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20:21,壹品创作者联盟(以下简称“壹品创联”)网文纵横公会头脑风暴公社准时召开“武林大会”,集结各路“英雄好汉”到场“听海观潮”“一览众山小”“一语道破天机”。
经过一天的投票,4月20日公社心灵捕手——“五大名捕”评选结果已揭晓,他们依次是:悟莘斋主人、发愤的草莓、小桃爸爸膏膏、胡巴老欢儿、司空颜(每月获评心灵捕手次数最多者自动成为月度心灵捕手,每年获评心灵捕手次数最多者自动成为年度心灵捕手)。
头脑风暴(2021年4月20日):
一、思考与探讨课题(发愤的草莓命题)
在中国,网络游戏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腾讯公司开发的《王者荣耀》就引发了一场“电子游戏与青少年成长”的大讨论,这款游戏已经拥有超过两亿注册用户,其中中小学生占了很大比重。
有报道称,有儿童盗刷父母信用卡10多万元打游戏,有中学生连续40小时打游戏诱发脑梗等。
今日话题——
1.电子游戏在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2.网络游戏和所有其他游戏对青少年学生的价值何在?它们到底是“荣耀”还是“毒药”?
3.您对玩游戏这件事怎么看?
二、思辨与华山论剑(按出场顺序)
说到游戏两个字,我周围很多宝妈都是咬牙切齿的,因为她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网络游戏、电子游戏、手机游戏等;更别说老公沉迷在这些游戏里面,每天熬夜打机子,甚至因此对家里的事不管不问,更糟糕的是,很担心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也沉迷于游戏,荒废了学业,把白白的青春浪费了,把该用来学习的年华虚置了。
但游戏自己要喊冤,因为游戏不仅仅包括电子游戏、手机游戏、网络游戏,还包括实体的桌面游戏以及真人互动的亲子游戏、团建游戏等,它的范畴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但是小孩子可能会跟同学一起玩。
我们先从电子游戏开始说起,我自己现在不玩电子游戏,看到别人沉迷游戏,会挺替他的时间感到可惜。小玩怡情,大玩就有点走火入魔的感觉。
很多人会说玩游戏可以锻炼脑力,可以开发大脑,可以锻炼反应速度,可以减少内心的郁闷。但我觉得这种情形应该基于游戏是什么样的类型以及是否会因此沉迷上瘾、不可自拔。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电子游戏是商家赚钱的工具,他们利用玩家容易上瘾的机制来设计游戏,一旦扎进去就很难拔出来的游戏因子让你就像着了魔一样,一天不玩心里就痒痒。他们的目标是为了赚大钱,而你的注意力和时间就被商家用一个圈套给套走了,而且玩的可能是很没有营养的游戏。
现实中我们可以让孩子玩电子游戏,对此我们不应当去阻止,应该给他们一个适度体验游戏的机会,不要把他们的生活管得太死;但现实的实际是现在的游戏设计得太厉害了,孩子一旦体验过一遍就会流连忘返,不舍得收回来,这远比单调枯燥的学习更有意思。家长苦口婆心讲道理,孩子却可能无动于衷。
似乎我们小时候也玩过那种红白机的游戏,感觉好像也没什么,但现在的游戏的视觉听觉冲击力非常全面,更容易让人沉沦。特别是孩子处在记忆力最好的时代,应该把时间更多地用来学习本领和知识,但是沉迷于没有营养的电子游戏、网络游戏就等于说把他们最好的年华和时光给浪费了。
这时候我们是否应多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会沉迷游戏,游戏到底是哪里吸引了孩子,才会让人不可自拔。
电子游戏、网络游戏到底满足人们什么需求,会紧紧抓住玩家的胃口?
第一,体验到价值感。冲锋陷阵,杀敌无数,感觉自己很有作为,在游戏里我很厉害,我就是王,是主角。扮演英雄,凭借百折不挠的精神,最终取得胜利。可是在学习里,不知道学这些到底有什么用,学了好像在生活中也用不上,没价值感。
第二,体验到连接感。这种感觉也可以说成是归属感。玩家可以跟线上的其他小伙伴联机一起合作,与别人产生互动和沟通。人是社会性动物,孩子玩游戏时会跟周围的孩子有聊天的话题,不会被他们当做另类。可是学习呢?如果自己的孩子是在校风比较差的学校,会有同学笑他说,“傻蛋,唉呀,这么认真干什么?走走走,去玩吧。”
第三,体验到参与感。大部分游戏有故事背景,所谓故事就是曲曲折折、跌宕起伏的情节蕴含其中,像坐过山车一样上上下下。而学习没有故事背景,更多的是背诵和记忆,是平平淡淡的。
第四,体验到接纳感。在电子游戏里,输了没关系,重新来一局就可以,没人会笑话玩家。可是在学习考试中,孩子一旦考差,老师就要来找原因。孩子的家长也会皱眉头并质问“这次怎么这里不对,那里不对,这么容易还记不住吗?你是怎么回事啊?老是粗心……”。
第五,体验到激励感。这是游戏最核心的部分。玩家灭了一个敌人或者拾到一个金币,屏幕上就会闪现颇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让人感觉到很嗨、很快乐。而在学习过程中,孩子有一点点做得好的地方,不一定有人在旁边立刻看到、观察到或者点出来对孩子进行鼓励。
玩游戏这件事情给孩子带来这么多他在生活中得不到的东西,满足了他的诸多需求,家长要把它从孩子的生活中根除,是不是很难?所以,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想想,有哪些事情能让孩子获得价值感、连接感、参与感、接纳感和激励感呢?
回想起来,我小时候玩了蛮多电子游戏。只是好像没有影响到学习,父母从来也没说什么,没有在这件事上与父母冲突过。
我上小学一年级时,父亲给我买了一个“红白游戏机”,陪我一起玩游戏——“1990坦克”“三目神童”“超级玛丽”……一开始我不知道有这个玩意儿,是去表弟家里玩才发现,然后缠着父母去买了这个机子。印象里记得是只有在寒暑假才能玩,记不太清楚了。因为我是独生子女,玩着玩着没有同龄人陪我玩,觉得没意思。这种游戏还是要有真人在旁边一起玩才会情绪高涨。
后来到了初中,我开始有自己的电脑,会玩一些电脑上的单机游戏——“虚拟人生”“疯狂摇摇杯”之类的,但是玩久了好像也没啥意思。我记忆最深的还是去闺蜜家里玩电子版的“大富翁”。
我上高中的时候,一般只有周末可以碰电脑,周一到周五是不可以的,也没有时间。我会玩简单的网络游戏——“泡泡堂”之类的。
我到了大学以后,寒暑假回到家,坐在电脑前玩“小燕子闯世界”“明星成名”之类的游戏,可能是父母好不容易盼来女儿,一句话没说。后来自己想想,这太浪费时间了,大彻大悟,果断断掉,不再玩游戏了。
大学毕业后,我没有沉迷过电子游戏。手机游戏“消消乐”之类的都没有。因为我觉得玩游戏不如看书或写作生成作品来得爽,一种快乐要用另外一种快乐去替代。
在玩网络游戏成瘾的人群中,年龄大概集中在15至20岁左右。他们为什么非常喜欢长时间玩电子游戏?因为现实不好玩,不够有趣,没办法产生成就感,这些游戏能够给他们这些快感。
孩子们学业负担重,心理压力也大,这时候如果都觉得生活如同一潭死水没什么乐趣,虚拟网络会成为他们逃避现实的一个出口。在那里,他们感觉到很快乐,那里是他们的“天上人间”。如果任由这样发展下去也是危险的,因为一个人长期跟电脑或手机屏幕打交道,已经没有线下这种人与人面对面的互动,很容易会变得很孤单,喜欢独来独往。
人是群体性动物。其实这种面对面交流的质量更高,对人的心理健康也有帮助。一次面对面的聊天应该可以顶得上10次以上网络聊天的效果,面对面的聊天可以视为对心灵的“按摩”。
当一个人无法对真实的生活上瘾的时候,他就会对虚拟世界的网络游戏着迷。因为真实的世界可能充满了让他不开心的事情或者一些困难,让他感觉到不愉快,但是在游戏里这些都没有,在游戏里他就是王。
要让孩子对真实的生活感兴趣,应该多带孩子接触真实的世界,比如去郊外、田地或野外走走,去其他城市打开眼界,去图书馆、博物馆打开精神的世界,让他们发现原来在游戏之外还有这么多好玩的事值得研究和琢磨。
人如果长期待在屋子里,只是对着电脑或虚拟的游戏,很容易变成精神上的“塑料娃娃”。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通常是在教育竞赛的指挥棒之下,从一个室内的培训班走到另外一个培训班,他们有时候也要喘一口气,转来转去可能就找到了电子游戏这个发泄口。
我们总觉得——家长自己不玩游戏,自己喜欢看书,孩子就一定会不玩游戏。但现实是等孩子10岁以后,通常就是伙伴的影响力超过了父母影响力的时期,他们开始追求显得与父母不同,彰显自己很酷、很不一样、自己长大了,觉得这样不会被同伴笑话,能跟同伴打成一片;而学校里面肯定会有一些孩子喜欢玩游戏,带着这些游戏到了校园里跟同学们分享,父母想阻止孩子去接触这些游戏,很难。
这就成一个巨大的难题,也是家长需要去思考的——如何智慧地应对孩子玩游戏甚至沉迷游戏这件事情。外部环境包括孩子的朋友,如果大家在玩,他也很容易会接触到。
对啊,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有时会失败。往往考试一结束,孩子就会面临被家长拷问分数的现状。现在有的地方“小升初”开始摇号了,孩子很可能摇到一些校风较差的学校。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想,那就送孩子去校风比较好的学校,给他创造个好的环境,但摇号摇到的学校不一定是软环境特别好的,大家面对的将是参差不齐的状况。
另外,除了接触真实的生活以外,我们也可以尝试着用游戏的思维跟孩子相处,让孩子感觉到真实的生活其实也能像游戏一样好玩。我们用真实的生活拉住他们,占用他们的时间,节省他们沉迷在虚拟世界的光阴。因为通常是孩子觉得现实生活不好玩,需要找点好玩的,我们家长就把现实的生活变得好玩起来。
比如,遇到孩子不合作或者行为不规范时,我们不要用谴责、打骂、唠叨的方式对待他们,而是用游戏的方式和思维化解这种尴尬的局面,去建立紧密的亲子关系,共创一个美好的共处环境,多一分默契,少一点矛盾。当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沉迷游戏不学习的时候,心态就不同了。我感觉能做到这样的,只是占比较小比例的人。大部分孩子被游戏占据了时间。
您说的这种情况其实已经特别好了,就是从一个消费者的思维变成一个生产者的思维。但绝大部分人还是处于消费者的阶段,对于玩电子游戏这件事情,如果孩子非常沉迷,我会鼓励他去学习设计一款游戏,让别人来玩,用一款好的游戏去改变世界,远远比自己单纯打游戏来得体验更好。
另外,我们不妨在日常生活中争取每天陪孩子玩真人互动游戏15分钟至半个小时以上,在笑声中激发孩子的合作和勇气,创建家庭的嗨时光,让孩子感受到真人互动带来心灵的愉悦感。
这个事情人民日报点名批评过,并且未成年人的打赏全部可以退回。
我年轻的时候玩过电子游戏,现在若干年都没玩过了,像麻将、斗地主等,我都玩不了,头脑不够用啊。
我在为了几两“碎银”辛苦打拼啊!游戏玩不了,没有那个时间。现在玩游戏的基本都是小朋友,十几岁的小朋友喜欢玩这个。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大学生都在玩“王者荣耀”,这类游戏“坑爹”哦!
当时我在北京学习建模的时候,一个同学专门是研发游戏的,我知道里面的内幕。记得有一个游戏测试员,打一关游戏要打几百遍,到了连做梦都在打游戏的程度。同样的游戏需要打几千次以后,找到其中的漏洞所在,还有写攻略,打完补丁后才能上市,这就是游戏测试员的工作。我那个同学在北京待了五年,一直混到三十多岁,钱没挣到,身体却垮了,头发也快掉光了,最后回了老家西安。沉迷于游戏的人几乎都没有好下场!
研发游戏需要先设计剧情、人物、建模、上色,再进行动画制作、渲染、内部测试!这个玩意儿特别赚钱,赚的就是年轻人的钱,最开始主要挣那些中学生的钱。
国家已经定性了——未成年人给予的所有打赏都可以追回,只要起诉,打官司绝对赢。
这主要在于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如果家里身边的大人不玩游戏,小朋友接触这种游戏的可能性比较小。大人都得玩,小朋友看两眼也就学会了。有钱人也玩游戏。
这我信,大人才能做监护人,然后不监督孩子,就等于没尽到监护人的义务。我们小的时候有游戏厅,但是因为没钱,大人管得很紧,怎么可能去里面玩?
我认为诱惑孩子的不是游戏本身,主要在于环境问题。有人沉迷于麻将,两天两夜、三天两夜连续玩的也有。
存在即合理。这个是个哲学问题啊。一万个人会有一万个说法。
这是国家需要还是企业需要?你说出了这件事情的本质啊。我认为这是资本家的需要,国家并没有专门说要研发游戏这个玩意儿。
我是最近才下载游戏的,游戏里有“一条龙服务”,公测期间就有人疯狂玩。其实错的不是游戏,而是打游戏的人,他自愿沉迷。
这是赚钱的路子,为什么不需要?
我玩过“王者荣耀”这款游戏,这款游戏把小学生坑苦了。
游戏也是一种产业,和烟草一样禁不了。
研发游戏的人首先得是大众群体心理学高手,比心理学家厉害多了。有些产业到处是鱼钩与鱼饵的关系。
你以为自己待在家就没事了?每天有好几万人在研究你。光腾讯公司就又上千人是专门研究人的心理的,连超市生鲜区不是也有镁光灯嘛。
他们的想法很单纯,游戏对孩子而言就是实现梦想的世界。游戏衍生的产业链不容小觑,它是一种选择手段,沉迷游戏的人有可能以后参加工作会处于社会底层;不玩游戏、热爱学习的人,有可能成为中产阶级。
关于“二八定律”,终究还是底层人民占绝大多数。
前几天我看了一个电竞运动员,发现很多毛病。
换个角度考虑问题,社会发展得再厉害,也不可能没人盖楼、排污、挖矿吧?这些人从哪里来?以前大多是没钱读书上学或家里条件差不得已而为之。而现在呢?可能是通过优胜略劣汰的法则来进行选择吧。游戏对现在的孩子就好比是当年咱们儿时让自己嘴馋的酥糖。以前只要发奋图强就能搏一个未来,现在的孩子们还要经受住各种诱惑。
游戏行业的未来与其他行业一样,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其他行业就算入不得高端,但也能糊口。游戏呢,你要是入不了职业。那人家说你,就会打游戏……这么说是家长考虑到现在的环境和竞争压力,不愿让孩子多接触游戏。好像一打开游戏,就打开了堕落的大门?
孩子就应该多参加群体活动。我儿子就会察言观色。我总让他出去和小朋友玩。
我没玩过王者荣耀,但是上学的时候也玩各种网络游戏,在我看来每个时代的特色,网络游戏就是这个时代的娱乐特点而已。赚钱是因为有市场,有市场是因为需要,为什么人们对这些东西如此需要?一件事情的发生从来不是一种因素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促成的。我在探讨事情发生的原因,你给我扣那么大帽子干嘛,从前老一辈人还不会玩游戏呢,耽误小孩子去游戏厅电脑房么。
不好意思我没看你们在说什么,只是在发表我的看法。任何事情都不能因为某些缺点就一棒子打死,沉迷的东西有很多,但禁止未必就能起到积极效果,现在某些游戏吸钱的问题错误在商人的逐利性,需要的是严格的监管。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的监管,脱离了监管都可能走向畸形。
现代人离不开的不只是游戏,更多的是手机不是吗?今天社会节奏的加快导致人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遥远,面对面的社交越来越困难,更多的人选择用手机来交流,游戏只是其中的方式之一。要是谈国家需要的话,我觉得烟草行业才是第一名。游戏行业贡献税收只是一方面而已,更多的是它可以丰富人们的娱乐活动,缓和社会不满情绪。这种说法我认为不绝对,从前家长也总说孩子一天到晚就知道出去玩,将来长大没出息。
市场大,产业链多是因为需求广,归根结底还是市场。这些行业的发展是供需关系影响的结果,劳动力太多没有就业机会选择的情况下,一些人会无奈地选择这些工作。一旦人手稀缺,没人愿意做的时候,这些行业便不得不提高待遇来吸引人进入。一旦待遇到达一定的水准, 自然会有人选择这一职业,一些发达国家就是如此。每个行业都不应该受到鄙视。
现在已经开始走下坡了不是吗,这是不可否认的,目前还没有做到绝对公平。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开始在农村显现了,我们这里的烧炉工人平均月工资2W+,没有车贷没有房贷,老婆不用上班,天天在家刷淘宝。60-70后的中坚力量正在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一切都在发生变化。拉倒吧,为了村里那几个人,镇里愣是成立了送货网点,那些人活得比城里人滋润得多。我觉得游戏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目前人们对直接社交产生的畏惧。很多人网络上指点江山,到外面就张口结舌。现在单身比例增多也跟这个不无关系。家长有时候也很无奈,如今社会竞争如此激烈,一旦松懈可能真的会失去将来。还是那句话,大家都很痛苦。但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学习,都在学习上有天分,只有一条上升通道可以走的话,总会有人被憋死。我觉得是发展方向太单一了,终于听到了年轻人的呼声。实不相瞒我也是
从前玩游戏死去活来,现在的手机游戏一窍不通。沉迷的东西很多,不只有游戏。对,其实不只游戏,很多其他APP也是这样。实话说,我对历史感兴趣是从游戏开始的。小时候看的三国演义我都没记住,大部分三国人物都是从三国无双和光荣三国志里认识的。从这些东西引发的兴趣,后来读的二十四史。有些文化底蕴深厚的游戏真的推荐玩,很涨知识。要是没玩过游戏,我根本就不知道太平洋上曾经有个波利尼西亚,撒马尔罕在乌兹别克斯坦。所以我觉得这东西和书籍和影视作品一样,都是有好有坏的。身为父母还是应该了解一下孩子喜欢的东西是什么,究竟为什么让他那么喜欢。我家那个现在整天就是minecraft 和樱花校园模拟器,再不就刷抖音。
孩子在家就喜欢玩游戏刷抖音,因为我们俩平时的休闲也是玩手机,但是如果外面有孩子可以一起玩,那么她就果断会选择出门
我觉得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可能手机平板已经成了常识的一部分了,或许将来沉迷这种事情一点一点就会减少。毕竟现在的每个人都离不开智能设备,成人又有几个不是闲下来就捧着手机呢。
从小接触这些东西还是有好处的,现在孩子形成习惯了,看书看平板都会保持距离,而且不会趴着,现在也只会玩创造,而且动不动就走丢了。为了能和别人聊天,拼音认字都有动力了。
风扬先生:
很好,偏偏像吃鸡,农药什么的我都不喜欢。不过我倒喜欢玩游戏的剧情,有时候写小说也可以参考,所以我也常玩,都是只是工具罢了,在于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能这么说,小朋友最容易受身边的小朋友影响。
豪可吞风:
游戏以及娱乐活动都是控制底层阶级的手段。现在手游,以前是网吧,再往前是游戏厅,小说,诱惑孩子的不是游戏本身,还是环境问题。如果有一天手游退出市场,一定是因为有更好的娱乐方式替代它。确实是,诱惑一个接一个。有时我感觉自己像麻雀,不知道在哪吃食的时候一个筐就给我扣上了。
我上个月看到有家长抱怨网游,还写了篇文。现在找不到了。不是鄙视职业,而是成长决定职业。永远不可能有绝对公平,孩子接触游戏基本都是家长让手机哄孩子的结果。所以环境很重要,孟子的妈妈早就告诉我们了。
我以前也是个游戏爱好者。我问过一个朋友的孩子,问他为什么爱玩游戏。孩子告诉我一个很有哲理的答案,他说游戏允许他失败。这就是家庭环境给孩子的压力过大。孩子沉迷游戏原因肯定是多样性的。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
这个真的不能避免。我儿子上的小学以前很不错,现在进来很多赞助生。前两天还出现过三年级学生抢低年级学生钱的问题。关键是还抢到了,抢了五十。这个话题就大了。
没有妖魔化游戏,我一直认为把责任推给游戏的家长。就是一开始用手机哄孩子的家长。没有担当,没有责任。只会在别人身上找问题。
我本人上学的时候是个狂热游戏爱好者,特别是上大学以后基本天天通宵。我还靠游戏赚了一些钱。最后因为啥不玩了呢,因为赚钱多了,找到更好玩的了。再后来,吃亏了,老实了。现在连抖音这些都不玩。好说。我是因为出大事,才不玩的。我是玩大航海,三国群英传,后来玩网游。所以说这事跟大禹治水一个道理。不能堵,要疏通。这个孩子可能是个案。但是多少能代表一些孩子的心声。
网络游戏或者单机游戏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存在即合理”——并不是说只要存在就是有生命力并将持续存在下去,而是说正因为符合逻辑而有其存在的生命力、持久力和必要性。如果有一天,以往不存在而当下存在的相对状态下的新事物不复存在了,那么它也就是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不符合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外部逻辑的,终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推移而退出历史舞台。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不能一概而论其优劣、长短、利弊。就目前而言,网络游戏或者单机游戏等的确存在很广阔的市场空间,有其难以被取代的独特吸引力,不是绝大部分取代了以往的街机游戏或更早前的“小霸王”插卡机了吗?
所以有利的地方就在于其可以提供一种娱乐的方式吸引更多人“到此一游”,以达到放松娱乐身心的效果;但弊端也是同样突出的,就是更容易让人为之沉迷,产生不可预知的不良后果。
所以,事物分两面甚至多面,我们总要辩证地对其加以认知或对待,两者相害取其轻,因势利导,力求获得最优效果。
对我就是这个意思,我相信会有这么一天的,最终导致过往成为一种历史的记忆或沉淀……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不触及妄议意识形态领域和探讨负面政治问题即可。
不同的人最终将选择不同的兴趣点,不会因为某一种事物有趣就让每一个接触它的人都沉迷其中,恰恰相反,大家会选择最能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物或环境把自己置身其中,这也可以理解为——不同的认知生产不同的选择……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中国史上最伟大的发明是火药,以前的用途只是鞭炮,一直到六百年后的15世纪,依托于火药而发明的大炮才被发明出来并影响着战争和世界力量的重新划分。那么,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科技产品或者娱乐游戏等同样是时代发展的缩影,我们还是要接受和正视其存在,在此基础上调整自己的眼光和应对策略,有所节制,有所应用,有所创新,有所受益……
司空颜:
这话题,我想我很难有发言权了,我只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吧。游戏有利有弊。
在青少年当中扮演什么角色,其实与游戏本身没关系。只是同学们在玩,而所谓的胜负感,也是在同学之间进行比较的。游戏能带领人学到什么,什么角色?还真不好说。
网游的价值所在?这个无以谈论,但是倘若去寻找价值了,那就是学习了,一个带着学习思维去客观玩游戏的人,说实话,他能得到的提升比看书籍来得更加直观。王者荣耀若是细看,就像是一个员工,在为提升自己一步一步的努力,寻找帮手,最终走向王者。
即是荣耀,也是毒药。最有效的药里面都包含这那么一点点毒药是吧,例如头痛粉。
玩游戏怎么看?我不玩,我不会影响别人去玩,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我不玩游戏是我觉得浪费时间,可别人不那么认为。
对了,补充一点,网络游戏注册账号是需要身份证认证的。也就是未满18岁的孩子,只有买号来玩满了18岁以后,就得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了那就不叫游戏了是不如果玩游戏还需要强迫自己去动脑思考,铁定存活不连几天。
游戏和写作的区别是,一个需要自律训练,一个是把控制权交给他人,我们正在失去对自我的控制。我觉得人还是不要太安逸,游戏是一种很容易的方式获得快感。
李行啊:
各位是不是把网络游戏太妖魔化了,这不又是父母有病社会吃药吗。网络游戏的目的一是娱乐二是通过构建虚拟世界发散思维提高创造力三还能扩大交友范围。但是家长不能监督孩子就怪游戏?孩子不能自控就怪游戏?这是什么道理?为什么部分游戏需要打赏,因为需要公司继续维护运营和开发。为什么主播需要打赏,因为通过展示技术赚钱本来就是他们的工作。
不过我承认国内游戏环境确实糟糕。游戏领域同样可以作为未来。网瘾人士激情开麦,那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为什么怪游戏。那啥,网络游戏发展前途并不狭窄。一是电子竞技。二是陪玩业务。三是如果有专业知识还可以加入技术部门运营部门。四开发周边。多得是出路。
木土地:
那个以后能改掉不玩游戏不?我家儿子估计现在就在宿舍里玩的嗨呢?都急死人的哦,我来查查岗呢。分析到位。刚刚查岗了,今天破天荒在复习了,说后天考试了。
诗少:
今天的话题讲到游戏对于青少年和大家,有着什么样的价值与作用,我认为网络游戏起到一种娱乐的作用,但是仅仅是娱乐,可能有些游戏我会训练一点敏捷性,但是,大多数游戏是没有太大的意义的,他可能会让你在游戏过程中,体会一下虚拟世界以及放松的感觉,会让你有一种竞技感。这些就是它们的好处与作用。但游戏所带来的弊端也很大,有些人,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充值过多、过分依恋游戏这个虚拟的世界,我认为正确认知好与把控好它的时间才能再得到放松的同时,不让它产生危害,从而达到适度的效果。而我们对于身边人打网络游戏也要往正确的方向领导,不能让网络游戏占据了他们,引导他们找到自己想做的事,适度网游、一个自然的心态为目的,耕耘好自己的心田、成为要着手做的事。晚安啦。
三、后记
广大优秀的简友们,经历了一场曼妙的头脑风暴后,你是否有对其中的些许文字产生共鸣或有更加精彩的论述在脑海中灵光浮现,欢迎在下方留言区域留下你的精彩观点和感受,同样欢迎优秀的你加入网文纵横公会之家,共同推进壹品创联建设发展,为简书注入生生不息的人气和能量,让你我行走在文字江湖中充满力量。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