到:人类对于日出有着永恒的向往与渴望,因为那初升的朝阳,唤醒大地的生机,也为人们带来希望。
然而,就像世间所有值得追求的美好事物一样,在拥有之前总需要经历一番磨难,要拥抱日出的光明,也必得忍耐黎明前最难捱的黑暗。
有的人终能穿越黑夜的孤寂与恐惧,迎来象征新生的曙光,而有的人却没能等到日出,永远地留在了黑暗里。
《日出》这本书所描绘的就是这样一群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们。
这部以三十年代初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话剧,通过四幕戏向我们展现了这些人物不同的生存状态,以及相同的悲剧命运,那就是困在黑暗中,与光明无缘。
“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
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历史早已证实了曹禺当初的暗示与预言,太阳已经升起,光明已经到来。
然而,当我们站在当下的时间节点回望过去,也仍能从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身上获得关于人性的启示。
人性的软弱与贪婪,人类性格中的深层矛盾,或许并未随着时代与环境的不同而改变多少,剧中的许多人物不仅存在于过去那个吃人的社会中,置换到现代社会也同样能找到他们的身影。
这是这部伟大的作品所具有的跨时代性,也是它所带给我们的更深层的思考。
以上内容摘抄至十点读书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