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经历我最早发布在一个论坛,当时还引发一场大讨论,甚至有演变成婆媳立场大战的架势,让我相当意外。多年后的今天,我仍然记得那个让我恍然大悟的回贴:“这个话题在这个论坛上是不会受欢迎的。”一语惊醒梦中人,可不是嘛!三四十岁的人是这个论坛的绝对主力,这个年龄段都是当儿媳妇的呀。而我却发了一个为婆婆说话的贴子,我这不明摆着犯众怒嘛!真是无知者无畏。
其实,许多人误解了我贴子的主要意思。我并不是说婆媳关系有问题就肯定是媳妇的不对,人与人之间的问题绝对不会是单方面的原因。我之所以这么为农村的婆婆们报不平,是出于保护弱势的心理吧。来自农村的婆婆,大多文化较低、收入较低甚至无收入、来到语言不通的陌生国度,她们相对来说就是弱势啊。做子女的,应该帮助她们更好的适应和融入这里的生活。
尽管被误读,还是受到不少回贴的支持,收获加分无数。无论支持还是反对,对我的影响并不大,说真心话、做真心事,人世间真心的走一回,不太懂得后悔和害怕。
由此引发的一场婆媳立场大战,其实是中国几千年来的老生常谈。每个家庭实际情况不同,根本无法简单的判断孰是孰非。我们只求:努力做好自己,问心无愧就是了。
(选配图的时候,觉得这张傍晚的彩霞特别般配。虽是夕阳西下,却仍如此之美!感受到多少生命的沉淀!照片是我多年前拍的,那时拍照效果远不如现在,可惜了这么美的景色。)
一位陌生老人的求助
事情是这样的。松子还小的时候,我办了悉尼达令港野生动物世界和水族馆的年票。所以每到周末,只要没其它可玩儿的,我就会带孩子去那儿。有一次,玩儿完了出来已是下午一点,饥肠辘辘的我拉着松子,甩开步子去找吃的,感觉旁边有人想拉我。转头一看,是个中国老太太,推着个空婴儿车。看穿着打扮,不像是来自大城市的老人。
见我停下了脚步,老人赶紧抓住我,急切的问:“水族馆是不是就这一个出口?里面很大吗?……”她说的不知哪里的方言,我只能听个大概。原来,她儿媳妇带着孩子进水族馆了,让她在外头等。可是都过好几个钟头了,还没见他们出来,老人就担心,儿媳妇是不是把她扔在这儿,自己带着孩子回家啦呀?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你们既然说好了在这等,就要等着不能乱走。水族馆的确就这一个出口,安心的等,不会走岔的。
我觉得这事儿小得都不叫事,说完就想走了。可老人仍没有放我走的意思,紧跟着我叨叨的说个不停。我突然看到她眼里有泪,吓了一跳,怕有啥大事,这才稳住脚步细细的听。
她不懂英文,不知道火车站在哪,不知道怎么往家走,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也没有手机。她没有手表不知道时间,觉得自己已经等了好久好久啊。好不容易才看到我这个中国人,看我带着个孩子像是个肯帮她的人。她觉得儿媳妇一定是把她“撇”在这儿了。我说这怎么可能呢?!你怎么会这么不信任儿媳妇呢?她解释:她儿子当时正在国内,所以给她办了三个月的探亲签证过来帮儿媳妇带孩子。可能因为儿子不在身边,儿媳妇对她不好。比如:吃饭不舍得让她吃菜,只给她吃米饭,而且还不让吃两碗,只能吃一碗……
我听到这儿,觉得像天方夜谭发生在自己身边了:不可能!这都什么年代啦!就算在国内的普通城市也不至于吃不起饭呀。怎么可能来了澳洲,反倒穷得连供婆婆吃个饱饭都成问题了?!
得得,目前当务之急是帮老人解决眼前的问题。在我的再三询问下,老太太想起有个地图,摸索着从口袋里掏出来,我一看,图上标了她家的位置,还画了从火车站往家走的路。想得还挺周到的嘛。我倒是愿意送她去火车站,再给她买票送上车。但既然说好了在这等,一会儿媳妇出来了找不到她,该多着急啊。再仔细看,发现下角有个手机号码,我问是谁的,她答不知道。我也是服了,真不知她们怎么沟通的,可能也是语言不通?有电话号就好办啦,我掏出手机试着拔号,通了,简单说明了情况,电话里的女人说她还在里面逛着呢,叫老太太继续等。
听到这儿,老人如释重负,脸上的皱纹好像突然间都展开了,擦了泪,握着我的手拼命说谢谢。自己的举手之劳能解人燃眉之急,我心里挺高兴,但也有点儿为老人的境遇难过,她抱怨儿媳妇对她不好,而我也不能仅凭单方面的说辞而下什么结论,因此就不知该怎么安慰她。只是跟着叹气,说可能都是误会。
为老人报不平
老人家大老远来澳洲,能带孩子进水族馆玩,却不拉老人也进去看看?不过,也可能是老人自己不愿进去,节省惯了怕花钱,没兴趣看动物,嫌里头太挤。这我都能理解。
但我还是忍不住在心里纳闷:按说新一代移民学历大多都不低,再穷也不至于缺衣少食呀。哪怕是普通朋友,住在你家都不至于受此待遇吧?何况,那是生下你的爱人、养育你的爱人的年迈的老人家呢?
如果我没猜错,从衣着上看,那位老人应该来自农村,似乎不少从农村来的婆婆都不太受待见。这样的文化不高、经济不宽裕的老人,能把孩子培养成材,付出的肯定比别人更多,更值得敬佩。怎能因为人家是农村的就觉得好欺负呀。
没错,来自农村的老人,有时衣着打扮显得土气,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了一辈子,他们的脸上爬满了黝黑的沟壑。生活习惯也有差异。可我们要想到,那并不是他们的错,他们那个年代,他们成长的地方,他们那一代人的坎坷经历,是我们这一代人体会不到的。如果你家有来自农村的老人,你觉得他穿得土气,那你就帮他们买合适的衣服让他们穿着得体啊。给他们家庭温暖,让他们的脸上充满自信而健康的笑容啊。
何况,中国的老人们来到澳洲,基本都没闲着,大多要帮忙照看孙辈。特别是对双职工夫妻来说,家里有个老人,确实少了很多后顾之忧。你想想,就算雇个家政工,都不仅要付工钱,还要尊重人家,包饭的话,也得让人家吃饱呀。何况是亲人,何况是长辈!
再说了,都是有孩子的人了,难道不怕给孩子一个坏榜样?要知道,身教胜于言传啊。
是,中国农村的老人们,将来生病了会有医疗问题,到时候免不了要子女多破费多操心,这我能理解。因为我的公婆也来自农村,这个问题将来也会要遇到的。但,这不是嫌弃农村老人的理由,这不是他们的错。既然选择了嫁给农村的孩子,肯定是人家也有优点吸引了你,不能光图优点,拖后腿的地方就一把推开。
现代的中国,特别是城市里,许多家庭模式都是:家务事儿老婆说得算。再加上男人心粗,不太在意细节。女人不管从精神还是物质上都更偏向自己的娘家,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稍有素质的媳妇,在顾自己娘家的同时,对婆家至少也说得过去。要我说,农村老人在儿子家受气的情况,第一个要批评的就是当儿子的。先不说找老婆的眼光咋那么失水准,啥事儿都可以妻管严,但原则问题不能妥协啊。
当时论坛也有回贴,说那位老人可能得了老年痴呆,她告诉你的很可能仅仅是她自己的臆想。我想,就算此推测成立,儿媳妇肯定也有做得不妥之处,至少你给了老人家一个在外臆想自己被抛弃的机会。真是老年痴呆的病人,你还敢让她独自在外面等着呀?还有人说既然愿意出机票钱让老人过来,怎么会舍不得一张门票一碗饭。出个往返机票就说明有孝心?有没有考虑过,许多小两口儿是需要老人飞过来帮忙带孩子的呢?别忘了,那位老人说过:她儿子正在国内,这边只有儿媳妇一人,需要她来帮忙的呀。
不过呢,清官儿难断家务事儿。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外人确实没法乱加评判和干涉。我只是想站在相对弱势的老人的立场上,提醒我们这些做儿媳妇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善待他人,才会得到他人的善待。从自己做起,凭良心做人,一生无悔。
做儿媳妇的难处
为婆婆们叫了屈,我也适当替儿媳妇们说说话吧。自己做为别人的儿媳妇,我也深知和公婆长期住在一起的苦衷。别说是婆婆了,就是和自己的亲妈在一起久了,也免不了闹个矛盾的呀。但亲妈好就好在,互相都不记仇,吵完就完了,该爱还是爱的。世上再也找不到像自己亲妈这样的关系了。和婆婆,不仅成长环境不同、年代不同,再加上婆媳对立的惯性思维,婆媳处不好,也算正常,不能一味的怪媳妇儿。
一个家,总是女人主内,大到房子的选择,小到屋内的摆设、洗碗的方法。但记住,一个家只能有一个女主人!而婆婆以前也是家里的女主人,对家里大小事务操持习惯了,住在儿子家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对儿子家的大小家务事也管这管那,忘记了儿子家的女主人应该是儿媳妇呀。遇到这样的婆婆,当儿媳妇的自然会不舒服。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女婿和岳父母相处更容易。
我总结的婆媳相处之道
1、保持距离,若即若离,相敬如宾。
如果不是很不得已,婆媳还是不要长期居住在一起的好。最好的是各住各家,但相距又不太远,节假日孩子们常去看看老人,这样,既没耽误亲情,又避免了琐碎小事上的矛盾。这里其实可以吸收西人亲戚之间的相处之道。相敬如宾式的,不用过于亲密。中国的古语:君子之交淡如水。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淡的是相处的方式,该爱还是爱的。
2、有分歧靠老公去沟通。
条件不允许的,非得婆媳挤在一块儿的怎么办?遇到有分歧的问题,不管大小,都交给老公。有什么可能引起婆婆不高兴的话,就让老公去说,说的时候要注意方式,要让婆婆觉得是她儿子自己的想法,而不要让她感到是儿媳妇教唆儿子传话。这样,就算老人意见有分歧,也不会生气,谁会为一点儿小事儿就记恨自己的亲儿子呢。
比如:我女儿出生后不久,公婆来看孙女,在我家住了几个月,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的人有些卫生习惯肯定不如城市。有一次,我无意中看到婆婆拿宝宝奶瓶的方式,竟是直接用手捏住奶嘴那么拿着,我觉得很不卫生,要知道,宝宝婴儿时期的一切用具都是消毒过的,更何况是吃到嘴里的奶嘴呀。我本是个心直口快的人,按我以往的性子当场就直说了,但那次我却忍住没明说,怕伤了婆婆的自尊。毕竟,当奶奶的,不是故意要害宝宝嘛。当时我还挺机灵,赶紧过去,从婆婆手里接过奶瓶说:“妈妈,我来。”然后,趁她不注意,换了一个干净奶嘴才喂了孩子。过后,我跟老公说了这事,叫他找机会跟婆婆说一下卫生问题。没想到,当儿子的,说亲妈的时候一点没给留面子,不仅说得直接,还说婆婆指甲太长不卫生,我都觉得有点儿过了,换了是我肯定会不高兴。但我婆婆就是一点儿没生气,乐呵呵的,人家自己儿子嘛,不记仇呀。
3、尽孝道是积德修福的好事儿。
当然,更多的情况是,老人们的健康日益下滑,做子女的不得不守在身边照顾着。子女不管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添了担子。但这种付出是不可推卸的责任。既然是责任,把它好好的完成,便是一个合格的人,好人,必有好报。从某种角度看,你所做的一切善良的道义的事情,都是在为自己和后代积福呢。厚德载物,厚德从哪里来?孝敬老人,为老人付出辛苦,便是一种厚德的积累啊。所以,不必过于抱怨,既然不得不承担,便欣然接受,快乐的付出,相信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4、不要试图改变对方,而应提升自己的格局。
改变别人是件很累很难的事情,何况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所以,想通过各种“斗争”让我们的“假想敌”婆婆大人变成我们希望的样子,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们唯一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的视角、心态、和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对一件事情不同的解读,代表了不同的能量层级、不同的做人格局。我们的能量层级越高、格局越高,就越不容易被外界干扰,越不容易与他人起冲突。
当你企图改变别人时候,对方会本能的顽强抵抗。当你丝毫没有试图改变别人的时候,对方反而会不由自主的变得更友善。不是说人人都有闪光点吗?好,我们也定下心找找婆婆大人的闪光点,找找自己所有亲人朋友的闪光点,或许,这会让我们心情大好,何乐而不为?
5、叫老人帮带孩子之前考虑好利弊。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因为需要老人来帮忙带孩子,不得不住在一块儿。这种情况在新移民中比较多见。很明显,既然是自己有求于老人,有索取就必定会有付出呀。这些都要在决定让老人帮忙之前就考虑清楚。
我怀孕的时候,婆婆也提出帮我们带孩子,甚至月子里就要来。我知道那是人家对我们的关心。但我已经和老公达成了一致:我生孩子的时候,第一,做月子一定不能让婆家来。从没和婆婆共同生活过,谁知道合不合得来啊。我可不想在这一生中最脆弱的时期,遇到任何精神上的困扰,搞个产后抑郁症什么的。我选择自己的亲妈,亲妈身体不行的话,我宁愿雇月嫂。我更看重精神上的愉悦,哪怕身体上多受些累,也要保证心情舒畅。第二,孩子不给任何老人带,我一定要亲自带大。为了怀上这个孩子,我已经有两年不工作了,再多放弃几年也无所谓,就算放弃一辈子也没啥大不了的。
人生总有取舍。亲自陪伴孩子成长的快乐、身心自由的快乐、随心做自己喜欢并觉得有意义的事情……这些是我生命里真正的快乐源泉!认清了这一点,原本纠结的选择,就一清二楚了。每个人都不一样,首先要了解自己,才能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听从内心,走适合自己的人生路。
总结
所谓智慧,并不是你多聪明,也不是学问有多高深。能把自己的生活过得舒心快乐,这就是一种智慧。
要我说,媳妇们,我们是幸运的,成长在比老一辈更好的环境里。让我们拿出智慧来,拿出生活的乐观态度来,在婆媳相处的问题上,我们一定能闯出一条相对和谐的路。
还没结婚的女孩儿们,别忘了,事先了解自己未来的公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特别是要和男友达成共识:以后是不是要和公婆一起生活,公婆老了病了如何赡养……这些将来容易引起分歧的话题,结婚前就应该达成共识。毕竟,结婚之前,有更多的回旋余地。
追求幸福的路上,没有什么跨不过去的坎,一切源自内心,一切区别于不同的心态。来吧,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美丽和智慧兼备的女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