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八点得到APP武志红老师首次驻场直播,有幸听临始末,现将直播几乎全部内容+自己的思考整理如下,具体细节有所改动,但主题内容和直播完全相符。本文内容之版权归 享日辰 所有,转载请务必联系,谢谢。
欢迎关注 公众号 享日辰 陪你终身成长&持续精进。
首先武老师讲了界限意识在心理学中的概念。
界限意识通俗地来讲指的就是:
①我的事情我说了算,不需要征得你的同意。
②你的事情你说了算,和我没有关系。
③除非是我们共同的事情,我们才需要一起协商解决。当然这需要博弈、取舍和权衡等各种努力。
其实界限意识说白了就是地盘意识。这种地盘意识和动物宣告自己的领地很是相似:都有一定的领地范围且时时维护,不允许被侵犯、否则侵犯者会遭到攻击等等——所谓“我的地盘我做主”。
“我的地盘我说了算”和权力之间一般都有交叉。因为权力基本能够控制界限范围的大小,所以界限经常和权力捆绑在一起。当自己的权力比较大的时候,我们很可能会忽略别人的界限。对我们中的大多数而言,树立明确的界限意识要求我们不仅要知道自己的地盘范围有多大,也要知道别人的界限在哪里。
讲到这里,武老师提到了他第一次出国去波兰和俄罗斯的经历。他看到波兰的农村没有任何围墙,两家农户之间相距的距离十分宽广;而在中国的北部则是相反的现象:你家的房子和我家的房子相比高一些,挡住了我家的风水等等问题往往会引起纠纷甚至触犯法律的事件。中国中部和北部的农村往往树立很高的围墙(墙甚至和房子一样高)有的还建起来碉堡一样顶部和三面围合的房子,以树立一种界限。
波兰的农户之间有足够的界限,却没有任何围墙;中国北方的农村彼此之间相距很近,却树立甚至想要超越他人的界限。作者提起最近几年在广州生活,他发现珠三角是整个中国最难看的城镇。这种房屋构筑方式也能够反映中国式人际关系的特征,我们不能够清晰地树立界限,于是想办法在其他部分树立界限。还有一个典型的案例是:瑞士的农村,是一家一家地散落在山坡上,他们也同样边界分明。
界限意识中的界限具体来说又有三种含义,也就是以下三种界限:
Ⅰ 地理界限:即上面提到的地盘意识。这里的“地理”二字和科学中的地理不是一个概念。此处对地理界限的辨别更多地的是指,一个人能够明确地告诉外界或其他人**事情 **物品 是我自己的,和你们没有半毛钱关系。也就是其他人无权干涉你地盘内的一切,包括以你为主体的各种事情和物品。
又比如说农村里每家每户的房屋+庭院的范围一般就默认是这个家庭的地盘,没有主人的统一,一般其他人进入是不合适的。在谈到这一点时武老师提到了一个他了解的案例:狂欢节一名美国公民在请求外籍留学生离开他的家庭无果之后,直接开枪打死了其中一个学生,最后审判时这个美国人无罪。
也就是说,部分州的美国人在自己家里开枪打不肯离开自己家庭的人是不犯法的。当然这牵涉到美国州和联邦的法律规范不同。也可能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撇开这些,武老师想要强调的是,一个家庭的“地盘”尚且如此重要,一个人难道不更应该有很明确清晰的地盘意识吗?
Ⅱ 生理界限: 顾名思义,生理界限更多的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身体界限。这个界限的范围在这里就已经非常小了——小到人的皮肤表层。但往往因为范围较小,又往往被大多数人所忽略,这里说的忽略不是指别人碰了你的身体你没有任何感觉。当然,一般场合不随意触碰别人的身体这是一个基本常识。在一些特殊的地方,比如熟人的饭局,可能饭局上就会有个人说两句就碰碰你的身体,这时候他背后的意思很可能是:这是我的场,在这里我说了算。可见身体语言有时候会牵涉到一种微妙的权利场。
上面所说的忽略指的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往往可能会忽略掉自己的界限被侵犯的事实,但我们的身体不会说谎而是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心理学中有一个专门的词汇,躯体化。
当我们不能够通过情绪、心理和思考来表达自己界限被侵犯的不适的时候,我们会选择通过身体来表达——尽管我们往往可能并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因为意识不到要说出来,不能够说出来,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用自己的身体来表达。
武老师在这里举的一个例子是:自己很小的时候耳边一直有家里人的诉苦和抱怨,但因为当时小并不知道自己界限意识模糊,“地盘”被侵犯了都不知道,也没有主动说我不想听等等。于是躯体化的表达便让武老师的听力变得不太好以抵抗这种来自外界的“地盘侵犯”。
也就是说在你的界限被侵犯而你又不能决绝地明确提出边界在哪里的时候,可能你的身体、视觉、耳朵,皮肤等等都会出问题。树立界限的话说不出来,身体出现的问题基本都是和连接有关的,比如五官。所以我们应当有比较明确的界限意识,这样能够从一个方面善待我们的身体。
Ⅲ 心理界限:一般指的是隐私感。当你的七大姑八大姨你一嘴我一嘴地讨论你的终生大事,而且你还把自己心里想的都讲出来的时候,你就严重地没有任何界限了。心理界限不分明的人往往有这样一个特点:你问一句,他们会说很多句恨不得把这一辈子的事情都告诉你,金庸小说里的段誉是个典型代表。
心理界限模糊也就是说,心理上不设防,有时候当事人会出现过度的自我暴露的倾向。在这在外人看来可能是坦诚、将自己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大家的表现,实际其实是因为他们处于恐惧之中——他们恐惧自己不能被外界所理解,恐惧自己失去和外界的连接。如想深入了解,可研读相关心理学著作。
想要拥有良好的界限意识,我们只需要在地理上树立起清晰的界限就可以了,否则身体和心理上都有可能会出现问题。在很多事情上,身为中国人我们都很难说不。但在这里武老师有三句话送给我们,以帮助我们在树立起清晰的地理界限的同时又不会伤了和气。
1 不是我想拒绝你,而是我的身体太差了,所以不能够按照你说的做,我做不了这个事情。
2 不是我想拒绝你,而是你说的不合理提的要求太高了。
3 不是我想拒绝你,也不是你提的要求不合理,而是因为有其他的客观因素影响。
我不想,我不,我就是不想这样被你影响。树立自己的界限意识要从学会说“不”开始。但要注意,我们能够说“不”的事情一定要是我们“地盘”范围内的事情,而且要明白这种拒绝一定是我们主动做出来而不是因为受到别人影响。
界限意识的对立面——共生。
心理学中的共生关系指的是:①我的事是你的事。②你的事是我的事。③一切的事情都是我们共同的事情。界限意识强调的是,共同的事情我们要达成协议,并且我们要遵从这种协议。其他的时候,我不需要和你达成协议或者听你说的,你也不需要听我的。而在共生关系中,每一件事情是两个人之间的协议而且二者时时刻刻都遵守。但两个人在共生关系中扮演的角色可能会不太一样。
武志红老师在进行自我介绍以及讲到其生活经历时,提到其实他本人因为长期生活在共生家庭之中,共生意识强于界限意识。甚至可以说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根本意识不到这一点,就已经与他人”共生“许久了。
中国古代的糊涂哲学之“难得糊涂”其实从侧面就反映了一种共生关系,当事人不愿意认清自己和别人的界限在哪里,只能通过装糊涂麻痹自己。而我们常说的“较真”,就是用来形容某某的界限意识比较清晰的。
共生关系的本质,其实就是剥削。糊涂哲学通过把你的脑袋弄得很糊涂,把你给说晕了之后,去剥削你的各种利益可能还能让你觉得合情合理。
有心理学家称,1-6个月的婴儿度过的时期是正常阶段的共生期;6个月之后的共生,其实都可以叫做:“病态共生”。6个月之前,婴儿因为太软弱根本不能够依靠自己获得食物和温暖等,必须依赖妈妈的帮助。有的妈妈可能在这个阶段会觉得婴儿把自己给吞没掉了。因为他们这个时候只是一直向妈妈索取营养而且根本离不开妈妈。但这对于一个处于哺乳期的妇女来说是一种正常的状态。
6-36个月属于分离时期,婴儿的个体意识开始觉醒并与妈妈进行心理和生理上的分离。在婴儿长大的过程中,妈妈要让婴儿明白,这个世界不是按照它的想法来运转的,不能一直无情地使用妈妈,也就是引导婴儿逐渐脱离共生关系。
其实两个人共生不是说两个人还是两个生命只是一起生活不能分离,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人会构建出一个新的自我。这个新的自我不会把两个人的性格特点、品质道德等各占一半,而是会偏向一方。这样由于一方在新的自我上占强势地位,另一方处于弱势甚至直接为零,“共生绞杀”就出现了。共生绞杀指的就是双方中有一方占上风,另一方等于被“绞杀”了。
一般情况下的共生关系,其实都符合“母亲—婴儿”模式,或者说一方是圣母,一方是巨婴。有时候双方一方是剥削者,一方是被剥削者,一方被控制,一方被迫服从。
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树立界限意识,武老师给出了以下六种方法:
1.不含敌意的坚决
我们在表达自己能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界限在哪里的时候,不能也不应该同时表达愤怒和敌意,但要做到坚决、坚定而有力量,尤其是我们在和亲人沟通的时候。你的这种没有任何敌意的坚决和果断会很容易让对方意识到自己不小心侵犯了你的边界,你很清楚自己的边界在哪里。进而他会尊重你并礼貌地做出退让。
关于这点,武志红老师讲了他自己说服母亲接受他婚姻大事自己做主并不再逼婚的例子。武志红老师当时是北大心理学系的硕士生,他事前做了大量的论点论据的准备并与妈妈坦诚相见,摆事实讲道理数天终于打动妈妈。然后直到现在,43岁还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的武老师依然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生活着(没有了母亲在婚姻方面的“干涉”)。不过关键一点还是,武老师的妈妈讲道理也听得进去道理。罗胖也讲了自己小时候老是被爸爸嗔跪搓衣板的事情,但有一次同样的命令降临时,他果决地说:“我!不!跪!”然后罗爸爸只好无奈地说了一句,好吧你长大了,以后这事在咱家就没了。
2.从小事开始
共生关系中,一定有一个人是殖民地的角色,另一个是宗主国的角色。也就是一方统治与一方被统治的关系。这种统治很可能建立在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小事情上,那我们就可以从小事着手。比如我们可以从吃喝拉撒睡相关的等等类似的小事上表达:我很坚决,我决不会服从于你 的意思。往往小事情上的反抗是击溃对方心理防线的开始。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要坚决地表达自己的坚决。
武老师在这里提到了一个例子,一位女士通过回家后坚决不吃晚饭并明确告知家人以后再这样做还是会不吃的行为,有效捍卫了自己的界限。后面她的家人再也没有因为她加班晚要一直等到她回来才一起吃晚饭了。这也可以直接运用于大学生活中,比如舍友打游戏声音太大吵到你,你可以直接明确地告诉他请将声音调小一些;如果你介意舍友不经过允许就拿你的东西,后面就和他明确说明你的想法。
3.原则:尊重事实,驳回情绪
我们在进行沟通表达的时候,说出的话通常有两种类型:事实和情绪。有效的沟通通常是以事实居多,而情绪偏少的。我们在面对那些侵犯我们地理边界的人的时候,要注意尊重他话中所提及的事实,有时候有必要甚至可以再讲一遍(如果他说的事实的确存在且正确的话);而对于他表达的情绪则完全可以驳回。当然这也是需要技巧的。
武志红老师在这里提到的一个例子是:一位员工(秘书)在面对老板的话”你一年工作的薪金都没有我一天赚的钱多“的时候(可能这个老板的确傻冒了才说出这种话),回复道:“你说的很对,我可能这一辈子赚的钱都不会有你一个月赚的多,但你每天累死累活的工作我并不羡慕!”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尊重老板说的事实(老板的工资的确比员工高很多倍),又能够很干脆坚决地驳回老板的情绪(高高在上、洋洋自得的情绪)的例子。
4.一针见血,直击命门
中国的很多女生都会“一哭二闹三上吊”,各种法子折磨男朋友。当然包括一些长辈对晚辈也会采用同样的手法。她们都把事情搞得十分复杂,其实事实上根本和核心在于:他们都只不过是想控制住对方,让对方按照他们的来 罢了。很多中国女性都想要二十四孝男朋友和二十四孝老公。她们的复杂,是为了追求控制对方。
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甩出一句:你把事情说的那么严重和复杂,不就是想让我按照你的来吗?(为广大男同胞的生命安全着想,以下在心里想想就可以了)但你想让我完全听你的?不可能!我是一个人,我为什么要听你的?我就只能听你的来,按照你的来?为什么你不按照我的来?
5.让他 疼
当一个人侵犯了你的界限,如果你的愤怒和生气没有发泄出去,你没有怼回去,自己就可能会生病。某名人曾言,我们必须要学会表达攻击性。我们必须要向别人表达清楚:我不是你的一个工具和客体。通过让你(可以是心理上 & 身体上)疼,我来告诉你,我是一个独特有自己界限的个体。当一个人能够控制你并能因此得到某些利益的时候,他为什么不呢?一个人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他可以这样做。国家之间通过打仗来树立国境界限;人与人之间有时候同样要通过“流血”之疼来让他人明确界限。况且“疼”是一种十分立竿见影的方式。
6.守住自己的地理界限 (最重要的建议)
学会果断决绝而毫无恶意地表达清楚自己的界限,给还没有踏入你的“国境”和正在走进来的人以清楚的警示:此路不通。有时这些复杂的问题甚至可以直接通过一些很小的改动来达到目的。比如父母和妻子之间的关系很难协调的话,就不要轻易请自己的父母到家里来。中国人这么爱买房子,就是想要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你的人生你说了算从树立明确的地理界限开始。
7.使用正式沟通的情景进行非正式沟通 (罗胖补充第七个招)
中国人往往不太习惯使用正式沟通敲定各种事情合同等,而是非正式沟通。有时候正式的事情,使用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往往十分有效。比如偶然的一次碰面,你和老板谈涨工资的事情可能胜算更大;再比如高尔夫球场的放松间隙很多人进行商务洽谈,并往往获得不错的结果。
但反过来,有时候我们也可以使用正式的沟通场景来进行非正式的沟通,在其他方法不起作用时,这有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罗胖提到,自己家保洁阿姨往往并非故意地出现工作疏忽,经过罗胖一次对她们进行会议式正式沟通之后,这种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因为正式沟通的场景往往会让对方觉得这件事情要正式认真地对待了,后面可能就真的这样做了。
其实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界限,你以一种正式的方式和别人沟通,进行一种正式的约定,然后,大家理解了之后都是会尊重你的。我们偶尔可以对一些人进行一次正式的沟通(指非正式的内容)明确一下边界在哪里,否则可能对方会不断试探并最终逾越界限。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你要先消化掉自己的情绪,然后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
>>>格格(产品经理)补充内容: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哪怕完全是自己的生活)都太缺少话语权了。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应当向内探索,通过了解自己从而真正掌握自己。下面提供三个觉知自己的潜意识的手段。
1.想一想自己常说的一句话,它可能包含了自己的生命寓言。
2.问一下别人自己经常说的是什么,如果和自己认为的不一样,那么你很可能有另一种自我。
3.提前设想自己的墓志铭,如果明天你就不再生活于这个世界……
界限意识的宗旨和目标就是让你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 ,不过理解了什么是界限意识只是一个开始,重要的还是在生活中不断地实践。
写在后面:武志红老师关于界限意识和共生关系的讲解让我联想起自己过往的一些经历——无论是“界限”被侵犯还是自己主动侵犯了被人的“界限”而不自知的事情,实在是自己之前太年幼无知。感激是必须的,不过我也同样认为这只是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审视自己和世界、他人、内心的关系的视角,让我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过往和体察现在所处的关系。
心理学能够给人提供一种独特的深入内心的视角,这是最难能可贵而且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一些武志红老师的相关书籍著作系统地进行阅读,也可以拓展到心理学的整个知识体系之中去,我相信你一定会获益良多。借用得到开屏的一句话:向终身学习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