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对我来说是一个丰富而又充盈的学期,我有幸参加兴成长计划的培训,与那么多的老师一起在线学习,一起提升自己,在这里我寻找到了那份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喜悦。
自工作以来,虽然我自以为精心设计了每一堂课的教学,而且还利用午休时间亲自为学生补课,不惜花大量时间为学生复印大量练习,可是无论是课堂教学气氛,还是学生学习的效果都很使我失望。常常是我在讲台上热情洋溢,绘声绘色地讲,而下面的学生却听得恹恹欲睡,更有甚者竟开了小差,自得其乐。我很愤然,常常慨叹;如今的学生怎么了,我这么卖力,可他们却不买我的帐。
自从参加兴成长计划的培训才幡然醒悟:如果教师把全部的注意力都用在自己关于教材的思考上,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想里,没有以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而是一味照本宣科,转述教参,那么语文课魅丽何在?特别喜欢时老师上课中所说的“阅读,让我们遇到更好的自己”
记得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曾列举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
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再来看看我在教学中的一个案例吧:为了备好《春》这一课,我认真而又细心的翻阅了我手头教参资料,避免遗忘,我在课本上密密麻麻地抄满了教参书上分析的内容。上课了,我以饱满的热情,津津乐道地转述“教参”,孜孜不倦地“传道授业”。一开始一切进行得很顺利,学生在听讲,在思考,可15分钟之后呢,有的学生目光已瞥向窗外;窗外操场上有两个班在上体育课,学生的眼神里充满了无限的向往;有的学生把手中的笔不停的转来转去,多么单调乏味的游戏呀,可他却玩得入迷;有的学生眼睛盯着课本,思想却开了小差,专心致志地溜起号来;有的学生表情有些漠然,对所学知识麻木不仁,漠不关心,大概只有下课的铃声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吧。为了扭转时局,我把课前精心准备的问题列出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学生们兴奋了起来,顿时课堂似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学生们都在热火朝天地忙着整理答案,但我发现他们并没有真正地讨论与思考,忙碌中还有些诡秘。我仔细观察,发现学生在偷偷地从资料中寻找答案。我拿过来一看脸顿时红了起来,学生用的参考书和我用的参考书是一样的呀,学生手中一本本的参考书,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是的,学生早已发现了我的“秘密”了。
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却不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如何让课堂因你而精彩呢?我认为首先作为教师不能照本宣科,一味转述“教参”,而应读书、读书、再读书,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材宽的无可比拟的时候,课堂才能真实有效以至高效。
这两个对比鲜明的案例,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思想教育之门。“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努力读书吧,读书是课堂的源头活水。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一样,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知识,心智才能更加敏锐,思想才能永远活泼,才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么你的课堂会充满生机与活力,你的课堂才会更精彩。
本次学习让我对自己的要求又提升了一个高度。“兴成长,心成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