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红了,吴砦古城变了
作者:秦红丽
滴!滴!滴,睡梦中被滴滴答答的闹钟叫醒,睁开眼一看,已是晴天半晌午,打开手机朋友圈翻了翻,几乎所有朋友都在晒母亲,都祝母亲节快乐,我才轰然想起,原来今天是母亲节。说起母亲又让我想起了家乡_吴砦。
吴砦,一个生我,养我的土地方,它让我充满激情,饱含热恋。它是一座抗金古城,留传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延续着抗金英雄的坚强气息,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从古至今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我记事起,就常常嘻嘻在古城的街道上,那时的古城存留着古老的迹象,家家都是土瓦房,就连正街道也是泥巴路,每到下雨天,街道的烂泥水潭深深的粘住脚步,让来来往往的行人无不怨言,所以就有了“吴砦城→_→猪屎盆”这样一个笑称。
那时候的我们,每天下午放学首要任务就是去地里拔猪草,一边提着篮子拔猪草,一边背个背篓捡牛粪,那时候的人们,家家都养牛,户户都喂猪,大多都是散养,所以才有粪可捡,等到周末再背到地里,为来年的土庄稼打个肥基础。那时候的土地大多都耕种着小麦和玉米,人们总是想只要有粮吃,就不会饿肚子,就会有好日子,可天不遂人愿,贫乏的土地大多都在山上,加上长年的干旱,每年长出来的小麦一年比一年产量低,但大多数人依然坚持着种粮食,却有个别人眼光独到,放弃了种粮,而选择了种花椒。当时的大多数人还没有经济的眼光,都争议说,花椒又没种过,万一种不好怎么办,就算种好了又怎么卖出去,卖给谁都是未知数。种它能干啥,销路是大麻烦。还不如种粮食好,经济实惠,还稳当。
过了三年,五年,种小麦的一年不如一年,收成屡屡降低,而此时的花椒户却迎来了大丰收,他们种植的花椒已初见成果。再加上国道的开通,外地来了不少大商贩,大量收购花椒,让本不看好的花椒一下子入了农民人的眼,人们纷纷抢种花椒。
吴砦古城因为地势所处悬崖边上,故有“悬崖边上的抗金古城”之说。那时候的古城道路还是土路,上下攀爬不是很方便,生活在这城上的居民,上下农地干活每天要跑不下几十趟,来来回回从沙咀子上下,都爬的是气喘吁吁。人们每走到一半的时候都停下来歇口气,再向国道的方向望一望,心里暗自期盼着啥时候能也能走上像国道那样的通山大道,那以后的农业发展就更加快速有前景了。如果那样肥料不再靠背,小路不在崎岖,原本只能过架子车的路,也能跑上奔奔车,所以都期盼着政府大力支持,兴修农路,机械上山。
也是国家政策好,在政府领导的睿智洞察下,让农民人心心念念的通山大路终于实现了,也让更多的农户更加有信心和动力去大量种植花椒,从那时起,吴砦管辖片区的几大乡村,就已大量种植花椒,已是方圆百里花椒种植发展最多的乡镇,也算是花椒种植的领路人。
花椒的品种也很多,由最开始的白椒、油椒、豆椒,到发展至今的大红袍花椒,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改良试验过程,它的售卖价格也从最初的几元一斤到后来的十几元再到后来的二三十元,发展到现在已经可以卖到六十元一斤,霜冻的年景甚至可以卖到九十一斤。如今的大红袍花椒已是试验以后筛出的最佳品种,大红袍现在在吴砦方圆是家喻户晓,普遍发展,成为了家乡一大支柱产业。即使采摘花椒有些艰辛,人们也都乐在其中,兴在心中。就算它的人工采摘工价由最初的几毛一斤涨到现在的几块钱一斤,那也是值得的。正所谓水涨船高,羊毛出在羊身上。除去人工和成本,所剩产值还是很乐观的。
因为花椒,我们的土房变成了砖房,砖房又换成了楼房。因为花椒,黑面馍馍变成了白面馒头,玉米疙瘩饭、洋芋糊拉饭也变成了如今的大肉白米饭,因为花椒,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以前小的时候,只有过节才包饺子,等到过年才能吃上大锅肉,过生日是芝麻大的小事,炒两个鸡蛋就可解决。现在不一样了,因为花椒的普遍发展,经济不断的提升,让人们的生活奔向了小康提高了品质。饺子随时包,大肉随便煮,过个生日已不是两个鸡蛋能解决的事,非得去酒店摆一桌,美美的吃一顿,还要唱上两嗓子,甚至还要跳一曲小舞,才感觉生活有滋味,原先的小四轮也都换成了小轿车。
再看看我们的古城,由最初的泥巴路,到后来的石子路,再到现在的水泥路,也是经过了岁月的磨砺和时间的洗礼,让古城的道路越走越平,越走越宽,迎来了古城如今的繁荣昌盛。加上近年来老城墙的复修和建设,让这座悬崖边上的老城倍添光彩,也成为了渭河两岸一道绚丽的风景,就像我们种的大红袍一样,也是一道耀眼的风景线。
花椒红了,红的像血,带来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古城变了,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促进了更多的物资交流,创造了无限的商机浮现,让人们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期望,更多的美好,未来的古城更美,更亮了。
作者简介
秦红丽(天水女子)
秦红丽,天水吴砦女子,生于1987年1月23日,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三岔乡吴砦村人。是一名辛勤工作的在外务工人员。爱好读写,喜爱文学,想用手中的笔,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