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世界精神卫生日”前(3)】——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2018年10月10日是第27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我国“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是“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旨在通过多途径的宣传教育,让儿童青少年掌握精神卫生、心理健康相关知识,使家长、学校、社会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特点,全社会共同维护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
1、智力正常:正常的智力是生活和学习的最基本心理条件;
2、情绪协调稳定;
3、具备一定的意志和品质;
4、人际关系和谐:青少年很多心理问题的出现都与人际关系有关;
5、适应环境;
6、保持人格的相对完整;
7、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在刚刚迈进新世纪之时,回顾上一世纪医学的发展,我们欣喜地看到医学在战胜躯体疾病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但我们也痛心地看到精神/心理障碍给人们带来的痛苦、给社会发展和进步造成的阻碍并未得到有效的扼制,精神障碍和自杀已占到中国疾病总体负担的第一位。
心理健康为人们重视的程度是与社会的发达程度相关联的。一般来说,社会的发展程度越高,人们所承受的压力越大,心理健康问题越突出。
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已有很大改观。但相应地人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愈来愈大,心理问题越来越多。政府部门和广大的民众越来越重视和追求心理的健康。
近年来,在校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刘海洋残害黑熊事件、马加爵杀人事件使人们反思对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应该如何开展。
一、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中国大陆18岁以下未成年人3.67亿,据保守估计,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3000万。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0%,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仅常见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患病率即为(5.07±1.70)%,其中北京5.7%、湖南6.0%,据估计有30%会发展为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阅读障碍在北京为2.9%、湖南为3.3%。大学生中,16.0-25.4%的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为主。根据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对北京16所大学学生10年中缀学原因的分析,1982年以前主要为传染性疾病,而1982年以后则为精神障碍。并且,心理问题有上升的趋势。如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研究表明:1984年北京地区儿童行为问题患病率为8.3%,1993年为10.9%,1998年全国十二城市的儿童行为问题患病率为13.4%,2002年北京中关村地区部分重点小学儿童行为问题患病率为18.2%,并且主要以焦虑、抑郁等神经症行为的增多为主。
二、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危险因素
现代医学的模式已改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这三个方面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对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也不例外。
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与其各发育阶段很多环节和许多方面的因素有关,从发育阶段来看,涉及到母孕期、围产期、婴幼儿期和学龄期四个时期;从影响因素来看,不同时期的主要因素则有所不同,母孕期和围产期以生物因素为主,婴儿期,特别是学龄期社会心理因素所起作用愈来愈大。生物学因素可能构成心理障碍的素质基础,而环境因素、教育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构成了心理障碍的诱因和调节因素。
人们对于生物学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和作用已相当熟悉,也很能理解和接受。如很多人知道如果人多一条23号染色体就会出现唐氏综合征(也称先天愚型),表现呆傻的面容和智力问题;如果头部受了外伤可能出现意识不清,记忆力损害,严重的可到植物人的程度;如果母孕期叶酸不足会造成胎儿神经系统发育问题。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种竞争和压力也越来越大,儿童青少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心理社会因素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也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
首先是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大影响,父母关系不和睦、单亲家庭、家庭成员有不良嗜好(如酗酒、吸毒、赌博)是常见的不良因素;情感表达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所谓情感表达不良可能有两种表现,一是过度保护或溺爱,家长心甘情愿给孩子当保姆,我们在心理咨询工作中见到孩子6年级了还要家长喂饭,初中的男生要家长给穿衣服。父母们以为这是爱孩子,却没考虑这样做实际上剥夺了孩子成长、遭受适当挫折和困难、学习爱护和帮助他人的机会和权利,另一种则表现为漠视,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对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置之不理,使孩子不得不寻找其它的途径自己解决问题或得到情感的满足,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因为经验不足或受到外界不良影响出现问题。
另外,社会和文化因素也不可避免地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如中国自古崇尚文化和学识的传统以及“万人竞过独木桥”的升学现状势必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极大,使得许多家长和教师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优劣的最重要因素,因而相应降低对其它方面的要求。
计划生育政策对于国计民生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不过,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孩子们比前辈更加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在人际交往中也表现出缺乏为他人着想的能力。
随着物质条件的迅速改善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儿童青少年不知不觉增强了对金钱和情爱的关注。
三、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公共卫生问题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是哪个国家、哪个文化或哪所学校特有的问题,而是全球共同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7年召开了全球心理健康会议,呼吁各国政府、机构重视心理和行为问题,开展各项活动以服务于各类人群。其中,儿童青少年是心理卫生工作的重点服务对象。据WHO估计,全球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儿童和青少年在成年之前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情绪或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困难、缺乏自信、与同龄人或成人交往困难、吸烟、酗酒、吸毒、过早的性行为、少女怀孕、离家出走、自杀及暴力、犯罪等,其中只有不足1/5的患者得到了适宜的治疗。
以同处亚洲文化、同样崇尚知识的日本为例,在其工业化进程中,也出现了许多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近些年来,青少年犯罪和暴力有上升的趋势,并且表现出以下特点:犯罪年龄下降,犯罪手段的残忍性增加,犯罪的动机不明确,犯罪后大多表现泰然自若、冷酷无情。日本心理专家和精神病学家的研究表明,目前日本15岁的青少年身体发育已相当于约25岁的成人,而心理发育水平只相当于约10岁的儿童。这也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一定要重视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视。
四、我们所做的工作
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各级政府和部门已经开展了不少工作,仅就国家卫健委来说,对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并且已于2001年开始了一系列工作,其中包括卫生部-美国礼来亚洲公司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的合作项目。但对其中受过培训教师和医师进行了调查,以了解他们对心理卫生知识和目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看法,情况不容乐观。这些数据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大城市的一些现状,对于政府部门、专业人士和大众都有很好的启发。该项目举办的培训班为提高教师和儿科医生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新的期盼
因为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人们耻于谈心理问题。一提到心理问题就想到了在大街上乱跑的“疯子”。
实际上,心理或精神问题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思维、情绪或行为方面的偏离或异常。就象我们永远不能断言自己不会患任何躯体疾病一样,在人的一生中,尤其在遭遇到心理压力、重大生活事件打击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可能在一段时间里出现心理问题,都需要得到专业帮助。
因此,期望全社会能够更加坦然地面对心理问题,象追求躯体健康一样去追求心理健康,以宽容的心态善待心理障碍患者,这也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标志。
我国有3000万心理问题的儿童青少年,可是,我国目前从事儿童精神科工作的医生不到150名。美国人口是我国的五分之一,儿童精神科医生有6000名。这是一个何其残酷和令人难以置信的比例。但是,这就是我们的现状,是我们必须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刚刚在世界上站立起来,还没有进入发达国家之列,我们需要身心俱健的接班人。我们要大声疾呼,我们的儿童青少年需要更多关心爱护下一代的人们帮助他们。愿更多的热心人、更多的部门、更多的团体携起手来,一起从事这项伟大的事业。
我们别无选择,因为创造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未来是每一代中国人的历史重任。
儿童心理健康有十点需要格外注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独生子女、单亲儿童、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的出现,儿童不良心理行为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除了痴呆以外,各种发生在成年人中的精神障碍以及心理问题,都可能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当中。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青少年自杀位居全球青少年死亡原因的第三位;
重性抑郁障碍通常起病于青少年,导致他们心理社会功能的严重损害并有自杀的危险;
与行为有关的品行障碍,会从小延续至青少年甚至成人,表现为药物滥用、少年犯罪、成人犯罪、反社会行为、婚姻问题、工作关系不良、失业、人际交往问题和健康状况低下等。
让孩子心理能够健康发展,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做父母的更要为他们做出良好的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应十分重视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儿童,做到“十注意”:
第一,注意不要过分地溺爱孩子。
第二,注意不要用钱和物质奖励来“贿赂”孩子。
第三,注意不要过分亲近孩子。
第四,注意不要勉强孩子做不能胜任的事情。
第五,注意不要对孩子太苛求甚至打骂。
第六,注意不要欺骗和恐吓孩子。
第七,注意不要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
第八, 注意不要过分夸奖孩子。
第九, 注意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
第十, 注意帮助孩子分析他所处的环境。
丁俊贵
2018年10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