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0月1日。
(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都知道,这句话说的是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究不够完善,想要透彻的理解知识必须要亲自实践。这句话存在一种假设,那便是实践之后一定可以对事物有透彻的认识。然而,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只是,“躬行”的时间长短,没有统一的定论。
进一步说,“躬行”的意义是相对于“纸上得来”而对比存在的,所以也容易陷入误区,认为实践大于理论。
事实上,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漫无目的,毫无章法,就像蜘蛛结网。然而,一旦实践有了理论的指导,则目标明确,方向性强,不断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认识,不断总结先进经验,使得实践出真知。这样的真知,是合乎检验的,存在普遍性的规律,所以又可以抽象为新的理论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思维便是在这样的螺旋式上升中得到发展的。
(二)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要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这句诗最先使我想到的是打磨作品的艰辛历程。譬如备好一公开节课,出好一期校刊,抑或是写好一篇文章。
然而,现在的我看到这句古诗,想到的是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在这一个月里,教师苦心孤诣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可还是存在落后的学生。在不断的观察中,发现只要把正确的方法一以贯之,很大程度上暂时落后的学生也是可以跟上来的,有些学生可能思维不够敏捷,学习的知识背景不够广阔,抑或学习习惯还停留在较低的层面上,凡此种种,都说明教师的教学方式要能适应学生。况且,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要有信心,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句诗告诉我们,高度决定视野。最近感受很深的,是备课要有眼界和高度。
同样的知识,教参上的只是一般性的提示,而其他资料则更是“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把知识割裂开来解释,缺乏不同知识间的连接和联系。譬如《分与合》的课,导入却是1~5的数序。这样的导入,与新知缺乏关联度,也没有很好的做好导入时该有的铺垫的工作,更没有找到知识的连接点,使得课堂上学生学习之后知识的迁移有路径和确保顺畅。所以,这样的导入毫无意义。
这段时间,看完了郑英的三本书《教育,可以这么生动有趣》《课堂,可以这么有声有色》《教育,向美而生》,感触甚深的一点是作者独具匠心,总能使每一节课精彩纷呈,每一个日子熠熠生辉。对自己最大的启发是,要坚持学习,有深度才能发展出高度。
所以,备课的时候,我们要有整个学年的广角思维,密切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是学生的学习不断层,连续性好,获得可持续发展。
202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