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手机对不对?这个话题本身就是有争议的。我妈昨天晚上跟我说小孩子不要玩手机,不能玩,说了一大推,就因为载宝喜欢拿手机给我们打电话。我听了之后是很反感的,我想到自己小时候父母为了不让我看电视用了很多办法:藏有线电视的线、拉闸停电、搬走电视机...一套组合拳下来最终也不见得我读书成绩有什么上升,我看了电视之后也不见得成绩有什么下降,反而电视机搬来搬去坏了好几次,光是维修费估计都能买台新电视了。
这可是90年代的事情,进入到21世纪,尤其是现在的新时期的20后,他们所面对的环境已经同30年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90年代出生的人,那个时候读书,有电脑和手机的家庭还是少数,大家普遍都没有,即便有,对新事物都持否定态度,不愿意接受,以为只要不玩手机、不看电视,小孩子眼睛就不会近视,学习成绩就会好,其实这两者之间根本就没有必要相关性,都是大人的一厢情愿。
2022年是二十大开局之年,我想现在的孩子一定要契合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物质文化已经很繁荣和富裕了,尤其是在杭州、绍兴,大多数家庭基本上在经济上面都比较宽裕,这样的时代,在配上信息化、数字化的城市战略,小孩子应该是可以看手机的,也应该会玩电脑。
敞开的玩和不准碰是两组极端,极端是干不出事情的。孔子说“过犹不及”,一件事情做的太过和没有做到位都是不合理的,儒家讲“中庸”这个概念,即便是放在今天还是有价值的,凡事都不能太极端。
早上开车上班,听了一本书《视角:鸟瞰与虫眼》,这本书题目就很有意思,鸟瞰就像鸟儿一样是从上往下看,就好像数据分析和整合,大数据就可以看做是一张鸟瞰图。虫眼就是从下往上看的视角,研究具体的人或者地方,以小见大,然后获得结论。
这本书里面,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就是青少年手机成瘾的问题。有一位叫博伊德的人类学家着手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问题,他进行了田野调查,然后花了几年时间融入到青少年群体,跟他们一起看手机,他要找出青少年看手机的背后逻辑是什么,他把大量青少年上网的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最后他得出一个洞见:青少年玩手机是渴望得到自由。
博伊德发现,青少年们的课余时间要么被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填满了,要么无所事事的呆在家里,因为父母觉得外面不安全。青少年的生活被家长极大地控制,于是网络空间成为了他们可以探索和游荡的地方。他们可以漫游在网络中,自由地安排自己要做什么,重新塑造自己的身份,不用受到家长的监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生活空间变小了,也交不到朋友,但是在网络世界中他们可以自由地驰骋,能够获得片刻的安宁和自由。
很多人,很多父母,都以为孩子玩手机是被新鲜、刺激的网络世界迷住了,但其实是大人自己被一些末节捆绑了,玩手机上瘾本质上是父母的问题,而不是孩子的问题,如果在现实中能够少控制孩子,多给一些自由的空间和出去玩的机会,尊重孩子的社交需求,孩子是不会沉迷的。要改变孩子首先父母就应该自己先做出改变。
荀子在《劝学》里面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学习和工作都要学会借助工具,自己踮着脚看,不如爬到山上去看,这样看的更清楚;靠自己的两条腿一天能走多少路?不如有马车十辆可以日行千里。
以前我们读书能用的工具是很少的,《新华字典》算是一个最常用的工具,现在不一样了,手机、电脑都能用,我们学习的途径增加了,学习的效率自然也会提高。以前我们说大家读书都是从同一个起跑线出发的,好像很公平,其实读书是不公平的,大家看起来是在一条线上,其实有些人开奔驰、有些人开宝马、而有些人只能靠自己的两条腿。学习从来就不是公平的,一方面考验孩子,一方面也考验父母。
玩游戏的人知道一款游戏有两种基本的玩法:氪金和开挂。其实读书学习都是一样的道理,氪金的人就好比读书开奔驰,他们请家教、一对一、补习班,得花钱,花很多钱,用金钱堆出孩子的好成绩;一种父母花不了钱,孩子只能靠自己稳扎稳打,于是开局的时候就被别人打成了狗,稍有进步也是步履维艰;这两种人我都不喜欢,在我看来,人需要有黑客精神,少氪金多开挂,很多人对开挂很不耻,觉得你就黑到系统里面一下子水平跟氪金玩家一样了,那大家花钱的意义在哪里,而我觉得黑客精神才是学习的正道。我们必须去专研一套学习方法,我们提炼原理,用第一性原理对问题抽丝剥茧,像黑客一样黑到学习的系统里,在同等单位时间里面提高效率。
黑客思维要求我们要会搭车,其实就是借力,通过新的技术、学习新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自我认知能力。《劝学》里面说要“善假于物”,善假于物的本质就是开挂。
孩子的学习和教育一直是每一代人最关注的事情,我们都希望孩子学习好,出人头地,但是很多时候是不能勉强的,对人也好,高压可能会在短期出成效,但那是舍本逐末,拔苗助长。美国有一种特许中学,他们主要为穷人家的孩子服务,这种中学对孩子非常严格,一举一动都要符合规范,于是从这里出来的学生学习成绩都很好,也能上不错的大学,其实中国的大部分学校都是这样的,问题是上了大学之后就不对了,这些孩子一进入大学就垮掉了,因为没有人管了,他们就不知道学习什么了,很多人甚至都没法毕业。严加管教,监督一举一动,每次都明确告诉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的确容易取得早期的成功——但是兴一利必生一弊,这样的孩子缺乏自主性。自主性是要自己能拿主意,自己去探索,大学也好,工作也好,只要走上社会,都需要自主性。强压孩子只能是权宜之计而不能成为路径依赖,如果经常用,最后是会被反噬的。有一些父母说孩子读幼儿园背古诗,孩子很反感怎么办?我在得到的一篇文章后面看到家长问这些问题。怎么办呢?作者回复:不背呗。就这么简单,学习不是强压就行了,死记硬背最后只会一点点耗尽孩子对学习的火焰,背古诗这种事情等上小学、初中之后有的是早自习的时间来背,小的时候玩就好了,不用背的。孩子小的时候,玩就是学习。
这一代人会利用很多工具,电脑和手机的基本操作一定要会,所以不要怕孩子上瘾,多给他自由度,多给他空间,他自然而然就不会沉迷。这是一个新时代,大人也要学会适应和改变。学习没有固定的套路,自己的孩子还得按照孩子自己的意愿来。
我们每次只要休息,都带载宝出去玩,去外面,去新鲜的地方看不同的东西,这也是学习的一部分,“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我们要让孩子有格局,有眼界,所以要多出去看看,荀子两千年前的话,至今还在指导我们的学习,好的知识,永远不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