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周靠着断断续续的碎片时间读完了《认知觉醒》这本书,读完感想很多,这本书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很多提到的观点其实你的潜意识里面都有,只不过之前自己从来没有重视过,所以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也说明作者是真的用心写了。于是读完遂决定把想法都写出来,按照书中的意思,学习最终的形态是形成反馈,并且能够有效的输出,也就是作品意识,这样才能过说明真正把这本书上的内容学以致用,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了。
一、对于大脑的简单探索
用简单的话语来说,我们的大脑有三部分在控制着我们,他们分别是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在我们的进化过程中,本能脑最早出现,其次是情绪脑,最后是理智脑。本能脑和情绪脑顾名思义,就是他们的字面意思,我们肯定是更喜欢做一些能让我们心情愉悦的事情,做一些比较舒服的事情,比如打游戏,刷视频,这些事情会让我们暂时获得快乐,而理智脑则是我们那短暂的理智,比如有的时候也会有想要提升自我的时候,想要好好锻炼身体的时候,但是由于本能脑和情绪脑出现的时间比理智脑久远很多,自然最终理智终究斗不过本能和情绪,日复一日,终究没有能够成功改变。
其实说完这些,我们就应该可以释然一点,人性如此,所以我们很多时候躺平,畏惧困难就不用过于自责,只不过我们需要做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慢慢的去武装自己的理智脑,可以理解为让理智脑做一个管理者,而本能脑和情绪脑是他得力的下属,个人能力很强,理智脑负责管理,帮助他们统筹协调,但是并不会直接参与具体的实施过程。这个我觉得就是整本书都想说明的一点。
二、认知上的误区
这一节我想结合自己之前认知上的一些误区,加上书中提到的认知理论,来说一些让我觉得眼前一亮的地方。
1、制定目标的合理性
我是一个很喜欢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的人,比如自己专业上的学习计划,比如读书的计划,每次一到国庆节之类的长假,总是会提前罗列出这个假期需要学会的技术点,需要看完哪些书,特别喜欢把预期拉满,妄想着这次假期一天不休息,努力几天会变的更厉害,然后等自己真正开始学习的时候,同时又会经常出现一些比较耗费时间的难题,造成心理上的压力更大,最终结果自然是假期过完,发现仅仅只是开了个头,并没有任何正向的改变,我相信肯定很多人跟我一样。
这些事情我觉得大体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保证自己停留在学习拉伸区,避免进入舒适区和困难区:给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要合理一些,不过过于简单但是也不能过于复杂,要记住根据能力圈法则,人的能力都是满满的向外扩展的,不可能一步到位;
2,劳逸结合,保持专注:这两点是同时存在的,如果想要学习的时候保持专注,那就不能让自己变得太累,疲惫注定会导致自己的注意力以及思考能力下降;
3,更加专一的学习:回想之前,安排的计划种类很多,看计算机专业的书,看理财的书,现在看这本身就是有问题的,避免自己出现需要同时接受多种类型知识点的情况,对于目标而言,少即是多,最终的目的是完成目标,而不是制定目标的数量多少;
2、避免自己过于追求系统化
记得在上大学的时候,包括自己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不管学什么总是喜欢从了解原理开始,比如大学里完成作业的时候,有的同学会选择直接照着老师的代码例子去敲几遍,慢慢的去理解,但是我就喜欢先从各种细节的原理开始看起,不可否认,当到了后期的时候,理解原理是一件很必要的事情,但是开始起步的时候,难道理解原理真的特别重要吗,或者说不理解原理难道就不能开始下一步吗,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偏见。很多时候这一惊变成了一种执念,一种阻止我们进步的绊脚石。
所以看完这本书,我也知道了很多时候,刚开始起步不一定非要追求系统化,可以先做起来,避免这种思维上的执念。
3、目的和结果的关系
这点直接引用书中提到《刻意学习》里的一段话,“你觉得学英语没用,是因为你看不到生活中有需要英语的地方。只有英语好了,和英语有关的机会才会慢慢的出现在你的周围。你觉得学历没用,是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学习对你的生活轨迹能带来多少改变,你只是基于当时的场景,认为自己手里只是额外多了一张纸。你觉得锻炼身体没用,正是因为你不去运动,所以感受不到锻炼身体带来的好处”。
这句话给我的触动很大,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喜欢先假设如果我们这么做了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觉得产生的结果是有意义了之后我们才会决定去做,但是很多时候以当时的眼界,真的能够准确判断出结果如何吗,我想未必是这样的。
4、个人知识体系的建立
个人知识体系建立的真相是打碎各家的知识体系,只取其中最触动自己的点或块,然后将其拼接成自己的认知网络。
看完这点,跟我之前的认知可以说是完全想法,也是书中最触动我的一点,之前我总是喜欢把别人的观点以及思考方式原封不动的学习过来,哪怕我并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只是纯粹依靠记忆里去完成。现在明白了这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真正理解了才是属于自己的体系,比如看这本书,我就开始做出改变,我只罗列出能真正触动到我的点,别的哪怕再有道理,我暂时无法理解,我就先选择忽略。
5、作品意识
有了自己的东西,便一定要教授出去,教授和缝合会相互巩固,形成循环。书中有提到,教是最好的学,如果你不能用最通俗易懂的时候把他讲解明白,那就说明你还没有真正的理解。大道至简,能把所学用最简单的语言讲清楚,那才是真正的解,这也是我从现在开始尝试记录读书感想的目的。
之前我对这点也是存在认知误区的,我总是会有一种顾虑,担心如果我把我会的都给别人讲明白了,那我自己的竞争力不就相当于变相的降低了吗。但是现在想来,这其实是一个互相收益的过程,教出去的同时我也在不断的巩固提升自己。
三、开始行动
说完了自己的认知误区之后,接下来就是要做出一些改变了,认知上的转变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行动上的改变。
1、冥想
书中多次提到的一个方法就是冥想,每次花15分钟左右闭上眼睛,什么都不想,唯一要做的就是感受自己的呼吸,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精准的掌控自己的思想,我们肯定都有控制不住自己思想的时候,比如中午吃饭的时候会想着别的事情,并不是不应该想别的事情,而是哪怕你不愿意再想,你也没办法控制,他依然会继续。要知道大脑是可以通过后天重复的刻意练习变得更好的。
2、极度专注
上文也有提到,极度专注才能完成深度学习,获得更加高质量的知识。所以接下来我需要更加关注任务的拆解,以及让自己处在拉伸区,注意劳逸结合,可以尝试番茄工作法。
3、锻炼衔接脑力工作
运动可以让大脑长出更多新的神经元,这意味着运动可以在物理上让人变得更加聪明,但是同时也需要知道运动不是关键,运动之后的活动安排以及环境刺激才是关键,有效的模式是在运动之后进行高强度的脑力活动,这样做可以让新产生的神经元受到刺激,从而形成真正的神经细胞,让我们变得更“聪明”。
写在最后
现实和理论都已经告诉我们:懂得百点不如改变一点。真正的成长不在于自己懂了多少道理,而在于自己改变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