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农民起义的小规模不能成为宋朝政府开明的证明![
其实在两宋期间农民起义几乎就没有停止过,大的在北宋有王小波李顺起义,方腊起义和钟相杨幺起义,而在南宋成立以后,虽然没有什么有影响的起义,但各地此起彼伏的暴动团寨却是层出不穷,多翻翻各地的地方志就知道了,但大多数人为什么会产生宋朝农民起义少的幻觉,主要是由下列三个原因产生的:
一,宋朝农民起义大多控制在一省以内.
二,宋朝不是亡于农民起义.
三,宋朝农民起义没有对社会秩序造成较大冲击.
我认为之所以在宋朝的农民起义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应该是有其特殊性的.一,宋朝的国际形势不好,立国三百年间,几乎没有几年享受过和平.军力一直处于警备状态.北宋期间,刚和辽签了城下之盟,西夏又开始骚扰边界,西夏还没有平复,可爱的越南小弟弟又攻下了南宁还想占广州.好不容易等到李常杰死了,又光复了河湟眼看要把西夏逼入绝境,又来了个大金,好端端的个天下弄得只剩一半,认为宋民幸福的朋友们你们就认为淮河以北的人民就不需要考虑了?偏安就偏安吧,虽然隔年隔月的要搞点边境冲突和局部战争,日子还能将就吧,谁知道又出了个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打仗厉害,生儿子更厉害,据说是把上亿的中原人民杀得只剩一半,南宋苦熬了几十年,农业文明终究没拖赢有国际财团背景的野蛮雇佣兵,最终还是跳海了!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请问一个政府更关注的是什么?
二,在残酷的国际环境下,内部矛盾得以有效释放和转移.
明朝时候成书的<水浒全传>中,宋江被招安去做什么?去剿灭其他的土匪,去抵抗辽国的入侵!<杨家将>中,穆桂英被招安去做什么,去破辽国的天门阵,<说岳传>中牛皋 王佐他们被招安做什么,去抵抗金国的入侵!这些虽然都是后人写的文学作品,但我觉得完全可以反映宋朝当时的实际情况:抵御外敌入侵是从政府到人民考虑最多的问题,整个民族资源国家体系首先考虑的是国防安全问题!
三,由于国际形势的严峻,宋朝一直养着一只效率不算很高但却非常庞大的军队体系.这个军队体系成为国内矛盾的减压阀.
为什么用这个来形容,因为宋朝军队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两个对内功能的,一个对内功能就是强大的镇压即阀门功能,一直处于战备状态的军队系统可以对突发事件作出比较快的反映,使得起义在萌芽阶段即时被扑灭!一个对内功能就是宽广的募兵制度即减压功能.宋朝的禁军募兵制度源于五代,渊源更可以追溯到唐朝时候的藩镇割据.这个制度对军队战斗力的伤害我们在这里就不讨论,只说说他对缓和国内矛盾的影响.简单来说,所谓募兵制度通俗点说就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兵源解决方案,这个方案的实施,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实现了国家资源的合理调配,缓和了具体地方的经济崩溃的时间,同时也把地方上的一些“不安分份子(侠以武犯禁)“进行了有效管理.在这个时期,宋朝正更有意识的把这种制度应用到边防上,西南和西北大量熟蕃兵的出现,既可以缓和民族矛盾,又增加了军事实力,从这点来说,宋朝政府是成功的.
说到这里再说个题外话,岳飞同志的被杀,我想除了众所周知的原因外,可能还有另外个原因,那就是藩镇募兵制度的死灰复燃.在国家存亡之际,国家没钱只有名号,当然只有靠你几个大将自己解决兵源军饷问题,可国家稳定了,现在有钱了,你不能再挟兵自重啊!你看人家韩世忠多聪明嘛!交出军队,立地成佛!从现在角度看岳飞当然是民族英雄,可对赵构和南宋政府呢?你岳家军到底是朝廷的部队还是你岳飞的部队?就算你岳飞忠心,刘琦,张安世他们是不是个个都忠心?只要出一个不忠心的,那不就是第二个刘裕?第二个赵匡胤?
所以说,岳飞不是死在金国的阴谋下,不是死在秦桧的莫须有罪名下,不是死在赵构的私心做祟下,而是死在自行募兵这一制度下,死在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下,死在文人精英们的无可奈何下!
为什么说宋朝的军队制度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其他王朝的军队大多以征兵制为主,对内主要是以镇压为主,很少起到减压的功能,如元朝明朝的军户制度,唐的府兵制度,清的八旗绿营制度,开国战争结束后,兵源编制几乎都是死的,除非发生重大事件,很少再从民间招募新兵的.前段时间有个朋友说军队战斗力不如民团,那是因为他是用现代职业军队的标准和体制来看问题,当时所谓的军队体系,可以说是一个独立的只具有军队头衔的民生管理体系而已!
四,重文轻武,使得整个民族的斗争艺术和水平严重下降,
作为造反者的普通老百姓更难有较高的军事素养,无法支撑大规模的长时间的军事行动.这当中可以分两点来谈,一是领导者的素质,二是基层兵员的素质!三是缺乏有冲击力的长远的奋斗目标首先说领导者的素质.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但要是没有秀才,想造反一年也很困难.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应该说延续了唐废除门第制度实行科举的余泽,学而优则仕,在宋朝得到了最明显的体现,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就可以往上爬,实现自己的梦想,又何必动刀动枪?而对于所谓起义而言,没有得到知识分子的支持,队伍的组织建设和训练水平都很难得到提高和改善,战胜地方部队也许还能凑合,可一遇到有实战经验,组织严密的职业部队(三次较大起义都是动用边境野战部队镇压的),失败也就难免了.关于知识分子在农民起义中的作用,不必多谈,只看看李密于瓦岗军,刘秀于春陵之战,冯云山于太平天国就知道了.呵呵再说个文学人物吧,<水浒>中要是没有吴用这个小知,就凭阮小二,李魁那几兄弟能支撑多久?我们回头看看宋朝几大起义的领导者都是什么人,王小波李顺,四川青城的茶叶贩子或者种植场主;钟相杨幺,湖南洞庭打渔人家;方腊的文化水平最高了,好象是某邪教头目,公开身份大概也就是个小地主吧,而他们身边呢,哪个头领是叫得出名的知识分子?
再说说基层兵员的素质问题。一只军队要想取得胜利,优秀的指挥官和优秀的士兵缺一不可,宋朝农民起义的领导群体与其他朝代相比已经弱了许多,那么士兵呢?隋末农民起义有征辽的逃兵,有归化尚未同化的突厥人高丽人,元末起义有一直武装走私的盐帮和淮西汉人(我想熟悉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为什么淮西人的军事素养值得一提)明末起义更是从边地起兵,大量的边兵成为起义的主体,就连中期的刘六刘七起义其骨干也是以贩马为生的流寇,白莲教起义真正有战斗力的是深山老林里的棚民!最疯狂的唐庞勋起义,那哪里是农民起义啊,完全是精锐部队兵变!那么宋朝农民起义的骨干是什么?茶商茶贩(四川)渔翁渔婆(湖南)石工挑夫(浙江),而这三个地方,在起义发生前,几乎都是太平盛世,不动得刀枪好多年了。马儿怎么骑,弓箭怎么射,有多少人晓得?面对一点小部队,凭着血气方刚,人多势重一拥而上还可以。但几个月后,怨气发完了,朝廷也惊动了,大兵压境之后再加上点怀柔政策,还能支撑多久?最后说说奋斗目标的问题。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谁说的?陈胜老师说的,闯王来了不纳粮,谁说的?李陕陕说的,建立天国谁说的,洪疯子说的,目标明确啊,大家不要只想着自己的问题啊,要建立自己的王国有自己的政治地位这场造反才算胜利了,所以他几爷子最终就算没胜利,但也把老江山弄的西里糊涂便宜了别人。但我们善良的宋朝农民领袖呢?呵呵,说实话,我都不记得了,也可算是没有太大意义的证明吧,不外乎就是打土豪分田地什么的小农思想,最可怜的就是钟杨二人了,好象只要官军不来打我们,不来找我们要钱要物就够了,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岳飞之所以破了洞庭,第一招就是摘了几个和反贼们私下签订攻防协议的地方官员的乌纱,搞半天也就是个武装示威想谋取自治的地方分裂势力,又如何抵抗必须维持国家主权统一以抵抗外国势力的中央政府?所以说宋朝农民起义的迅速失败也就理所当然了!
五,统治区域的狭小加上行政体系的细密使得大规模农民起义无法出现。
有宋一代,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统治区域最小的朝代,即使在疆域最大的熙宁年间,也只包括了现在的两湖三江闽皖鲁陕粤豫十一省的全部和冀晋川桂贵五省的大部和青海甘肃的局部,而到了南宋,更是丢掉了一半的领土,让陕晋冀豫鲁的广大领土和人民沦入敌手,湖北,皖北,苏北,汉中都成为无法正常生活的军事管理区。整个宋朝的历史,可以说一直是存在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中央政权用各种办法加强对地方经济的控制,却由于对武将力量的恐惧,根本无法或不愿意主动解决这一国际形势,而是用这些经济粉饰太平,苟延残喘。这些方法是什么解释很费力,但结果是很明显的,就是庞大的文官行政系统和驻军体系,这两个体系虽然比后来的特务体系文明多了,但对控制普通人民的意识和生存状态却是有效多了。
试问在遍地火焰的土地上,农民起义的小花又如何绽放?
六,总结:由上可知,宋朝的农民起义少影响不大是一种历史假象,不能成为宋朝人权状况先进的证明!
我不知道现在所谓的人权到底包括哪些东西,但我想生存权和发展权应该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
将几千万的人民丢给野蛮的异族统治,让几千万人民生活在对敌人烧杀抢掠的恐惧中,让几千万人民最终被屠杀,却对造成巨大政策失误的大臣只是贬官了事,对贪污受贿,滥杀无辜的地方官员只是罢官免职,对外部势力却是一再退让不思进取这样的朝廷这样的政府,到底是谁在期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