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有“丑人多作怪,黑馍爱就菜”,意思不言而喻了。“东施效颦”大概就属于“丑人多作怪”罢。粗粮糙口难咽,自然需要伴着较多的菜才好吞咽。以“黑馍”比“丑人”,应是贬意啦。
小时候,每当给父母提出,想要什么玩具或饰品时,常被责备“丑人多作怪”。数次之后,便相信自己真的是“丑”了。还因为被妈妈叫的昵称太腻歪,再加上被冠以“块里块气”、“山里山气”的评语,以及邻居巷人对我“黑丽”的称呼,内心更坚信自己的“丑”。
从小可能就“傻里傻气”罢。我对穿衣打扮从来没有要求,更不会挑剔。记得上小学一年级时,天气阴冷有雨。妈妈害怕我腿脚溅了泥水,受冷着凉,就用布条将我的棉裤口绑住(那时棉裤外面是没罩裤的),棉袄外面又套上妈妈的深蓝色棉马夹,头上还围着妈妈的海蓝方围巾……被妈妈全副武装好后,背着书包去学校。
自己并没感觉哪儿不对劲,可一路总有人对我笑,我也憨憨地笑着和人家打招呼。进了学校,有个高年级男生看到我的装扮后,怪笑着指着我对同伴喊:“看,看,快看!”看着他们,我表情木然地走向教室。
回家后,对妈妈讲起别人的嘲笑,妈妈轻轻揽住我,笑着说道:“别管他们,只要你不冷。”我心里更是无所谓了。
妈妈当时是裁缝,常会给我和姐姐做些时兴款式的衣服,但我对穿戴始终没啥感觉。倒是姐姐,经常会将她的衣服保存起来,先穿我的衣服。穿过一阵子后,等衣服不显新了,再还给我,开始穿她自己的。爸妈知道了,也不言语,只要我愿意。
这样,在父母眼里,姐姐爱“妖冶”,我不“较耗”。时间就在这种状态下静静流逝。
我的高中阶段,依旧是这个样子。记得高一元旦前夕,体育老师领着我们几个学生,赴运参加越野比赛。他看着我的衣服,里面的棉袄超出外套好一截,笑道:“这女子,穿衣服可是一点也不讲究!”
高二的秋假里,有一次,我随着妈妈从地里摘棉花回来,坐在饭桌边狼吞虎咽。爸爸看到我的扮相与吃相,全然没了“学生样”,意味深长地说:“丽丽啊,黑馍还是要就菜的,丑人就是要作怪的!”
我不以为然地瞥了他一眼:“累死了,还能装什么洋蒜?”
大学四年,我这枚青涩的果子,也没能着色。毕业了,结婚了,为人母了,始终以干净利落为行事风格,“纯朴”实实在在地烙入我的骨子里。“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三分长相,七分打扮”等观点终未影响到我。
后来,屡屡听到“世上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的言语,我有些怀疑了。我是丑,但一点也不懒啊!为什么至今没有美起来呢?于是开始反思自己。
不知不觉间,我竟然留意起穿衣风格了。我喜欢小款衣服的精致,喜欢长款衣服的飘逸,喜欢长筒甩裤的款款垂悬,喜欢牛仔短裤的酷酷动感,喜欢长裙的摇曳,喜欢短裙的干练……
我喜欢各色丝巾的随风欲飘,喜欢不同帽子的千媚百态,喜欢耳坠首饰的无言诉说,喜欢高筒低靴的不同风情……
自从有了这些喜好后,就有了全新的自我。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愉悦,心理上、精神上的愉悦!这种愉悦真的能带给人活力与自信……
俗语“丑人多作怪,黑馍要就菜”,不应是贬义的,而要从正面来理解。“丑人还需多作怪”,说的一点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