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细细想,其实这部电影要传达的意味,是比你的名字要深刻很多很多的。你的名字是比较纯粹的爱情剧,但是在声之形中,爱情只是一点点佐料,残疾人、对朋友的态度、对其他陌生人的态度、自杀等等话题,才是这部剧的重点。而这些都是在当下经济发展较快的大城市中,在学校、在社会,人与人之间共同存在的话题。所以非常有探讨价值。
不过遗憾的是,声之形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去讲述这些东西,所以它很难将所有能够触动感悟的细节都照顾到,节奏太快了。而且这部剧的人物都是偏向温柔平和的性格,所以就算是不说剧情,整部剧看下来,我可以说是“内心毫无一丝波动”。在这一点上来看,它远没有新海诚的秒速五厘米、你的名字那么有震撼力。
所以如果要我单就对声之形电影本身打个分,那我只能打8分以下,最多7.5分。因为除了对前面说的话题特别有感触的,或者是对日漫的这种温柔平常的风格比较有兴趣的,其他一般人看了,基本不会对这部剧有很深的印象。从大众角度来看,这部电影肯定不能算好电影。
但是对这部剧,我不想仅仅是打个分这么简单。我要对上午寥寥草草地看完这部剧说声抱歉。现在我要好好理解声之形要传达给我们的那份意味。
对残疾人的态度,男主在小时候和其他人别无两样。男主本来就是一个不良少年,所以他对西宫的到来,一直是调戏的心态。其他人也差不多,就算不明着搞西宫,背地里也在说三道四。好像能够对西宫视而不见就算是不错了。
能够像石田那样后来努力学习手语,尝试和西宫交流的,现实中能有几个?
不过这个话题因为离普通人也比较远,所以可能没那么有感染力,但是从这一点的故事出发,延伸到朋友的那个角度,还可以讲很多。
(1)快节奏的生活,结交到的“朋友”,是不是真的朋友?
随着离开了学校,正式步入社会,我们开始慢慢远离单纯简单的环境,身边的关系,开始被金钱利益等渗透。我们所结交到的新“朋友”,恐怕也没有朋友的关系那么简单。如果一方有困难,或者两方不再有利益上面的关系,这层关系是否还会保持下去。他们在我们看不到的暗地里,是不是会不怀好心地做些损人利己的事情。
然而社会就是这样,社会就是以钱,以经济利益为中心运转的。越到社会的高层,我们就会发现社会的这层规则在人的关系上渗透得越来越深。最终的最终,就是国家之间的“友谊”了。
不禁想问,到了这样的社会,还能不能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呢?
(2)我们是否真的有去努力了解关于朋友的事情?
电影有一段是这样的:石田因为不被朋友理解而生气,在对一群朋友的质疑声中,将身边的朋友一个个“赶走”。可是到了电影的最后,却发现,是自己不愿意接受朋友,了解朋友,是自己把自己的心关闭了,才让自己没有结交到真正的朋友。
或许我们有的时候,忙着忙着,也会忘记关心身边的朋友。有的时候,他们也有一些事情希望分享,只是看到我们都太忙了,没有时间和他们聊天。
如果能够试着改变一下,对朋友的事情多关心关心,多问一点,多好奇一点,我们和朋友的关系可能就能够更进一步。
(3)朋友这种圈子文化,是好还是坏?
这个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的产物。在日本,这种文化似乎更加明显一些。在这部电影里面也是,一开始石田和几个小伙伴之间打打闹闹,西宫的到来,不礼貌地说,是打破了这个圈子的平衡。所以这个圈子很不欢迎西宫。就像是社会的某一个领域,本来是被几个行业老大统治的,但是某天突然来了一个竞争对手,它还带来了要改变这个行业的一些规则的事物,这个时候,一般这些老大都会想尽办法排斥这个对手,就算是和其他对手合作,也不愿意将这个打破规则的新事物视而不见,因为它太可怕了,它竟然要改变这个行业的规则?不存在的。
某个角度来看,社会本来就是按照一定规则,每天就这样周转的,所以这个规则可能也没什么大问题。维护这个规则的稳定,就是维护社会的稳定。但是换个角度,所有的事物都在变化。社会需要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可能一成不变。
所以圈子文化,很难说是一种必然产物还是落后事物。单就朋友圈子这种小圈子来说,我觉得就没有必要搞太封闭了吧。人还是要不断进步的。
最后是自杀。同一部动漫电影里面出现了两次自杀镜头,好像还是很少见的啊。如此“频繁”地出现自杀,是否也侧面反应了日本当下年轻人生活的艰难,或者是人与人相处的压力大呢?
和朋友一样,声之形还是没能将这个问题讲得特别丰满。石田的自杀,以及后面的想通还好理解,但是西宫的自杀,铺垫有点太少了。本应该是石田在桥上把朋友都赶走+奶奶的去世,这两件事情合在一起导致的。然而,在这两个镜头上,都没能够很好地交代西宫的内心活动。不得不说编剧的问题还是挺大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