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花了两天时间把Barbara Oakley的《学习之道》仔细研读了一遍,边读边对比自己平时的学习经验,总算把以前一些似懂非懂的地方弄明白了。
按照惯例,我需要写一篇文章来总结下我在书中学习到的新内容,加深一下我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以达到可以在实践中运用的目的。
我今天仍然使用“整读法”来给这本书做一个完整的读书笔记。
按照整读法的要求,首先我需要为文章选一个主题。《学习之道》讲的内容很多,但我在本文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我选择的角度是“如何运用大脑的工作原理来学习”,我认为这是全书中最让我大开眼界的部分;然后,我需要从书中找出与这个主题有关的重要论述;接着,从那些重要论述中提炼出三点核心观点;最后,导出一个行动方案;在文章的最后,我还要用1分钟的时间来给全书做一个简短的总结。
专注思维与发散思维
进入21世纪以来,神经学家发现人类大脑主要有两种思维网络模式: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和更加放松的休息状态,科学家称前者为专注思维,后者为发散思维。从生理机制角度来说,大脑负责专注思维的部分是脑门后上方的前额叶皮层,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某样东西上面,专注思维就开启了。发散思维看起来和任何一个特定脑区的关系都不太密切,它更像是“弥散”与整个大脑之中。当我们放松注意力时,发散思维就开始在后台工作。松弛状态让大脑的不同区域得到相互联络的机会,并反馈给我们宝贵的灵感。
看到这里,我突然间明白,我们平时“苦思冥想”靠的是有意识的专注思维,而“灵光一闪”却是无意识的发散思维在起作用。
既然我们知道了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区别,我们该如何把这些原理运用于学习过程呢?首先,我们要在专注模式下埋头苦干,让大脑捕捉问题;然后,我们可以去干点别的事情,让大脑意识自然地忘掉之前的问题,发散模式就会在后台工作,当我们放松过后重新回到专注模式时,来自发散模式的意外解法就会让我们醍醐灌顶,灵光突现。至于在两个专注模式之间的时间段去做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爱因斯坦会去拉小提琴,爱迪生会小睡,阿基米德会去泡澡,日本人会去整理下房间,还有的科学家喜欢散步,重要的是让意识完全从手上的问题脱离出来。这下你知道为什么那么多科学家都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了吧。
构建组块
组块就是大脑根据意义把不同的信息碎片组成的集合。新手学开车要记很多动作的先后顺序,老司机不会纠结于所有的细节动作,他们已经把一系列动作打包成一个组块了,有它就足够了。有关组块的阐述,有点类似于《刻意练习》里面的心理表征,我不再详细阐述。
能力的错觉
读书时候,身边总不乏这种同学:他们以为熟读课本和笔记就可以学会知识,有的人瞄一眼习题答案就以为自己会了,这是一种典型的能力错觉。重复阅读有点像小和尚念经,是一种被动的获取知识习惯;与之相反的学习策略就是回想与提取练习。读一遍,然后拿开,看看自己能回忆多少内容,让大脑提取关键概念,同时试着去理解你正在回忆的内容,然后再把目光转回来,重读概念,再试着回忆一次。这样的自我检验比重复阅读有效得多。
间隔重复与翻卡系统
间隔重复不是什么新鲜概念,以前我们都了解记忆遗忘曲线,说的是一回事。但是这个翻卡系统我觉得很有启发。所谓的翻卡系统,就是准备一些小卡片,正面写上问题,反面写答案,我们平时看正面的问题,要试着去回想反面的答案,一些可以轻易回想起答案的纸片我们拿开,慢慢的我们的精力就会聚焦到那些掌握不太牢固的知识点上。翻卡系统常用来背诵英语单词,但是我们也可以用它来学习其他学科的关键概念。
左右脑均衡发展
我们通常认为,人类左脑主要负责逻辑思维;右脑负责情绪和艺术等方面。但我们现在不是要老生常谈,我现在要讲一个“右半球大范围知觉障碍”的受害者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弗雷德,他是个成功的会计,也是一个富有幽默感,温柔体贴的人。但是,在他右脑得了突发性缺血脑中风以后,一切都改变了。他变得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他失去了体察情绪的能力,对家人的伤心哭泣无动于衷。虽然他的智商和数字能力丝毫未损,但是对显而易见的错误毫无反应。比如说,如果他经过计算,一个热狗摊亏损10亿,他都不会感到有问题。他跳不出数字本身,无法根据尝试意识到“等等,这不对”。这故事说明了什么,我不想做主观论断。但是现在有神经科学和心理学认为:左脑负责解释这个世界,并不遗余力地保护这些解释不被更改;右脑则不停地质疑现状寻找矛盾。我们可以大胆猜测:过度自信的观点是来源于左脑的。我们若经常练习一下证伪,有利于左右脑之间更多互动,取长补短,从不同角度发挥各自的能力。
知识的崩塌
有时候我们学习会碰到瓶颈,理解力发生倒退,以前掌握的一些知识材料好像突然间崩塌了。不要慌张,这其实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我们的发散思维在重组知识结构,推敲那些材料,构建更为坚实的知识基础。
其他补充方法
记忆宫殿法是一种充分利用视觉、听觉、触觉的方法,需要发挥充分的想象力,但是我本人对此没有太多的共鸣,不做过多说明。肌肉记忆法是用有声朗读和手写来辅助记忆的方法,已经被广泛讨论。简化学习内容并对其拟人,爱因斯坦使用这个方法把自己想象为一个光子,置身其中去描述相对论;这个方法对我来说太过于神奇。
总的来说,这本书内容相当丰富,细细思考的话,有许多内容可以和其他书籍关联起来。但是,如果我把视角聚焦在“如何运用大脑的工作原理来学习”,我认为最实用的观点是三条:专注思维与发散思维交替进行;重视回想与提取练习,避免能力的错觉;跨学科运用翻卡系统。以后学习会计知识的时候,我打算好好实践一下这三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