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015年步入大学,三年的时光,白驹过隙,似乎不曾发觉就已悄然逝去,但是改变真的是良多,在这里我遇见了各式各样的人,精明的、果敢的、洒脱的,当然还有傻的。最有价值的其实是,我开始认识自己,以一种从所未有的角度审视自己。
从有了学籍这个东西的那一刻开始,中国的大部分孩子们就开始在这条求学路上漫长跋涉,我们好像不会在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的问题上浪费过多的脑细胞,这是个问题么?上学就是为了毕业啊,那毕业了呢?找工作呗,那为什么不直接找工作?学历不够么!嗯,其实这是个问题。我们到底为什么要上学?又为什么要步入大学?
我还记得大一那个青涩而愚蠢的我,为什么要用愚蠢这个词呢?因为那时我觉得自己可聪明了,嗯,愚蠢至极!谁还不是个小公举呢?谁不是在父母的蜜罐里吮吸着甘甜?刚迈出高中那个象牙塔,一切东西都显得特别新奇,也惧怕着。在各种关系面前习惯了竖起自己的锋芒,怀抱着自己孤独感,披荆斩棘,也伤痕累累,我记得那时我思考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让自己加更坚强一点,与其把期望放在别人的身上,不如做那个被人期望的人。在这样的信念下,我什么都去尝试,只要是个机会我就上,像一个斗士一样活着,成功也失败着,反正就那么心不甘情不愿的生活。那时候第一次对父母口中唠叨的“社会”有了直白的感觉,我应对的方式就是:想要什么,就靠自己独立去争,而不是在谁背后狂喷。
大二的时候,学校有次出国交流的机会,我还是抱着试一试的信念报名了,可惜在面试的环节被刷了下来,我又一次深刻的感知了“资历”这个词,好多人觉得不公平,为什么大三的主席们机会就要比我们多,大家一同竞争,谁好就谁去呗,但是我觉得这一切其实已经很公平了,有些人就是积累了长时间的工作经验,在比我早入学的在这一年里,他们已经参加了比我多得多的面试,也为组织奉献了多于我几倍的东西。黑幕这东西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会有,有欲望就有黑幕,但不得不说,这个社会已经很公平了,只能说,或许你成功之后,获得某些“资历”之后,你会觉得这个社会更公平。
经历一些事情之后,我不再标榜自己的“孤独”了,因为有些路就只能一个人走,这或许让初入大学的我有了孤独感,但后来我才明白这并不是真正的孤独,真正的孤独必定是无法言说的瞬间,你无法告诉任何一个人你很孤独,因为你把孤独分享了,那你还孤独么?我也开始明白,有些想要的东西,不是靠独立去争就一定会获得的,那样的话就太简单了,我学会了真正意义上的顺其自然,读懂了徐志摩说的:得知,我幸;不得,我命。
大学里,我身边好多人都对我说过相同的话:做自己就好啊!嗯,做自己是挺好的,何必顾忌乱七八糟胡东西,但是人类是个群居动物,没有哪个人可以真正不在意别人的评价,慢慢的会发现,虽然极力在做自己,却还是把自己做成了一副别人的模样,而我们也终将会改变,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所以比起做自己,我更喜欢接纳和发现自己,我本来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就算江山改了,我本性也不会移。
终于大三了,我的目标放在了我的学业上,身边的同学也都找到了自己的目标,我开始审视自己为什么学习,不得不说,我努力学习的确是为了找到一份自己想要的工作,但是,我又不单单是为了这个,我就是觉得一个人应该是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读书不仅是学到知识,更是积淀一种文化素养,不是有句话么,要么读万卷书,要么就行万里路,在大学里,我还没有行万里路的资本,那就好好读万卷书。
在大学里,做什么都好。微商也好,学生会也好,学习也好,只要是有意义的事情,都好,因为有一天,或许我们会无比感谢大学时光的自己,在物质丰富的21世纪,做什么都是一条出路,但前提是找对我们人生的方向。
这或许就是上大学的意义,它是一个平台,给你千万种选择和可能,然后给予你温柔而残酷的磨砺,慢慢地找寻到最真实的自己,做最合适自己的选择。直到某天,我迈出了大学,就是江湖!
——漻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