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14年10月份经历五个多小时的起伏煎熬,终于完成了我人生中第一次马拉松,然后拿到沉甸甸的完赛奖牌的时候,我无比兴奋雀跃:天呐,这是真的,我成功了!这是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意识到:原来,梦想可以不是脑海中的幻影,只要我认定一件事情并付出努力,我是可以让梦想成真的!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兴致勃勃地想要把这种热情传递到我的生活中。然而,出乎我的意料,事与愿违。之后的一年多,我竟然一直没有找到我可以去努力的方向(如今我知道其实是我没不会做决定)。而且,尽管我连方向还没有选好,我甚至想到是不是要潇洒地裸辞,尽快跳槽逃离我厌倦的职位,以此开始新的人生。
我很痛苦。
而且,我知道我的痛苦并不孤单。无论是即将毕业的学生,工作三四年的职场奋斗者,还是情感道路上犹犹豫豫的求助者,在迷茫中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逼问自己和周边的亲友:“我现在应该怎么办?我是否要跳槽?我是否要做TA的男/女朋友?我是否要嫁给他?”
等等等等。
从生活到工作,从情感到职场,当我们面临多种选择的时候,鱼和熊掌想要兼得的欲望促使我们进入这种越长大越能感受到的“纠结”的状态。很多时候,我们甚至寄希望于某天醒来的清晨或者睡梦中的某个顿悟的瞬间。但是至于什么时候能够等到,也许明天,也许永远。
时间在飞逝,生活在继续,一味的纠结使我们越陷越深越痛苦。我们不明白:生活为什么这么艰难?
生活本来就不易,但是,归根到底,是我们不会做决定。
正如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大家斯蒂芬·P·罗宾森在所著《做出好决定》里所言,现在的生活状态是由过去我们无数个决定组成的。尽管做出正确的决定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但是很少有人受过相关的正规培训。这种对做决定方式的认知缺失导致很多人面对选择无从下手,进而踟蹰不前陷入泥潭。而斯蒂芬在此书中通过对做决定的分析和实用方法的探讨,给在纠结迷茫的我们提供了一种冲破混乱思绪的可行思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克服常见的误区,并根据步骤做出理智的决定。
首先,认识我们自己、确认主要目标是做出正确决定的基础。
对自我的认知一直都是难解的话题,作者从“是否是高效决策者”的角度,给我们如下几个认识自己的方向和快速测试:
拥有内控制向表示相信命运由自己掌控,这种类型的人会更加在意提高自己的决策技巧,以此影响自己的生活。与此相反,外控制向的类型则颇有“听天由命”的心态。是否冲动与情绪化并没有太大的关联,冲动是指自己对欲望的控制方面较弱,而情绪化则是对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另外,我们大多数都是对自己过度自信:我们过度相信了自己的各种能力,以此容易对决定做出过于乐观的期待。这也是为什么减肥、坚持总比想象中的难。
正如书里所提醒的,认识到自己的决策特点之后,才能在做出决策时更加客观地看待决定的质量。经过测试,我得知自己有如下几个特点:保守,内控制向,轻度拖延,不易冲动,略情绪化,过度自信。自己竟然一直是一个非理智的决策者。掩面。
而在诸多选择面前,如何抉择?这个时候,我们的主要目标则凸现出来巨大的价值。以我为例,我今年的一项重要目标是多阅读多写文,那么,平时或周末无关的社交我可以果断地拒绝。
其次,了解并避免决策时几个常见的误区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定。
如果你在减肥,那你一定懂得摆在面前的香甜蛋糕与体重秤上的数字都会令人抓狂。然而,如果脑海中一旦闪现“活在当下、及时行乐”等词语,你也许会更轻易的拿起眼前的蛋糕大快朵颐。如此带来的则是无法避免的悔恨。如今的很多流行语让我们更容易生活在未来的世界里,正如书里所言,“相比长期获益,我们更容易选择立即得到的满足感。”“未来的好处离我们越远,我们就越不珍惜它。”然而,“耐心不会一直有用,但不耐烦永远不会用”。这时候,自己的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设立长期目标,提高自控力,关注代价,远离及时满足偏差,会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出决策。
与此同时,我们的认知都是带有偏见的。我们的个人主观因素和经历背景决定了我们看待事物的不同方式,这种选择性知觉偏差无法消除,只能在了解自己和理解别人的情况之下,努力减少这种偏差带来的影响。而且,正如J.H.鲁滨逊所言,“我们很所谓的推论都包括寻找论据来使自己相信我们已经确信的东西。”这种证实偏差会使我们的视野越来越狭隘,也会在不经意间错失好的机遇。经常进行思维训练,例如辩论、写作等,将会帮助我们尽量克服这些人性的弱点。
除此之外,作者还提到了适应性偏差带来的误区。D.格芬说过:“认为钱能买到幸福的人,其实都不太有钱。”事实的确如此。当我在月薪几K的时候,我幻想月薪过万的人生活将多么逍遥自在;而当我终于拿到差不多的薪水的时候,我则在幻想月薪10W+的自由生活。我们总在幻想着更有钱人的生活,努力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身边的幸福,就如同上学时期待已久的假期,考试前无比期待的“躺在客厅的沙发上吃着西瓜看电视”这种日子一旦真的到来时,心里往往并没有期待时候的激动,反而若有所失。这就是适应性偏差带给我们的影响。
“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是暂时的,”了解了这种适应性偏差,我们可以通过专注新鲜暂时的乐趣、慢慢享受、加快完成不愉快的任务等方式,最大限度地通过决定获得乐趣,减少失望。例如,缩短假期的时长,中段正在享受的愉快经历。这也是为什么拖延症如此痛苦,而解决方法那么简单:尽快作出决定,以更多专注其他愉快的事情。
了解了我们自己和常见的决策误区,我们如何高效决策?作者给出了12条建议,应用开篇提到的6个步骤,将会事半功倍,总结如下:
当然,这一切评判的前提,是你对自己目标的理解和认知。我们的目标千千万,所以,“好”的决定也因人而异。而且,由于我们无法控制结果,只能控制促成结果的过程,所以,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并不等于坐上了成功的直通车,决定之后,更需要的是坚持和努力,以及不怕犯错误的勇气。
如我,纠结了一年多之后,终于慢慢平复下来,综合考量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以及求职市场价值,与其痛苦地挣扎,不如多去看看、多做调研,在本工作中发掘新机会点,在公司获取更多学习和培训资源,工作之外多读书、写作提升自身价值,不做情绪的奴隶,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你还在纠结?长痛不会痊愈,只有勇敢地拔出那个伤口里的刀才会走向健康。赶紧做出理智决定,滚去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