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姨妈游完青岛和北京后,我很快乐,算是达成了一个今年的心愿
昨天在网络上下单了照片打印服务,也买了几个相框,准备把和姨妈小姐姐的照片打印出来,做成一个相册。
和姐姐讨论这个事情,姐姐很支持,说存在手机里的照片根本不是真正的照片。我应该打印出来。
今天好好琢磨了一下,我甚至想要买个相机,这样明年带姨妈出门玩的时候就可以拍出更好的照片啦。
今年就先把青岛和北京的旅行集结成册,先给弄出3份相册。
在青岛坐地铁去栈桥,九点多人还是很多,姨妈不太能站着。靠着车厢,自然也不太能轮到座位。大约站了20分钟,姨妈试图坐在车厢里。在那一刻,我 被愤怒和内疚淹没。
是我没有选好交通工具,才导致姨妈这么辛苦的站着。
是这些人太没有素质,所有人都在拿着手机,没有一个人为拄着拐杖的老人让座位。
甚至还有难堪,因为她做到了车厢中。
我无法说清这种复杂的情绪。
当然我有更多惭愧的地方,比如选的酒店太差,环境太差,距离太远。是我忽略了,即使只有几公里的距离,地铁换乘都需要走接近1公里的。是我忽略了,在故宫根本打不到车。是我忽略了,姨妈走接近一万步,是根本撑不住的。就是需要随地歇着的。是我忽略了,故宫展馆的早关门情况,没有提前买套馆门票。当然还有,因为我不会开车,所以根本没有办法租车。
虽然,姨妈和姐姐在我即使做成这样,仍然十分感激。
有了小姐姐的帮助,我其实少操心很多。打车用了很多补贴并没有花很多钱。姐姐和弟弟一人陪了一天,请吃饭,我的压力也不是很大。
我在想这是第一次,未来我可以做的更好。可以给到老人更美好的体验。
可以成为一个用行动帮助家人丰富生命经验的人。可以成为一个可以照顾家人的大人。
希望明年可以带姨妈去云南或者海南。希望可以开车带着姨妈自驾游。如果要表达爱意,那就拿出自己的行动来。不要等待,不要心疼一时的金钱。老人没有那么多等待的时间。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通过自己的能力给到家人好的体验,有种成为大人的感觉。这让我很开心。希望慢慢地成为更加坚定的大人。
当老人开始死亡,一个家庭便开始解体。
大部分情境下,一个家庭若是有老人存在,必然老人之下的小家庭会有更加频繁的联系。当老人不在时,大部分情境下,纽带被切断,小家庭在大部分情境下都会更彻底的分离开。
这让我想起来有老人在时,大家起码会一起过年,当老人离开时,再也没有那么热闹的过年氛围了。
在眼下,在后疫情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被逼得更加依赖于手机,在这些时刻,老年人就成了被抛下的群体。据统计中国有2亿人没有使用过互联网,这其中绝大部分是老人。当乘车、去商场,任何公共场所都需要出示健康码;当进餐厅全部需要手机点餐,手机支付时;当进景点需要提前网上预约时,当打车需要在手机上,而路边拦不到时;当付现金成了一个添麻烦的行为;这些老年人应该怎么办。
当这些老年人拄着拐杖,戴着老花镜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坐高铁,第一次去瞻仰毛主席时,如果没有年轻人在身边他们应该怎么办。如何去搞懂一层套一层的预约流程,如何去面对不耐烦的讲解人员,如何去拄着拐杖去制止插队的年轻人。如何去不对自己感到失望呢。
我最近常常在想,我老了世界会变成一个什么样子。我毫无头绪。当然我更加不会知道如果我老了跟不上时代时,要怎么处理自己的失落和无奈。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长辈的经验在大部分情境下都会失效。古代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一论述似乎也失去了现实意义。此时,代际差异都如此巨大,更何况隔代之间了。这些老人成了名副其实的落后人群、无效人群,他们失去了话语权,成了被经济机器所忽略的一群人,甚至成了经济机器的累赘。
当社会的一切都是慕强,慕富之时,社会真的在变成更好的社会吗?这些在年轻时响应国家号召建设国家、在年老时发挥余光余热帮助孩子带孩子的老人,他们的需求真的被看到了吗?他们真的是被尊重的吗?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我们每个家庭能够拿出对待孩子几十分之一的爱来对待父母或者祖父母吗?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反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