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从前"转担子"的岁月

常常,我会想起从前在外地"转担子"的岁月。那个时候,人们普遍缺衣少穿。特别是到了二三月,青黄不接的时候,更是难场。往往羡慕那些有手艺的人,他们有吃有喝,身上还不缺少零花钱。人常说,家有万贯,不如薄技在身。

一个地方,有一个引进。一个村子里,如果有一个人做什么,其他的人紧跟屁股后面就纷纷地效仿。整个村里,只要有人开了个头,其他的人都会跟样学样,从而慢慢地变成了气候。似乎除了这个手艺,再没别的事可以做。

我村自古以来,就有人从事蒸笼这个手艺。食堂里蒸馍离不开蒸笼。卖小笼肉包子的离不了蒸笼。后来,有人卖凉皮也不开蒸笼。千家万户的百姓蒸馍更是少不了蒸笼。

由于蒸笼的用处这么多,这就为笼匠的大量涌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同一个村子,同一种手艺,手艺的高低不同,手艺人的手气不同,每个人所从事的这个手艺,一天的活动范围,和每天的收入情况是大相径庭的。

我们村老几辈都从事的是做蒸笼,修理蒸笼的生意。原先规模不大,都是些上了年级的老人。这些人做活实在,一就是一,货真价实,从不哄人。没有机械化设备,纯手工制作。锥笼圈是用藤条,使用时,取一把藤子,泡入水中。待藤条泡软后,用竹刀刮直刮平,然后用手工锥缝。当时的藤条有专门卖的。几块钱一斤,相当地贵。

后来,食粮日益紧张,有的老人就把他的手艺传给儿子们。还有的老人把他的修笼,做笼的手艺传授给亲戚邻居的孩子。这也算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慢慢地,从事蒸笼这个手艺的人越来越多,这个队伍逐渐壮大了。后来,还行为了一定的规模。有人干脆叫"蒸笼村"。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兴盛期和衰败期。

上世界末,笼匠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几乎全村都是笼匠。手艺一般的青轻人,骑着车子,驮着工具和笼圈,活动在泾阳,三原,高陵一带。每天虽然比在城市的笼匠收益要少一截子,但细水长留,每个月一千二八百。白天游街蹿巷,过了一个村子,又一个村子。这些年轻人中,手艺一般,凭的是本事吃饭。人多了,里边什么五王八侯都有。有个别的人,很不地道。他们得空了还哄骗老人及不懂行规的人。一些农户把需要修理的蒸笼提了出来,笼匠正在说价,一边说价,一边就拿起竹刀,把旧笼,不说三七二十一,两下,打散架。有心不修了,却不能凑合着用了。只得修理。

手艺高的老把式和个别的后起之秀,他们主要活动于西安市。晚上就住在城里头,私人的大旅店里,有喝的茶水,有洗漱用具。天长日久,都成了老熟人。早上起来,洗漱一毕,先到食堂里美美吃一顿,或是煮馍,或是羊血泡馍。早上咥美了,一天肚子都是饱的,根本不知道饿。

咥毕,嘴一抹,浑身都是舒坦的。一边打着饱嗝,一边跳上自行车,带着行礼,向城里的竹笆市进发。他们在竹笆市活动的时间长了,附近的人,一见面,都能认得。或者打一声招呼,或是点点头。

他们在西安城呆久了,白天,这个单位叫,那个单位请。他们早就熟欢了。开口不叫什么什么师傅,而且叫什么哒。比如这个老笼匠姓乔,对方就叫乔哒。乔哒今天生意不错。乔哒手艺好,人也好!

这些人,白天蹋实地干活,一心一意做生意赚钱。晚上,饭一吃,一洗毕,约上三五好友。出去看戏。他们有戏票,知道当天晚上谁主演的拿手好戏。

其西安戏园子的名角,与他们混得很熟。像王文朋,苏育民,刘易平,焦晓春等见了面,没有不认识的。

"给你一张戏票,晚上来给咱凑个幸!"

"今黑了是老哥的拿手戏,巜打柴劝弟》,爱看了来。给,这是两张票"。

~这就是在西安城里"转担子"的好处,白天给单位里做活,吃了落了。晚上还有戏看。这些老人大都是戏曲爱好者,虽然表演不了,张口都能来两段。

原先,把做蒸笼,修理蒸笼叫"转担子"。大概那时候自行车等交通工具还没有普及,人们大都是一担挑。前边放着做蒸笼,修理蒸笼的用具。有划竹子的工具~竹刀,有把蒸笼圈往平整里推的刨子,也有在笼圈上钻孔的钻子,也有锥笼圈用的藤条。后面就是一盘盘,像油旋馍似的笼圈。笼圈因规格直径的不同而不同。有的笼圈二十四条盘在一起,叫一套。也有的笼圈腰身高,直径特大,十二条盘一套。

笼圈是怎么来的?首先得上引镇,高堡子的木头集。这两个地方,过去从山口下来的人,掮着木头上集售卖,换两个零用钱。笼匠们只要椴木,低柳,柳木,当然,华木更好,傲出的笼圈红光红光的。

再把木头解成薄片,凉干水分,用圆柱形铁桶子燻成首尾能弯曲到一块的形状。趁热就把它们盘起来。笼圈在燻烤的过程中,上面用厚木板压弯上面的圈板,使它顺顺贴贴地成为燻火桶的形状。

原先的老笼匠,一般都是用工手解板,费时费力。后来,到了下一代人,私家带锯渐渐地多了。人们只有买到了木头,用架子车拉到电锯处加工。解板地人挣到了钱,笼匠也方便了很多。

后来,城市也发生的根本的转变。一些手艺不怎么样的年轻人进入城市,但他们和国营食堂的管理人员关系搞的很好,做一桩生意,与他们提成。过去的藤条也被包装带子所替代,这种材料垃圾里便可捡到,不用花钱。光这一项,就节约了一笔钱。

从此,包装带取代了原来的藤条。

那些蹋蹋实实的老笼匠,大都没有活路了。现在反成了胡失鬼,弄棒槌的人的天下。

不久,修做蒸笼这一行,被南方人的铝皮笼,蒸烤箱所取代了。这是不思进取,加上笼匠的大量涌现,偷工减料的结果。从结实上来考虑,木笼不如铝皮笼。说实话,从饮食健康来考虑,木笼还是最好的,没有气露水。是其他用品所替代不了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723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080评论 2 37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604评论 0 33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44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431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49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893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41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751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47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1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20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89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9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37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79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35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 兰溪的老城总给人一种复古的感觉 虽然街道上店铺的更新频率很快 但是走两步总是可以找到老店铺 这些依然沿用旧时门...
    天天album阅读 1,131评论 0 6
  • 爸爸语录(一):古人说,“十分精神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子孙”我认为这句话很有哲理。 (二): 为人处...
    薛顺堂阅读 1,509评论 1 8
  • 堂哥学木匠失败后,也偿试过给打胡基的人供模子。这活看着轻松,实际上比提锤子打胡基的人还忙,还累。供模子的人没有一丝...
    泰山寒梅阅读 609评论 2 21
  • 1 在八十年代,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农民手里还是没有钱,随着党的富民下身,农村的生活四季都是忙碌的,春播夏锄秋收...
    琴雪_山人阅读 390评论 2 7
  • 题记:父亲呀,您父爱如山!那小时候骑在您脖子上尿在您脖子上的温热,牵着你的手蹒跚走路的父亲的大手,送我求学时递过来...
    琴雪_山人阅读 975评论 9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