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面对宝宝发烧,做父母总会担心,
希望宝宝的体温快快恢复正常。
但有时候,出发点是好的,而方法却未必得当。
很多父母会采用民间流传着的一些错误的观念和方法给宝宝降温,
例如:酒精浴退烧,穿衣服捂汗。
其实,这些大众的方法恰恰与内科医生的观点背道而驰!
今天,严妈就来说说发烧这件事!
还记得上幼儿园以后第一个星期,小米就发烧了,那是她第一次发烧。发现的时候是晚上11点多。物理降温折腾了一宿,早上还有持续升温的情况,只好一早带她去了儿保,挂了号验了血配了退烧药,那一夜的折腾至今难忘。
孩子成长路上,一些小毛病在所难免。在很多事情经历过后,我们父母的战斗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但谨防经验主义!孩子犯点小病小痛了,我们很快就能反应过来:“给宝宝用点XXX就好啦!”但是,越是盲目自信的“老司机”,越有可能犯常识性的错误。
而为我们的错误行为买单的,别无他人,正是我们自己的孩子!
东莞一名1岁的男宝宝发烧,焦急的父母发现后,赶紧用酒精为宝宝擦拭。一瓶酒精差不多有1500毫升,父母在用掉了2/3瓶酒精后,孩子就出现嗜睡症状并马上昏迷。
因为宝宝暂时还不会说话,父母未能及时发现异样。待他们反应过来后,孩子已经无法自主呼吸,陷入深度昏迷。送到医院后,医护人员尽力抢救一夜还是回天乏力,孩子次日上午在医院死亡。
发烧就用酒精降温?很多人会觉得酒精挥发得快,能帮助发烧的孩子尽快散热。
但是这是错的!
错!错!错!
婴幼儿对涂在皮肤表面的酒精,有较高的吸收和透过能力。如果酒精擦浴时间较长面积大,皮肤大量吸收酒精进入血液,对于婴幼儿来说是很危险的,容易产生酒精中毒,严重者致使孩子因呼吸麻痹、重度缺氧而死亡。
另外酒精挥发得快,使得体表迅速降温,
孩子可能全身颤抖、抽搐,而引起体温的再次升高,更加危险!
发烧是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主要的原因还是受到了感染,感染了病毒、细菌,还有细菌产生的毒素,这些物质会作用于下丘脑调节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会让身体产热增加、打哆嗦、手脚发凉,然后体温就会升高。
体温升高以后,机体免疫力增加,也就是说清除这些感染病原的能力增加,同时还可以抑制这些微生物的生长,一般体温36.5-37度的时候,细菌会长的很好,如果体温到38.5度以后,这些细菌病毒就不会生长了。所以这就起到保护性的作用,对我们的机体是有利的。
发烧是有一个过程的,先是体温上升期,有发冷打寒颤等情况;然后会到高热持续期,体温较高,这个阶段千万别穿多了,很容易出现“捂热综合症”,之前发生过好多起给孩子"捂汗"导致死亡的案例;最后才是体温下降期,也是“退热发汗期”,汗出来了烧逐渐降下来。
根据美国儿科学会(AAP)的处理意见,我们可以给孩子洗温水澡,或用温毛巾轻轻擦拭来物理降温,减少衣被包裹,促进身体散热。如果宝宝出现了寒颤或哭闹反抗等行为,要马上停止。但一定注意不要使用冷水,冷水会引起寒战,反而增加体温;当然更不能用酒精了。初期,体温上升期不要用冰袋降温。
一般体温到38.5度以上才考虑用退烧药,选择相对安全的退烧药物。一般来说,布洛芬和对乙酰胺基酚都是对儿童来说相对安全的退烧药,布洛芬只能用于六个月以上的孩子,对乙酰胺基酚可用于三个月以上的孩子。3个月内的宝宝,无论是低热还是高烧,都应该及时看医生。
6个月以上的宝宝,可少量多次喝水(6个月内的宝宝可通过喝奶的方式),防止身体出现脱水。
2岁以下的孩子发烧超过24小时,2岁以上孩子发烧超过72小时,情况不见好转,应该去看医生。宝宝有其他并发症(惊厥、呕吐、腹泻等),且精神状态不好(爱哭、嗜睡、吃奶睡觉玩耍都受到了影响),别犹豫了,即使发烧度数不高,也要赶紧送往医院让医生来就诊!
严妈也是经历过几次小米发烧的,小朋友发烧家长揪心,但是发烧是人体自己免疫系统调节,我们无须过度紧张,正确对待!
发烧时,宝宝胃口会不开,可以多给宝宝吃流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例如稀粥、菜汤、果汁、鸡蛋羹等。
当然,整个过程爸妈们还要时刻注意宝宝的体温,当宝宝发烧温度越来越低,发烧间隔越来越久,且宝宝手脚变暖,出汗了,说明体温不会再上升,父母可以逐渐安心了。
最后,严妈还是要强调一下:如宝宝高烧超过39.5℃以上,精神较差,嗜睡或有惊厥等症状时,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