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典型的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产物。中国有众多这样的父母。嘴里说着这一辈子忙于孩子和老人身上。事实上,也果真操心劳苦大半辈子出外打工,挣得血汗钱。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对于孩子也是教育节省,已到痴狂的状态,只停留在追求浅层的物质层面。然后省钱只为房子为儿子找个能生孩子的女人。对于他们,什么是幸福呢?当然,这时候,都归复了灵魂的净化状态。都希望儿孙绕膝下,饭食飘香人惧在。
我同情那些贫苦抛下儿女出外打工的父母。他们有的躺在一月寒冷的桥洞下而冻死,有的挤在车站冰凉的地板上。一双双没有生机的眼睛。不会向天空看的一群人的眼睛。我悲哀地想象那因操劳而粗糙变粗的手指,和那因被欺压变的狡诈的嘴巴。没有因为苦难彼此相爱,却相比较,背里暗里争斗。只为了自己的利益。光明的另一面是黑暗。我为我的父母悲哀,为无数这群可怜的人感到悲哀。因为思想上的贫瘠不觉醒,导致人生的悲剧重复繁衍。一代一代,悲剧生出悲剧。却不自知。
这个世界会好吗?
教育是一种催人觉醒有希望的途径。可是,如今僵硬的体制已不能救人。一批人狂热地考试考试,登上万人瞩目的位置或者是周围人希望你自己站到的位置。一批人早早退学,原因是外面的世界更精彩。一批人在浪潮中被卷起往前走,在怀疑世界的眼光里独立于自己的美好世界。
有许多成功人士敢站在大众面前侃侃而谈,却有一些智慧贤者无可奉告。有什么非得说出来呢?不妨唱首优美的歌曲,任是总统和乞丐也能愉悦。
这个世界不会好的。
所以我更得好好珍惜生命,并爱这个疮痍的世界,看着它一点一点好起来。后人看着它变得更好。
有时候会感到曲高和寡的无助,可我尽量溶于人群里。在文章里我是一位深刻的,热情的斗士。在文学的世界里,我能知道我的存在和价值。在书里,我与作者交流,一起思考,辩论,得到属于我的,思想溶于我的灵魂里。下次下一位好的读者再次与作者交流。一本好书的存在价值,是有识之士读得,传播,创造一个精神独立的世界。
为什么一些作家总是在现实生活里显得格格不入?我想这便是一种特性。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孤独是人的天性。找到了另一个孤独,共同过活。可这并不代表你不孤独了。
我以悲观的积极态度看万物。这种态度使得我可以向上生活并能不贪婪索取不能得到的事物。
人说:大哀莫哀于心死。可见我愧对这个题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