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3年5月31日
我是在“第一期张文质教育写作研修班”上认识晓霞的,对她的最初印象就是开朗、热情。后来就在“教育行走”一期又一期的活动中看到她的身影,她在参与策划,她在做主持,她在进行分享……
但一直到读了晓霞的《我看到了教育的星辰大海》这本书,我才真正走近她——率性、聪慧、执着,一个湖南辣妹子形象在我的脑海里呼之欲出。
读完这本书,我找到了“自序”中的一段话:“我要感谢自己的‘穷追不舍’,一旦认准了方向,认准了师傅,就义无反顾地跟随,思师所思,行师所行。”我觉得这是对本书,也是对她自己的成长最精准的表达。
“穷追不舍”体现在她对生命的回溯过程中很早就有了对各种场景以及对人与事的主动思考,那些困扰、混沌记录了她努力去追寻自我生命更为完整、更加丰富的内在动力。在这个过程中,她从一个“山村霸王”到是否是一个“坏孩子”的警觉,从表姐的承诺没有兑现后对自己行为的悔悟,从幼儿园对好老师的认识带给她的启蒙再到中师班主任给她树立的生命范本,一路跌跌撞撞,但有一缕光一直照耀着她“穷追不舍”——那就是有意识的“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主动、更清透、更圆满。”
“穷追不舍”也体现在她不论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还是人生不同的阶段,从来都有清晰的目标——寻找自己的人生导师。最佩服她“不走常人路”“我行随我心”的勇气,不论经历什么,每一个当下都以“生命在场”的状态去面对、去思考。不论是初为人师带来的困扰,还是大学从教对“做一个明白透彻的老师”的自我期待;不论是弃学博士后的求学再到不同角色的经历和挑战:当一名音乐教师还是母亲,都有关于如何成为“更好”的召唤,有一种信念一直指引着她“穷追不舍”:“只要不停歇,一直往前走,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
“穷追不舍”还体现在她一旦找到自己认定的那个方向——生命化教育,就一直追随那束光。她连续参加“教育行走”,从参与者到主持人再到组织者。正如她所写:“一连参加了‘第一期张文质教育写作研修班’‘生命化大问题教学研讨会’‘《奶蜜盐》共读联盟’等活动,这也就是我所说的‘穷追不舍’的随师路。”在追随师傅的过程中,她拥有了更宽的视角,那些各美其美的老师给予她的“照亮”,促使她在写作路上不断精进,她同时也在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因为有一份初心一直在激励着她“穷追不舍”:“我始终守住了带着初心的火种,始终向往教育的美好,始终寻觅着自我变革路上生命的引路人。”
“穷追不舍”更体现在践行的过种中为了成为更好的母亲、更好的教师,乃至做更好的教育,她组织了一本又一本张文质老师有关家庭教育书籍的共读,因为这些书的共读,她打开了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大门,给更多的孩子、更多的家庭带了好教育的可能性。她从自己遇见的、结识的校长们身上看到了自己教育的意义,感受到作为同道的美妙。一路生长,有一种从“小我”到“大我”的力量感召着她“穷追不舍”:“作为生命化教育的追随者和实践者,我还增添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既是对自我成长的期许,也是感怀师恩的一种担当。”
是什么认知让晓霞拥有如此坚定的“穷追不舍”,如此勇敢地追赶不放松?我从书中这句话找到了答案:“角色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那些身份以外所学所行沉淀下来的、属于生命自性里促进生命不断接近完满的东西,这些才是我终身不悔不倦所追求的。”
所以,有一句话我很认同,“在体制内工作,在体制外学习。”教师如何实现专业成长,我提出了三条路径。
一是听百家课。教师实现教育价值的主阵地就是课堂,而能尽快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途径就是听课。因此,学校要求每期人人必须开出教研课以供相互学习研讨,提倡跨学科听课。国内外很多大学的课程前两年 都以通识教育为主,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历史、哲学、心理、美学等 领域。除了可以听常态的学科课,还可以听网络课程资源,如大学课程、专家讲座等,丰富我们的学习视域。不论是听什么课,一是要 “记”,记主要内容、思考启发,这样的“记”能够加深学习的印象; 二是要“拍”,把重要的信息、图片拍下来,为再次学习留存资料;第 三是“评”,评课是理解转化的过程,听课之后要及时反刍,总结收 获,梳瓊反思。
二是行千里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就是行走之后的文化产品, “行”不是直奔目的地,而是经历一个过程。和几位教师去南京学习,我们骑共享单车感受南京的历史人文,一点点体会这座城市的自然俊秀、深厚内蕴。我们先后到了东南大学、南京大学,骑着自行车流连于大学校园,欣赏校园百年建筑,同时也游览了中山陵.明孝陵等历史景点,一路听着导游的讲解,过去、现在、未来在我们的鲫了汇聚。
三是读万卷书。学习最便捷高效的方式就是阅读,教师的阅读不能局 限于教育教学类的书籍,要读文学、读哲学、读历史、读儿童文学,尤其还要读儿童心理学。在南京参加儿童阅读论 坛,看到很多同行在做校本阅读课程,主题阅读、古文阅读、诗词阅读 等,花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浸润在高品位的阅读之中,一年的阅读量就 是10多万字,学生再来学习教材就是非常容易的事了。当然,读书 不仅仅是读书而已,还要把书读厚,可以看书评,看根据书籍改编的电 影、戏曲等。读厚之后还要再读薄,写下一点心得、感悟,形成自己独 特的阅读理解,让文字承载思想,形成自己知识体系的重梅。
听百家课、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实际上也是晓霞学习成长的路径。这里既有思想的行走,也有双脚的行走,更有跨学科学习的行走。在教育路上不停地行走,不断地扩大自己的教育边界。不受限于一地一时一校,而应该突破身份,带着对教育理想的追寻不断超越,与更多志同道合的老师结伴而行,实现自身教育生命的完满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