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踮起脚尖期盼的年,现在总是那么急急的来到我们身边。这不,今天都已经年初五了,过了初五,年就算是过了。
回忆儿时的年,充满着浓浓的年味。进入冬季,村里的人就渐渐进入忙年的模式。
爷爷家的墙上偶会有几只他从远处树林里猎获来的不知名的鸟儿,那种极少吃到的野味的美是现在所有美味所不能及的。
如果遇上村子北边的鱼塘结塘,那么每家能分到不少的鱼儿,那种塘边到处是鱼,家家都有鱼儿往回拿的欢庆场面,有一种年年有“鱼”豪迈。结塘会挑一个集市日的前一天,待到第二日,家家都去集市卖鱼,或者干脆到邻村去卖,能挣上一笔不少的外块。当然每家也会留下自家享用的那一部分,特别大的鱼,母亲会用来做鱼圆,光是鱼籽,就能有好几盘,那大快朵颐吃着有香菜味的鱼籽的感觉,无与伦比。早已把老人们说的吃多了鱼籽会变笨的忘记到九霄云外。
腊月二十四是小年,这一天要送灶、祭灶神,送灶的供品是一碗到扣的米饭或是自家为过年准备的包子再加送灶专用的香。以祈求神明保佑新年合家平安,吉祥如意,岁岁平安。
送灶过后,会请村里屠夫,在家门口的场地上杀一口早就养肥了供全家人过年享用的猪,每次听到自家或者邻居家的猪的叫声我都不敢靠近,过一会儿,才敢走近,看那大盆大盆的冒着热气的猪血流出,然后去毛,剖肚,取出内脏,再把每一个部位的肉分开,有的被腌起来做成咸肉,有的留着做肉圆,肥的用来炸猪油,猪皮晾着日后用来做皮肚。而每年年三十早上的那一碗猪脚汤(寓意招财)是最让我心满意足的。
接下来就是家家户户开始做各种馅的包子,有荠菜肉的、青菜肉的、白菜肉的、萝卜肉的、豆沙的……应有尽有,蒸包子意味着蒸蒸日上,俗语说不蒸馒头也要争口气,寓意家家户户的孩子们都争气。每年的包子多的甚至能吃到来年的二月二。
再者就是做豆腐,做豆腐是我最开心的事情,因为可以喝到最原汁原味的豆浆,那醇浓,那豆香,长大了就再也没有闻到过。刚出锅的豆腐也是鲜嫩无比,非常可口。
每年的大扫除全家大小齐上阵,屋里屋外的每个角落都要打扫的干干净净,然后年初一早晨放的鞭炮不能立刻扫掉,得等到初一吃过午饭才能扫,老人们说年初一的早晨不能看到扫帚,看到扫帚会得眼病。
最让女孩孩子们期盼的还是过年的新衣服,从入冬开始,母亲的案头就会摞着高高的面料,都是村里村外人送来做过年新衣用的,而我们姐妹几个的新衣服,不到年三十的夜里肯定出不来。而每年,母亲都不忘记用我新衣服同款布料给我做两个蝴蝶结,新年同新衣一起扎在羊角辫上,现在想想我那时候的土样,都能笑出来。当时觉得美的不行。有时候,母亲忙到来不用锁钮扣洞,到年初五以后才能锁或者干脆等穿脏了洗过了再锁。因为,从初一到初五,母亲是绝不允许家人用剪刀针线之类的,说是如果动了就会把财给剪碎了。
除夕这一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等家人全都回来以后贴春联,贴春联之前要先用水把去年的泡开刮掉,才能贴上新的。刮旧春联可是一项细活,费时又费力。但是刮完了以后心里有满满的幸福,现在想想,那应该就是一种辞旧迎新的喜悦。那时候贴春联的浆糊都是母亲用面粉亲手熬制的,贴的时候还热乎乎的,父亲贴春联时,我们的作用就是做小工:往春联的背面抹浆糊,站到稍远的地看是否贴正了,把春联递给父亲。待春联贴上之后,到处都有一种红红火火的感觉,真的很喜庆。
那时候没有春晚,年初一一定是被村里村外的鞭炮声,第一次醒来的时候,天肯定还没有亮,于是翻个身再睡一会儿,直到听到最近的父亲放的鞭炮声,才会真正的睡意全无,睁眼,摸一块除夕晚上父母已经放好在我们床头的大糕,先吃上一口才能开口说话,寓意着新的一年甜甜蜜蜜、步步高升。
待到起床穿上新衣洗漱好以后,桌上定有母亲早已准备好的热气腾腾的汤圆,吃着热热的汤圆,喝着热热的汤,真是暖心。年初一的汤圆再好吃也不能统统吃完,一定要留一点放在碗底,这叫年年有余。
吃完汤圆之后,就开始陆陆续续有人来拜年,我们也走出家门先去给爷爷奶奶叔叔们拜年,然后再到村里各家去拜年,爷爷奶奶叔叔们会给压岁钱,村里的人给糖果和各种好吃的,没走几家身上的口袋里就装满了各种吃的,边吃边拜,边和小伙伴们玩,分享着各自拜年的战利品。等到中午该吃午饭的时候,肚子早已经饱,只管玩就好了。
年初五之前,可以一直玩,家人不会催孩子们写作业或是做家务。有时甚至可以玩到年初十。过了初十,离学校开学不远,孩子们需要收心。然后,还有一个元宵节,过完元宵节,年才是真正的过完了。而年货还有,可以慢慢享用。
十一岁那年我家搬到县城,那以后的年就没有那么多流程,没有鱼塘,没有猪,做不了豆腐、不再腌肉。但是肉圆、包子、春卷什么的,还是年年都会准备。从到县城到上大学的那些年,我纪念春节的一个特殊方式是,每年年初一和最要好的小闺蜜逛街,然后吃一根冰棍,穿着厚厚的棉衣,跑得暖暖的,嘴里感受着冰凉的甜,觉得那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刻。
长大以后,出来读书和工作,回老家的时间越来越少,但老家的年,才有年味。有父母的年,更有年味。现在,母亲与我同住,所以,在哪过年,都是幸福的。
小时候期盼年的那种感觉在女儿身上不再浓烈,她能感叹时间过得太快,也是,现在于她来说,过年的新衣,压岁钱,失去了那份期待,甚至南京的年连鞭炮声都没有了,而吃的,更是天天都不比过年差。但是,她仍然喜欢老家的人,因为热闹,因为有很多小伙伴和她一起玩。
今年,因为种种原因,在南京过年。年初一闺蜜小聚、看电影,年初二看了舞马表演,初三在家休息了整整一天,初四去堂妹家小聚,初五看电影、女儿与她的小闺蜜小聚,给我和母亲放了一天假,年,就这样的安静的过去了,有着别样的幸福。
我们,与这个世界,共同增长了一岁。愿一切安好!年年幸福!
儿时的年,永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