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第四章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阅读,首先明确,眼前书对你而言的价值——是资讯?是理解?
在几近无限读本与有限时间的冲突中,想要在单位时间内狂读N多本书是阅读者的狂想。也不是不能实现,你我周国的读书大神也比比皆是,令人艳羡。究竟怎样的读书方式与评判标准,才是可推广,可复制,让一个喜好阅读的人成为“有能力”“优秀”的阅读者呢?
我们大多数似乎都已经渡过了基础阅读时期(拿作者阶段性理论分析框架而言,此层次在中小学阶段完成),但真正拿起书本者,却未必得到“基础阅读”的精华——因为阅读者的某种局限,或读本本身,或阅读情境,或读书目的——对于基于作者思想立意、情感抒发的关键词句,基础概念一瞬间忽略了,在速度与领会方面,没有达到理想的平衡。这是每个阅读者在自身阅读第一个层次时应该觉察并尽量避免的。
检视阅读是浩瀚书海而不窒息的一个不得不训练的技术。首先,通过“指读”达到速读目的,克服常犯的“逗留”与“倒退”的情况,然后又不一味求快,根据自体实际需求,综合评判调整,长期训练;接下来,就可以去解决另一个问题:眼前这本书是读呢不读呢还是精读呢?
如果通过书衣(出版者的宣传内容)、书名页、作者介绍、目录页、序言、摘要、相关主题页、最后三页,这些浓缩主题信息的黄金宝地依然无法判定,那就用作者提出的“粗浅阅读”的玩法去解决问题吧——“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只读取理解的部分,忽略不懂的部分。在读第二遍的时候,你对那个顽固阻挠你的地方可能会多一些了解。
速读能够解决“时间”的问题,解决了“读”与“不读”的问题,为下一步解决“理解”的问题打下基础。
还是那句众人皆知的话:无论如何,先做起来,做着做着,路就通了。读着读着,书就通了,当然,还得是你对自身的阅读层次有理解并实践中加深认识才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