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21:忍受情绪:抗拒即认同
拨开情绪迷雾,实现情绪自由。大家好,我是张维扬,本课程由武志红心理和看见心理联合出品。
今天来到了我们的二十一课。从这一课开始,我们进入了觉察后的良性应对的第二部分:接纳。
接纳是指接受觉察到的所有的结果。
有的人一听就会有质疑啊,他说我觉察到了我的现状,无论是情绪本身也好还是我的应对系统也好,我都觉得现状不太好。在这种不太好的情况下,你还让我去接纳,那我怎么改变呢?所以我们首先要来澄清这个概念,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接纳并不是说,它就是一种认可,接纳和认可是不同的。
接纳只是承认啊,并且清楚地定位当下的现实。而认可呢,意味着承认并且对这种状态是满意的。
而如果你认可也就是对现状满意的话,那你就可能难以改变啊。那我们所说的接纳是指,无论你觉察到的情绪本身也好,还是你对情绪既有的应对策略也好,不管他好还是坏,你应该把它作为一种事实,就是说它就是你现在的状态。
把它作为一种事实进行接纳,这就好比你很想成为一个百万富翁,但你首先得知道啊,自己现在到底已经有多少钱,或者说你有能力赚多少钱。有的人一旦开始思考这件事的时候,他就会发现目前处境不妙。比如说他的收入水平还赶不上通货膨胀,当他能够手握百万的时候,也许这些钱已经不值钱了。或者更糟糕的是他也许会发现自己不仅和目标相隔万里,甚至还背道而驰,就是说他可能仔细一算才发现啊原来自己欠了不少钱,已经负资产。
但是我们所说的接纳是,你首先要对你当前所处的状态和位置百分百的清楚和接受,因为如果你不接受这一点就会极大地影响你改变现状并且实现目标。就是因为你把现状搞得很模糊了并不清楚。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这个概念,啊,正如我们刚刚所讨论的这种接纳不是那么容易,所以我们把它分为三个层次来讨论,今天我们来讨论的是接纳的第1个层次忍受。
那么忍受是一个怎样的状态呢?
我们的观点是忍受是接纳的被动心态,并不是真正地接纳,它是一种不接纳或者说不接受的内因模式,就是说它的这种所谓的接纳实际上是不得已而为之,
那既然在忍受就说明这个人满意现在的状态,并且可能时刻准备着,或者说已经在找各种各样的方法去改变。
好,那么在这个地方就要拿出我们对忍受这种状态的一个最重要的观点,就是抗拒及时认同,当你在抗拒某样东西的时候,实际上你已经认同了它的存在,并且有可能还在强化他。
下面我就来举个例子。
我有一个来访者啊,女性,她的事业非常的成功啊,但是她的自我评价是经常地处于焦虑中,而且有的时候这种焦虑会转向愤怒,会向公司的员工和自己的家人去发泄。但是这些都不是她来找我的原因,她来找我的原因是什么呢?
她发现自己的孩子越来越像她。就是她的孩子也变得很焦虑,而且呢,有一点喜怒无常。有的时候会乱发脾气,而且很难哄好。
她看到了自己和孩子身上的这种类似点,她也很敏锐地感觉到他孩子的状态和她自己现在的状态之间肯定存在某种关联,而这个让她极为不安。
在了解完他的情况之后我就对她说,作为孩子的母亲,你对孩子有影响力,这一点是非常显然的,但是呢,这个并不是一个缺点。或者说这个并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反而是一件好事,既然你对你的孩子有影响力,如果你改变了,那他也可能就会自然而然的改变,我的意思呢是让他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尝试着去了解接纳自己的这种焦虑和愤怒,以及表达愤怒的这种模式。
但是她一开始不接受啊。因为他很着急,她总希望可以从我这里得到什么方法去直接搞定她的孩子,去改变她的孩子,但是她发现按照她自己的套路,搞了一阵子之后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
所以呢,她不得不耐着性子开始了解自己为什么会这样:首先他在跟他孩子的互动中其中非语言信息经在教会他孩子很多如何应对这个世界的模式了。
即使她不想教也不行,因为实际上他已经天天在那里示范了。
当她接受自己的模式,但是又没有对自己的模式进行我们所说的觉察的时候,相当于一直在给自己的固有模式充电。然后这个电就越充越足,对她孩子的影响力也就越来越大了,这就陷入了我们心理学所说的强迫性重复。
为什么叫强迫性重复呢?所谓的强迫性重复就是当你有很多的情绪要表达的时候,但是你又没有新的模式,这种强烈的情绪都用来重复地走你原来的那条路,因为你并没有新的路可以走。越是抗拒超越相当于不足于这个你所抗拒的内容,从根本上来说他强化了旧有的模式,啊,提高了旧有模式的影响力,反而使得他的孩子更难改变了。
而且还有一点,抗拒了以后,那个情况反而向着她预期的相反方向发展,所以她又进入了更高等级的应激状态,也就是说他就更焦虑更着急,所以呢,还在创造一些新的问题。
其实这一点呢在亲子关系中非常常见,因为孩子的特点就是可塑性强,那么谁最容易塑造他们呢,当然是离他们最近的人,或者说对他们影响力最大的人,一般来说就是啊,我们的父母。
好的,我的这位来访者经过了一个长时间的抗拒啊,他觉得现在改变自己太慢了,来不及了,但是呢,他最后发现啊,效果并不好,甚至适得其反的时候,他不得不耐着性子走向我们所说的啊,从改变自己开始这条路。
首先呢就是觉察他的情绪,一开始她并不接纳我的建议,她说这就是她的缺点,这么多年了可能改不了了。
你看这就是说他处于一种抗拒的状态,逐渐的他不得不承认啊,这个确实需要改变。然后他开始去观察他的内在机制,以及观察他形成这些模式的根源。
一段时间之后她兴奋地来告诉我,她的老公和同事都反馈他最近的脾气好像变好了啊,她自己也觉得以前会发怒的一些事,现在好像情绪没那么大了,而且呢并没有觉得忍得难受,而是真的不怎么生气了。
同时很神奇的,他的孩子啊也逐渐开始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了,这种变化就是我们常说的,看见即改变。
就是当你通过看见和接纳发现越来越多的内在客体啊,这个时候改变就自然发生了,所以很多人问我,接纳了以后怎么办呢?我经常就会说,你真正接纳了以后就不会这么问了。
再打个比方。好像有个人啊,他总强调他要去哪,其实他要去的这个目标是很清楚的,比如就像我这位来访者,他希望他的孩子能够心理健康地发展,这就是他的目标。但是光知道这个没有用,就好像你老说你要去哪,但是呢,你没有看到有一根铁链子把你绑在现在的位置,所以你每次说你要去那个地方的时候,铁链子都不会让你靠近你的目标半步,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问题不是去哪的问题。是要解开铁链子的问题,所以说在你对现有的现状就是你的情绪也好,你的情绪反应模式也好,还有一点点的不接受的时候,其实你就不会进入一个真正的细致的观察,啊你就不会发现那个铁链子。
就好像一个迷路的人,你光说啊我要去哪啊我怎么迷路了,我好讨厌好烦,然后在那里哭,在那里闹是没用的。
首先你要搞清楚你在哪,这个时候你需要仔细的回忆,我是怎么来到这儿的?去找来到这里的一些细微的线索,好,我们这位来访者,原来对自己的状态是抗拒的,忍受的。后来他发现不管怎么努力哪里也去不了,所以他就逐渐放下了,这种对抗的思路就开始走向转机,为什么会走向转机呢?因为他就越来越了解自己的真实的现状到底是怎样的,而不会脑中空有一个其实并没有展露的愿望,而且老老实实地去走我们前面所说的这个觉察的这个环节。
然后对觉察到的内容,进行无条件地接纳接纳了以后,再结合他的愿望,其实就是我们应对情绪的一个最重要的转机所在。
好,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谈到的是接纳这个模块的第1步,就是说忍受的状态。
我们说忍受状态还是处于一种抗拒的状态而抗拒即是认同。凡是还在抗拒现状不接受现状的人基本上很难改变,这个时候,他仍然处于一种强迫性重复的状态,因为他并没有看清楚他到底受到什么的束缚,然后这个时候他实际上是通过抗拒来承认,并加强他所抗拒的内容。
那么第三就是说,这种抗拒或者说不接受让他进入了应激状态,而这种应激状态会使得情况更加的困难,相当于他又在原有的这个系统之外又创造了一个新的问题,
好的,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我们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