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分享第465天(2022.1.25)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写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第二章有个小汤姆被罚刷墙的情节,星期六的早晨,每个人的心中都荡漾着一首歌,小汤姆却被波莉姨妈罚刷墙,这对汤姆来说是一件糟糕至极的事,生活对他来说太乏味空洞了,活着仅是一种负担。正在灰心绝望的时刻,他忽然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汤姆假装没看见路过的伙伴,灵巧地用刷子来回刷着——不时地停下来退后几步看看效果——在这补一刷,在那补一刷——然后再打量一下效果,像是在精心地创作一件艺术品。
汤姆的一举一动,吸引了伙伴们,争着想要尝试。汤姆却欲擒故纵,对伙伴说:波莉姨妈对这面墙是很讲究的——这可是当街的一面呀——不过要是后面的,你刷刷倒也无妨,姨妈也不会在乎的。是呀,她对这道墙是非常讲究的。刷这墙一定得非常精心,我想在一千,也许在两千个孩子里,也找不出一个能按波莉姨妈的要求刷好这道墙的。
汤姆这么一说,越发激起了伙伴的表现欲,路过的孩子们情愿把心爱的东西交给他,以换取一次刷墙的机会,汤姆则悠闲地坐在旁边,一边吃苹果,一边晒太阳。
墙整整被刷了三遍。
汤姆的故事包含了两个典型的自我观念。一个是“刷墙是有趣的”,另一个是“刷墙是无趣的”。这两种针锋相对的自我观念看似不可调和,却被小汤姆玩弄于股掌之间。几乎在转眼之间,汤姆就把“全世界最枯燥的劳动”变成了“全世界最好玩的游戏”。
汤姆是怎么做到的呢?首先,汤姆决定在小伙伴们的脑子里种下一个观念,即“刷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是让其他人为自己帮忙的重要前提。但这个观念如果只是在口头上说说,并不足以让人信服,甚至会得到别人的嘲笑。
于是,接下来在汤姆开始施展“魔法”,他装出喜欢刷墙的样子以吸引别人的注意。这在整个自我观念的转变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正是汤姆的这个举动才颠覆了其他孩子对于刷墙固有的自我观念。
当你做出快乐的样子时,你就会让自己和他人认为这是一件快乐的事。当你做出痛苦的表情时,你就会让自己和他人认为这是一件痛苦的事。简单地说,无论你想让别人感受到一件事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最有效的方法都不是把它“说”出来,而是把它“做”出来。
最后,当小伙伴们决定尝试刷墙时,汤姆并没有轻易地答应他们,而是用他们最心爱的东西作为交换的代价。当一件东西变得难以获得时,它的价值会成倍增加。平常在孩子们眼中的苦差事此时却变成了极为稀有的权利。这种人为制造稀有的做法会进一步巩固先前植入的自我观念——“刷墙是快乐的”。汤姆顿时觉得这世界原来并不是那么空洞乏味,他甚至还发现了人类行为的一大法则——那就是为了让一个大人或一个小孩渴望干什么事,只需设法将这事变得难以到手就行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小汤姆扮演的角色和改变贝克尔人生轨迹的康威老师并无不同。他们都是改造他人自我观念的高手。对于被他们影响的人而言,他们实施改变自我观念的过程仍然属于外力的范围,仍然属于偶然事件。
这些偶然事件一旦发挥作用,效果堪称奇迹。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一个正向的偶然事件完全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用心理学的行话,就是给一件事情积极赋义,这件事就会变成人人求之不得的事。
朋友,生活中我们也常会遇到让人心烦意乱的闹心事,灰心绝望时,让我们也学学小汤姆,整理好心情,脑门洞开,灵机一动,积极赋义,幸福也许就在一念间。
此文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