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碎片学习 知识焦虑 付费学习 焦虑
这是个“知识”和“干货”满天飞的时代,许多人受困于“知识焦虑”,满世界寻找缓解焦虑的“灵丹妙药”,线上大课,线下分享听了不少,还是说不上有什么进步,而且有时候因为接触的太多,甚至导致越来越焦虑:“大咖”推荐的书还没有读完,又有新的书推荐;唯恐错过任何一条资讯,于是微信号订阅的越来越多,经常积攒上百条未读;各巨头CEO的演讲仿佛都有必要听听,每次听完都感觉受益匪浅,但又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学的越多,发现自己懂的越少,最终越来越焦虑。
知识焦虑是新一代中产阶级的专属名词,徘徊在温饱线上下的人没时间焦虑,而过了不惑之年的人已经对各种新新名词有很强的免疫力。最近几年“人工智能”的发展让很多岗位面临被替代危机,如今绝大多数新中产都在追求新知识的道路上一路狂飙,稍作停留就会被自己的焦虑折磨的辗转反侧。
焦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曾经从网上看到一段比较“接地气”的叙述:
你焦虑的根本原因,是急于过“标配”的人生。房子、车子、存款、婚姻、孩子……很多人迫切希望自己过上“标配”人生,于是,把生活过得像赶场一样,一旦完不成目标,就会陷入深深的焦虑。
这也只是表象,深层的原因是由于攀比,曾经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小圈子里,很容易找到自身优越感。但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速度加快,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大爆炸,成就了很多像任正非这样的非凡企业家。同时,由于互联网的信息泛滥,拉进了人们的距离,扩宽了眼界,也放大了差距:某农村小伙养鸡年入百万、某某大叔彩票中了头奖、年轻90后炒股成百万富翁、大学生宿舍创业拿到千万融资身价过亿……互联网上类似这样浮躁的资讯打破了中青年一代对于公平竞争环境的理想泡沫,曾经的优越感支离破碎,幸福感降低,焦虑随之产生。
大多数的焦虑症患者最终把自己的焦虑归咎于知识或能力的不足,于是获取知识便成为了排解焦虑的一个重要出口。碎片化学习、付费学习应运而生,石勇发表的一篇名为《知识焦虑:社会演化和“心理税”》的文章里对于现在的几种解决知识焦虑的“套路”进行了这样的总结:
第一种叫“心灵鸡汤”;
第二种叫“装专业”,有两个版本。A版本是某某大师做了一个什么什么实验,通过观察一群人如何如何表现,得出了怎样怎样的效应和原理。最典型的是“米尔格拉姆服从实验”。B版本是一堆时尚的名词,比如“跃迁”、“舒适区”、“高价值点”、“萃取认知晶体”、“认知的树状结构”等。
第三种披上了科学的外衣:就是你做了什么什么,然后又某某学家通过实验,发现是因为你大脑里的激素、神经元、电化学有了某某反应。比如,多巴胺分泌了,你才有爱情。
第四种套路叫“故事鸡汤”,有一个什么什么故事,谁谁谁干嘛干嘛了,他如何如何,于是,道理是A不是B。
对于当下的知识分享乱象说的很是犀利,但如果把所有的知识输出者都一棒子打死,那也就不会有进步了。在我看来,知识的学习和分享都没有错,只是由于目前网络上分享出来的知识体量已经非常臃肿,由于输出门槛较低导致知识的含金量良莠不齐,碎片化严重。但即便如此,只要学习者掌握了合理的方法,虽然面对的是碎片化知识,也依然能够对知识进行系统化整合。
碎片化学习最大的问题,就是由于提供的信息散乱无序而无法让学习者建立完整而牢固的知识体系。知识的积累其实就像搭积木,如果我们要搭一个城堡,那我们就要保证收集的都是组成这个城堡的积木,如果我们手上的积木分别来自于动物、车、娃娃,收集的再多,只会离我们的目标越来越远。
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里提到:在学习任何领域时,第一重要的事情是原则(principle),第二重要的事情是方法(method)。 某一点孤立的知识毫无用处,原则和方法是一切。
碎片化学习其实就只是在吸收无数“孤立的知识”,你以为充分利用了时间,事实上却是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碎片化学习的反面是系统化学习,系统化学习需要专注,需要联想,需要记忆和应用,最终的目标是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美国殿堂级的广告人 James Webb Young 在《创意的生成》一书有一段精彩的诠释:
产生创意背后的一般原则有两个。
第一个已经被柏拉图完美的解释过了:一个想法无非就是旧元素的新组合而已。这可能是关于创意最重要的事实。
第二个重要的原则:我们把旧元素重新组合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发现关系的能力。我怀疑这是在产生创意时,不同人之间的最大差别。 对一些人来说,每一个事实都是相与分离的知识。对其他人来说,它们在一条知识链上紧密相连。
对于真正获得知识的人来说,知识从来不是碎片化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相关,真正的学习不是在脑海中填鸭式的补充信息,而是持续完善已有的思维结构,最终形成饱满丰富的知识系统。
明白了系统化学习的重要性,接下来就是给我们的学习制定一个可行计划。
雷昂纳德·伯恩斯坦说:为了实现伟大的目标,我们必须做两件事:制定计划,然后给自己相对紧迫的时间。
我们在学习中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重战术而轻战略。或许因为我们被“执行力”洗脑的太厉害,总觉得做一件事最好的方法是“马上执行”,而往往忽视计划的重要性。获取知识的第一步就是制定计划,包括对自己现状的分析,个人发展方向的定位,如何达到这个方向,需要花多少时间等,这些都考虑在前,才能确保不会进入“狗熊掰棒子”的套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少走弯路才能真正提升效率。
做学习计划的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要实事求是地设定目标,避免好高骛远;如果你现在是一名没什么家庭背景的普通一线职员,你要明白你天天看CEO的战略理论演讲对你目前的境况改善毫无用处,岗位专业技能的提升或许更适合你。二是要符合个人发展定位,方向明确。就像搭积木一样,我们要有目的性地收集积木的组成部分,你的目标是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就要更多阅读经典的管理类书籍而不是花大把时间学习具体的基层岗位技能。
其次就是学习的执行,像雷昂纳德·伯恩斯坦说的那样,在计划之外给自己一个紧迫的时间点,一步步完成自我提升。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排除日常的信息干扰,保持专注,比如关掉不常用APP的通知、减少和目标无关的信息浏览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愿大家在2018年能够逐渐摆脱知识焦虑的困扰,真正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