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本解读
今晚听了这场含金量很高地讲座,有三个感触。
一是高飞老师的笔记。当高飞老师出现在屏幕前面的一张又一张,还有一张的笔记时,我惊讶了。一个已经造诣很深的前辈听讲座都是这样操作的吗?我很惭愧,我常常觉得自己记忆力不好,归咎于生二胎啦,繁忙没时间啦,诸如此类,没有想过自己今天的讲座前面十分钟一半的心思在孩儿的家长会上,十几分钟在床上躺着听——今天出去累了一天了,这个理由似乎没毛病啊,十来分钟去=拿着手机去一边听一边去找孩子了。至于笔记,基本上是没有的,其实自己花的时间远远不够,花的心思远远不够,才是记不住的原因。真正的学习并非是轻松的,建立刻意的有意义的联系才是真正的学习。
二是讲座的收获。十几年的经验而言,似乎没有太大的长进,因为都是“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没有深入去了解,所以上得很生硬很无趣,甚至怀疑和迷失——什么是真正得语文。因为缺乏自己心的理解,所以也给不了学生心的悸动。陈老师用了二十几个例子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解读,让我们恍然大悟——原来课文这么有意思!《田忌赛马》存在着很重要的条件是因为你预判了别人的预判,提取信息重要的一步,但不是最总要的一环,思考的方式才是。《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两句颠倒过来就不一样了,最后一句作者究竟预示着什么呢?梦中一般,是他期盼了很久的梦想吧?为什么这样期盼,他遭受过怎么样的打击呢?《桥》也教过了两三次,为什么故事发生在黎明我也讲过,但是确实没有想到一百多人为什么一百多人不是二十人,不是一千人。.........陈老师的个人解读和与原文的对比解读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更让我们深思的是,我们要解读“有什么”,更有解读“教什么”,哪些是可以教学生的,哪些老师要心里有数的呢?这更是基于实践的解读。“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为什么是这一瓢呢?
三是对比与补充。上个月也恰好听了张祖庆老师的文本解读,他的立足点是文学性文本的解读。也很有意思,有一些截图也和大家一起分享。
图片: https://uploader.shimo.im/f/BBZPjipbGaLmewBa.jpg!thumbnail
图片: https://uploader.shimo.im/f/HtBWKkSkQdI60qT8.jpg!thumbnail图片: https://uploader.shimo.im/f/ngqYFVtidEIfj7e1.jpg!thumbnail图片: https://uploader.shimo.im/f/WXl7Ko9ATWGsvovP.jpg!thumbnail
语文如歌,唱出自己声音才是动听动情的那一首。感谢所有的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