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传奇的陨落。
当中国小提琴家盛中国先生优雅的琴声离开了音乐殿堂,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响起的时候,他的挚友、同事和学生们,依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和眼睛——那位不老顽童第一次放下了他手里的琴,在大家面前安静地躺下了,开始了一场永无休止的长眠。
9月7日晚,盛中国先生因病逝世,享年77岁。从此,琴声化蝶,天堂里奏响最美《梁祝》。
不能忘记,3年之前的那个9月,盛中国先生带着他心爱的小提琴,与小提琴家吕思清先生、陈曦先生,大提琴家朱亦兵先生,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先生相聚马奈草地,共赴“草地音乐会”之约。为纪念成思危先生,三代艺术家同台为大家演奏了《月光曲》《辛德勒的名单》《中国之梦》《马勒之约》《两地曲》等经典曲目。而今,他却成了那个被“纪念”的人。
不能忘记,那年马奈草地中秋诗歌朗诵会上,盛先生演奏的两首曲子,刹那间就将现场带入了诗境。那场表演得到了成思危老先生高度赞誉!
不能忘记,一次盛中国夫妇来到马奈草地美术馆参观范扬先生的展览,范先生忽然想起多年前参加盛先生家庭聚会后,即兴创作了一幅盛先生与夫人联袂表演的场景,并赶制了两幅版画,分别送给了盛先生夫妇和马奈草地创始人、董事长金锡顺。
更不能忘记,那次盛先生因病住院,金锡顺董事长得知消息后,急匆匆赶往医院探望。而这一次,却连一声道别的机会也没有了……
那些回忆,已成永恒。
13日上午,伴随着盛中国先生生前演奏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结束,我忽然听到那不可思议地安静中,一条生命之弦断裂的声音。微弱,却震耳欲聋。
从他诞生的那一天起,仿佛就扛起了中国小提琴事业的梦想。
1941年,盛中国年出生于音乐世家,5岁开始,随父学琴,7岁第一次公开演奏。195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6年后,充分显露出音乐才华的盛中国被国家选派赴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留学,并跟随世界小提琴演奏大师柯岗深造。
他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演出的3首协奏曲,开创了中国小提琴演奏史的先河;与小提琴大师耶夫迪·梅纽因合作,被其视为“演奏巴赫双小提琴协奏曲最好的伙伴”……一曲《梁祝》,更是被盛中国演绎得如泣如诉,哀婉缠绵,成为陪伴几代人的时代旋律。
“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他最放不下的还是中国的小提琴事业。”盛中国先生妻子濑田裕子说,他心中仍有许多“未完成”的计划——带出更多优秀的年轻演奏家,做一个不单纯比拼技巧而是比音乐修养的比赛。
盛先生一生爱琴如命。他共有60多把小提琴,其中最贵的一把琴,源自意大利,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然而,为了资助山区的孩子们修建可以自由奔跑的操场,为了资助更多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盛先生义无反顾地卖了3把心爱的小提琴。至今,由他赞助成立的贫困大学生助学基金已帮助200多名学生完成学业,走向工作岗位。
记得在2013年,中央电视台的《开讲啦》中,盛先生对现场的中学生们说,“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价值,有一天你们都会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可以成为非常优秀的人物。但你们永远要记住,这个‘小我’一定要跟‘大我’重叠在一个焦点上。这就是实现中华梦的动力!”而他一生,都在践行这个信条。
“人生就像一场接力赛。”特别关心年轻人教育的盛中国,生前反复叮嘱濑田裕子:“我们这一代跑完了,接力棒要交给下一代接着跑。”
如今,那位拼尽全力将中国小提琴推向世界舞台的巨人,那位为了下一代不顾一切的师长,真的交出了他手中的接力棒。我们只能望着他渐渐模糊的背影,告别,再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