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20:21,壹品创作者联盟(以下简称“壹品创联”)网文纵横公会头脑风暴公社准时召开“武林大会”,集结各路“英雄好汉”到场“听海观潮”“一览众山小”“一语道破天机”。
经过一天的投票,2月9日公社心灵捕手——“四大名捕”评选结果已揭晓,他们依次是:悟莘斋主人、哭泣的橙子、风无情五七、小桃爸爸膏膏、江南深白(每月获评心灵捕手次数最多者自动成为月度心灵捕手,每年获评心灵捕手次数最多者自动成为年度心灵捕手)。
头脑风暴(2021年2月9日):
一、思考与探讨课题(悟莘斋主人命题)
(一)或许我们都知道,写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的精髓在于坚持日更。多少名人大咖,他们虽然写出了一部部优秀的作品。但是,他们在成名之前早已沉淀了好几年,正是之前的辛勤付出,才有一鸣惊人的时刻。骐骥一跃,志在千里,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写作,需要我们平时孜孜不倦、坚持不懈,才会有一定的成就。村上春树曾说,“我对批评已经很习惯了,但我并不赞同,我觉得我是越写越好了,这四十年里我在不断努力写得更好,而我想我做到了。”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名人,他们都坚持写作,坚持日更。像老舍,他习惯每天早上写作,下午参加其他一些活动;像张恨水、钱钟书,他们都会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写作,不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刘玉曾经说过,“每一个写作者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给自己的头脑和心灵,能够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不管是写小说、写故事或是写文章,其实每天拿出一个小时或者半个小时来创作,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写作坚持日更,对于写作者本身,也是大有裨益的。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乾隆等历史人物笔耕不辍、倚马可待甚至饮血而作、不畏生死,只为把不朽的文字用心血传承。
今天让我们共同来聊一聊——
1.我们要学习日更达人或坚持创原创的优秀创作者身上的什么精神?
2.你觉得坚持日更或创作文字作品的意义是什么?
3.一段时间下来,你从坚持写作这件事上取得哪些收获或者给自己带来了哪些改变?
4.关于写作这件事,你是出于兴趣爱好还是为了其他什么目标,你会一直坚持下去吗?
(二)今天是腊月二十八了,除夕将近,我们大家也不妨延续小年夜时讨论的话题,聊一聊——今年春节你在哪儿过?准备怎么过?打算如何面对即将来临的新的一年——牛年?
二、思辨与华山论剑(按出场顺序)
小桃爸爸的历史题材作品都很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一定是背后下过一番苦功夫的,回望的时候也是个人不小的成果,也可能是莫大的成就。
只有从思想上重视了日更,或者也未必是每天更新多少,只要坚持创作,保持对文字的这份热爱,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和精彩!虽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但是真当自己独立完成一篇自己的作品哪怕是在这里输出一段自己想说的话,都是一种思考的过程,都是收获的累积……
这句话引用得好但是眼下说实在的,要想介绍自己给不坚持写作或者不喜欢看书读字的人,被人恭维一句“哇,你还真是有情怀啊”算好了,没被别人在心里白眼算不错的了!所以,为什么公社要召集简友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只有我们才更容易打达成一种共识与默契……但是话分两头,无论什么事情都是只有当自己真正做了才能感受到切实的滋味,爱就爱了,永远不必在意别人的眼光,我们就是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不是活在别人的眼光和嘴里……你的生活很精彩,继续保持。能坚持这样的习惯化为一种修行和生活的一部分,即“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必是一位三观端正的优雅才女。希望大家的文字经年累月后皆能被更多的人看到,未必以“普度众生”为目标,但凡能给人以启迪或收获,就已是大爱无疆……
“据说,村上春树33岁那年秋天决定以写小说为主。那时候起,为了保持健康,他每天坚持运动,每天坚持写作四小时。正是因为村上春树这样的合理安排,写作坚持日更。后来,他才能步入小说家的行列,成为有名的作家。”
也不一定非得写历史题材的小说吧,要不再考虑一下。这个一听起来就带劲儿,我觉得你不是遗传就一定是有天赋或者是出于一种对历史的爱,不是科班出身,但是很严谨、很能啃、很精细。
感觉草莓老师可以开写作课了,有没有哪位简友家人对写作有哪怕一两句话的疑惑,这里是免费的公社探讨之夜,我觉得是个不错的发问机会,而且公社里有不少日更达人、写作大咖。
这样过年是最温馨幸福的,一家人围坐起来其乐融融,甚至是“只要孩子回家,一切都在酒里”……可惜的是,今年平添了很多人就地过年,也算是牛年到来的第一份不一样吧。
我倒觉得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就像打太极拳一样,不一定要给人感觉很用劲,只要在出拳发力的那一瞬间爆发出来,就可以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写作这事儿亦如此,可以有自己的风格或者说套路,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思想、感悟、内涵、外延等,关键还是要静下心来,避免言之无物、杂乱无章、胡诌八扯,精彩之处便是自己的发力之巅。
很多作品未必都是刚一问世就变得洛阳纸贵的,一定有它的蛰伏期或窗口期,我倒是很支持你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下去,这需要很安静的定力。我倒是不怎么赞成以追求篇篇爆文作为目标,最有生命力的作品一定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目标一定是要有的,但不能太功利,在动笔前就想着怎么才能写出爆文的效果不是不可,只是会少了很多因为创作带给自己的美好的体验和感受……
这件事我是这样看的,当自己写完一篇文章的时候,自己愿意回过头来多看两遍或者几眼,说明相较于自己而言还是比较不错的。延展开来,就是自己做任何事情得让自己觉得满意,愿意“自我欣赏”,知道哪里自己做得比较好,当然不是盲目自恋,那么就是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
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有多少人在坚持写作、笔耕不辍?坚持创作原创作品,不论质量高低,难道都是为了追求钱包鼓起来或者说名利双收吗?如果是这样,我想能静下心来写作的人大可利用大把的时间去干点儿别的,很可能赚到更多的钱。事实上,这个世界上坚持写作的人还不到总人口的10%甚至更低,而愿意一直坚持下去雷打不动地进行文字创作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很荣幸,我们作为那不到10%的部分聚在了一起,成为热爱生活、敏于思考、乐在其中的简友家人。这应该就是文字的魅力吧,有一种内驱力驱动我们“以我手写我心”,用文字记录点滴生活,更加冷静而珍视当下的似箭光阴,且行且珍惜地活在这个奇妙而高冷的世界上……
作家叶兆言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文学爱好者如果不写到一百万字,根本不必去评价自己能不能走写作这条路,我说的是真心话。年轻人写文章很容易的,一个年轻人有才华都很正常,写作总归需要有点才华的,但这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熬到一百万字,这说起来容易,但是不容易做啊!叶兆言还做了一个有趣的比喻——写作就像是一场爱情马拉松,时间考验了我跟文学的爱情,因为很多人经历长时间的挫折,就心生退意,但我没有,我坚持下来了,我尝到了甜蜜!
二萌勿语:
关于创作,就我个人而言,光输出也不行,灵感总有枯竭的一天,所以定时也要输入,看书选择一些热门的作品、看改编的电视剧都能汲取灵感。
日更对我来说是一种动力,如果每天没有它追着我,很有可能说“鸽”就“鸽”了。
历史题材确实不好写,观点需要严谨,要有材料支撑,有了想法必须要找到依据才能写出来,所以进展很慢,最近已经放弃打算写小说了。初步想法是打算写参杂奇幻的历史类小说,将历史记载中的空白用奇幻或者科幻元素来演绎之类的,就像钱丽芳的《天意》那种。
别的想不出来啊,小说最起码有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历史杂文不严谨就成胡说了。本来我就是个历史爱好者,没读过太多史书,好多都是临时抱佛脚硬啃的,很累人。我的历史启蒙其实是百家讲坛,从前一边玩游戏一边听才有了兴趣,之所以严谨是因为经常看到有人被喷。
电视剧《天意》跟小说完全是两码事,电视剧改编得太离谱了,原著小说只是在历史中参杂了少量的科幻元素,不过这么拍可能也未必会赢得市场。
现在都没个概念呢,我想写一个未来人通过科技手段战胜古代仙人的故事,还想分成多个部分,组成一个宇宙,野心很大,目前只开了个头。
我很喜欢张良用类似火箭炮的东西刺杀秦始皇的桥段,我觉得这种设计真是酷毙了,觉得这是电视剧里唯一的亮点。
我倒是想了一大堆,但是杂乱无章的,而且唯独名字想了很久。最近走神走得厉害,突发奇想写《聊斋》,写了半个月,本来这个不吓人的,这几天突发奇想,想试试自己到底能不能写鬼故事,想着反正也没什么人看……我倒是尝试了一下……想法是一回事,实践又是一回事,想做菜和能做好菜是两个概念。
我真喜欢公社群,这么多人给我信心。我倒不是指望什么爆文,就是想着万一能签个约什么的,这样既能写作还能有点动力。
全球著名管理学大师、商界教皇——汤姆.彼得斯说,“21世纪的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所以,无论你处于什么年龄阶段,处于什么职位,从事什么行业,你都应该意识到建立个人品牌的重要性。写作,无疑是打造我们个人品牌的最佳途径。
日更很重要。持续更新可以高效吸引粉丝。也是打造个人品牌的最佳基础。我也没有别的本事,就是写写文章、养养花、喂喂鱼、养养鸡之类的,昨天收益有小三百而已。
在互联网时代,以前大家都会说我要上百度,我要上新浪去看看新闻等等;现在大家会说我要看看“一条”“陈翔六点半”“逻辑思维”在做什么,听听Papi酱说了什么。现在每一个IP都是在展现自己的时候,对用户的心智占领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战场。久而久之,21天养成习惯。如果用户一直能看到你,那么他会养成一个固定的习惯,当固定的习惯养成之后他每天都会来看你,那么这个用户就成为你的一个粉丝,成为粉丝之后才能做进一步的商业价值的变现。
如果不坚持日更的话,就会有一个问题产生,用户容易忘记你。用户见到你的频次在减少,那你打动他的内心会很难。所以,不管到了哪里都是粉丝效应、粉丝经济,连明星也是如此。
有一部分人写作不是为了名也不是为了利,只为心中的爱好,而简书就是我们的梦想栖息地,让我们在这里生根发芽。
这话题感觉可以聊爆。
“是什么拯救了我,我就用它拯救别人”。开始高频写作,源于这句话。以前我常常看到,前辈高手们付出个人的血汗,在杂草丛生中踩出一条路,毫无保留地送出经验。因为他们的付出,我不用再走弯路,只需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就可以往上再跳一跳。从他们的文章里,收获了不止是解决问题的思路,还有拼搏工作的动力以及岁月燃烧的激情。
做自己的强项就好。以前说起“田忌赛马”,我们都说以弱胜强,但是细细到每一局来看,其实人家是以强胜弱,用自己的强马去比对方的弱马。
郑渊洁的粉丝真的好多,我也看过他的不少童话。日子长了,总觉得自己是不是有什么经验,也可以掏出来分享呢?从此不再白吃白喝,而是学习高手们沉淀经验的劲头。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只要能总结的,赶紧沉淀,萃取精华,让经历变成经验。
俗话说,一日不读书,脑袋笨如猪。一天不写作,也是如此。写作如同让大脑做体操。每一次写作,每一次敲击键盘,每一次笔尖触纸,你的大脑神经元就在“噼哩啪啦”地连接。
有人说,5G时代快来了,1秒下载一部电影,谁还有心思去看文字。回到起点,我问自己,初心是什么?写作只是为了自己?不一定,受益人可能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中国当代学者、思想家、经济学家顾准有写日记的习惯。去世后,生前的三本日记收录出版,书名叫《顾准日记》。万万没有想到,那些最真实的个人独白,放在今天极具有史料价值。所以我常常想,万一我写的这些文字,日后变成人家研究当代历史的重要文献呢?
哪怕只是复述一下别人的思想,但只要从自己嘴里讲得出来,说明是自己理解的。很多知识信息以为自己懂了,但一旦要我们自己讲,磕磕巴巴,才知道还没有弄明白。
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这些也会变成历史学家研究的史料。他们想窥探一下,生活在21世纪初的“80后”每天在想些什么,我的文字或许便是研究样本。未来的某一天,我把密码留给儿子,让他们知道老妈当年是怎么想的。百年之后,我不在世间,但是思想变成的文字,在那里焕发力量,传达美与善的信念。
生活中常常会有“舌尖现象”。明明知道的,在那一刻却讲不出来,只能讲,“就是那个、那个、那个……”这是信息录入大脑里,但提取失效。柏拉图有生动的比喻,说这好像是曾经把一只鸟(信息)放到鸟笼里(大脑),后来伸手到笼子里抓鸟,鸟在笼里东扑西扑,你怎么都抓不到。
点个赞!学英语的动力是什么?如何能坚持下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只是学习没有思考,容易迷茫,是有道理的。能复述出来,说明先理解透了,在大脑里再加工了。一次复述,是学习之后的重温反刍、思维升级,烙印更深。哪怕在不同次语音写作中,反反复复用不同的话,表述同一个正向的观点,都值得推荐。
厉害,已经不需要动力,内化成习惯。
日更是好习惯。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曾在四周的时间内,取消一切安排,每天从上午9点一直写到晚上10点半,每周七天,天天如此。固定的习惯,让他得以完成大作《长日留痕》。
写作即思考。童话大王郑渊洁从1986年开始,每天固定从4:30写到6:30,创造了陪伴“80后”童年成长的《舒克贝塔》《皮皮鲁和鲁西西》......有时候想想人家这么牛,是有道理的。你们看过郑渊洁的童话故事吗?
日更,分享新知,晒出思想。假设,半小时完成6000字,1个月将近20万字的产出量,1年将有200万字的想法被看见。若是再把优质的思想发布出来,好的内容能普度众生。之前从《钱钟书的学术生活》里知道,钱钟书留下的手稿有300个笔记本,可以出版50多本书,合计几千万字。想了一下,如果一生能码出五千万字,起码数量已经接近钱大师的级别;如果能码10千万字,也就是一亿字,已经超越了钱大师的字数。
国内比特币首富,每天雷打不动码3000字,再忙再晚回到家里,也是打开电脑完成这件事。其中很多内容直接变成他的付费专栏,超过20万的用户订阅。比我们厉害的人还在努力写作,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持续?持续写作,倍增时间,放大效益;持续写作,思维升级,温故知新;持续写作,助人助己,两美齐集。
当手指被划破有了伤口时,小孩子都知道拿个创可贴粘上。可是,心灵有伤口时,去哪里找药箱呢?别忘了,写作可以帮你。当你把事情的经过自由地书写下来——你是为情绪降温,把情绪毒素释放,把理智的大脑唤醒。你会认清人性的缺陷,与自己和解,与家人和解,与过去和解。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心理学方向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当你把负面情绪写下来,大脑的前额区域会受到刺激,杏仁核的反应随之减弱。而杏仁核正是产生情绪、识别情绪和调节情绪的脑部组织。
你是否有这种感觉,学习了一个新知识点后,道理似乎都懂,行动上却是矮子。因为我们常停留在表面的理解,表面上点头,表面上认可,可内心的大门还是紧闭的。所以在关键的时候,那个知识点没有及时跳出来。一句话,学过了,用不上。写作可以改变这种情况。在写作中,反复提及和展开某个观点,是和大脑做谈判,请求芝麻开门。告诉它,这个真有道理,一定要去执行!
我们会监督你的,有空发几个视频来学习一下,看来公社不仅是写作群,还可以是个音乐群。
从本质上讲,写作是自己出题、自己解题的过程。能用文字表达清楚的内容,一定是经过个人思考弄明白的。用自己的笔,一步一个脚印,解开难题之谜。在个体崛起的时代,作品的声音在强化。说一万遍自己有才华,拿出一个作品才不浮夸。单位可能倒,公司可能关,当这些标签撕下,能拿出作品才是真把式。思考在脑里进行,如雁过无痕。把思考用写作落在纸上,即成作品。文章是小巧的作品。当你完成第一篇,就像撕开薯片袋子吃下第一片,很难停下来。
好的作品会走路,在你睡觉之后四处奔跑,传播你的点子,擦亮你的牌子。它们将成为一个人的信用背书。人们或许一开始记不住多少,但肯定记住作品背后那“坚持”二字。
写成文章能把1份时间变出N份。而一篇文章给100人看和100万人看,你的投入时间都是一样的。科普作家万维纲老师在《万万没想到》中说,“我写这篇小文费时1小时......鉴于有将近400人通过谷歌阅读订阅了这个博客,只要你阅读此文的时间越过10秒,我敢说也赢了。”你和别人经历着同样的世界,因为写作,看到的却总是不同的画面。于无形中,生命的这条河变得越来越饱满,越来越雄壮,奔腾有力!这种感觉,如同一只在迷宫里行走的老鼠,走到这边发现一处奶酪,走啊走啊,不知道在哪个角落,又发现另一处,惊喜总在不经意间跳出。写作ing,已经在实践了。
最后,送给大家一段话,出自娜妲莉·高柏的《心灵写作》——写作就像修行、坐禅。喜欢就写,不喜欢也写;有灵感写,没灵感照写;快乐、痛苦、刮风、下雨都要写。一旦决定写作,不管外境如何,都要找出时间来写。写得好坏不重要,写出来的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坐下来开始做,有没有允许自己写到心底去。“写”这一个动作,成为我们唯一的目标。写出来的文字只是“写”这个过程的纪录而已。
江南深白:
每天早上英语打卡1586天,晚上练琴,现在增加每天写点文字的习惯。我想日更不仅是种刻意练习,更重要的是随时在想写什么的时候,会留心周遭的变化,总想写些文字带给读者启发,时间长了,感觉自己“三观”都写正了。
没有动力,就是一种习惯,不学不练一天觉得少点什么,会感觉烦躁不安。
《天意》的作者是位历史老师,《天意》获得科幻小说银奖。小说内容是非常好的。可能拍的时候瞎拍了一些,不是很让人难忘。应该是这个原因没拍好,闲着瞎看看还可以。
我以前想写一部大型玄幻历史小说——《天脉》。只想到一个名字,还没有结构和框架。
“三观正”是你的思想路线方针正确了,不会因为你日更或每天写多少文字而变正。
看郑渊洁童话故事长大的。
《天意》我也看了,不知是拍摄的原因还是市场需求原因,收视率并不高。穿越剧目前还是刘诗诗的《步步惊心》拍得有感情的成分。
风扬先生:
他还是这样把他的烟瘾戒掉了。最初的日更就是为了锻炼自己吧,这段时间就偷懒了。
至于过年嘛,用一句话——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关于牛年,当然是“往前走”。
写作我不太喜欢过于自我约束。
太厉害了,我觉得我每天能突破200字都很不容易了。
《简心》——我想,把一星河的光,一沧海的光,一春城的光,都装进你的眸子里,如此,你便可以,惊艳人间所有的时光。我想,把一星河的华,一沧海的华,一春城的华,都装进你的眸子里,如此,你便可以,倾倒世上所有的风华。想了千百次,念了千百次,我把所有的爱和朝朝暮暮,都化繁为简为一杯香槟,一束玫瑰,一颗心,一个你,在无涯的苍穹里熠熠生辉。
三、后记
广大优秀的简友们,经历了一场曼妙的头脑风暴后,你是否有对其中的些许文字产生共鸣或有更加精彩的论述在脑海中灵光浮现,欢迎在下方留言区域留下你的精彩观点和感受,同样欢迎优秀的你加入网文纵横公会之家,共同推进壹品创联建设发展,为简书注入生生不息的人气和能量,让你我行走在文字江湖中充满力量。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