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程度比较严重的标准:经常有比较重的羞耻的和屈辱的感受。
不可被心理治疗的人:有严重的超我缺陷
一个完全没有羞耻和屈辱感的人,在生活中可能做出非常糟糕的事情,而没有丝毫的自责和内疚。
自恋型人格障碍严重程度特点一:
在跟他人的关系中,他是人际利用的。
他跟他人在一起不是为了享受非功利的人与人在一起的愉快。
而是跟别人打交道就在想着怎样利用别人来处理一点自己现实生活中的事情。
比如:认识一个交警可以让自己违规后不受处罚;认识一个医生可以让自己好好看病;认识一个当官的就可以在某些时候让自己有特权……这些人在社交初期可以通过社交热情或社交能力来掩盖他的功利性的需要,但时间长了后会被别人看透,最后可能也会让自己处于孤独之中。
自恋型人格障碍特点二:
缺乏同情心。看见别人受苦受难,没有丝毫怜悯之心或悲悯之心。这样的人,“把一毛而利天下”的事情他是不会做的。
自恋型人格障碍特点三:对他人过度的羡慕或嫉妒
他可能无视自己好的幸福的生活,他的目光总是在关注别人在过什么好的日子。
自恋型人格障碍特点四:
对某人或某事,过度理想化的偏见感受。
是自己处在一个被别人高度理想化并且通过跟他人的接近,而使自己遗忘自己因为不完美所导致的羞耻感。
从精神分析角度来说,把他人理想化,是为了攻击做准备的。因为他人永远都没办法满足自恋者内心的完美要求,如果他人不能满足而又离这个自恋者太近的话,就可能会使他的自恋受挫。
在咨访关系中,一个人把他的咨询师想的很完美,其实也是为了满足自恋的要求。
比如:一个很有成就的来访者,和一个很有成就的咨询师,有比较好的关系,但某一天来访者看到他的咨询师在吃5块钱的盒饭,这就会让他的自恋受到严重打击。因为在他自恋性的幻想中认为,一个配得上给我做心理治疗的治疗师,不应该吃5块钱的盒饭,而应该吃几千块的神户牛肉,或是什么其他珍稀动物,这样才能满足这个来访者的唯一的和夸大的感受。
延伸:在世界上,中国人是唯一吃珍稀动物的人,有些人凭借着吃珍稀动物来弥补他自尊的缺陷或者说是满足自己自恋的需要。
还有许多满足自恋的生活方式:买很多唯一的产品,比如皮衣服,或者是在商店里面定做一件产品,上面有 自己的姓名和拼音的缩写。还有很多限量版的东西销售,这些都是在设法满足一些人唯我独尊的自恋感。
从商业角度来说,你总是能生产出满足一个人自恋需要的产品的话,你就能赚很多钱,这个反过来可以满足你自己自恋的需要。
在治疗过程中,病人把治疗师体验为自己的延伸,典型表现为:这个病人要求这个治疗师即刻反应,要求这个治疗师承认自己的特殊性。
成人的所有的行为,都可以在婴儿身上观察到,没有什么行为是成人独有的,只不过你只有在对人的发展有一个连贯的认识之后,你才能看的出来,有很多成人的行为来自婴儿。比如:有些成年人在亲密关系破裂后,可能会有撕心裂肺的痛,这个痛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成年人所能体会到的,而是婴儿般的被抛弃了之后活不下去的这样的感受,在成年人身上的残留。
一个成年人在这个世界上活着只需要记住两点:
1、我已经不是婴儿,所以没有任何人帮助我都能好好的活下去。(婴儿不可以,因为没有妈妈喂奶他就会活不下去)
2、作为一个成年人,也应该具有让别人帮助自己的能力。在亲密关系中间,我们会回到婴儿的状态,就是向对方投射这样一种感觉:没有你我活不下去。那么在这个关系被威胁的时候,就是真的有那种痛不欲生的感觉。比如说失恋,有些人失恋后很快就走出来了,因为他从婴儿般的痛苦的状态很快的就进入到成人的没有别人可以活下去的状态;但很多人会很难走出来。
自体客体(自己的别人)
科胡特认为:自恋型病人也有移情,只不过是向自体客体移情。
科胡特认为自体客体有三种:
1、镜像的自体客体
父母在跟孩子的关系中间,对孩子有正性的反应。这反应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完美的、可爱的、有活力的,这个会逐渐变成自己对自己的尊重。自体心理学讲的就是自尊感,自己是配得上什么什么的。
父母提供的镜像的自体客体,能够确认婴儿的夸大欲望的满足,然后他支持婴儿关于“我是完美的,所以你爱我的想象”。
在中国,有许多对自己非常苛刻的父母,他们在回应孩子的优点上面显得非常的吝啬,因为有一句话毒害了我们几代人“骄傲使人进步,谦虚使人退步”,但其实并不是这样,往深处想是相反的:骄傲使人进步,谦虚会让人越来越猥琐,最后猥琐到骨子里面去,就是骨子里面散发出的猥琐、虚伪。这一直都是我们教育上的毛病。
当赞美一个孩子有价值的、完美的、可爱的、有活力的,父母可能会感受到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既然你人格的能力方面都足够好,那么你就不再需要我们。这会让父母感到一种被抛弃感。而这可能是人格发展的不好的父母非常担心的,所以,这样的父母就要通过攻击孩子的弱点,有时候甚至是莫须有的弱点,来告诉孩子,你现在还没有这样的能力来远走高飞,你现在还要在我这里接受很多的训练、批评、折磨,你才能变得完美。
这种在父母身边的停留,直接是一种对成长的对抗,以及是一种共生的没有分化的表现。最严重的程度就是精神分裂症。
父母给孩子提供好的镜像回应,让优点被固化,让他们有足够的自尊,这样他们就有能力、有信心去过他们自己的日子。
健康的父母的特征就是:能够承受孩子的远走高飞,能够承受孩子像一条自由的鱼一样向大海的更远处生活。虽然能够感受到孩子对自己的抛弃,但同时也能够忍受。
2、理想化客体
把所有的好的特质,像卓越、美丽、完美、全能、全知、永不失败、共情、不偏离的爱、无比的信任等东西投射给另外一个人/客体/自己。
理想化是指处理自己想要去融合或者接近,会让自己感觉安全、舒适、平静的人的需求。
如果能够将父母理想化,并且能够从这种理想化中间涉入力量和舒适的话,儿童就会发展处他自体的方向,并且能够获得面对挑战而且有实际的功利价值的能力。
(这集视频结束还没讲到第三种自体客体,那就下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