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也是一个痛心的故事。它通过巡山队员保护藏羚羊的过程,讲述了人在绝境中的生存、挣扎和人与自然的相互抗争。看完了可可西里,了解可可西里之后,也许每个人都能悟出些什么。
《可可西里》以天葬开头,以天葬结束,这种处理方式表明,这是一部关注死亡的作品,也是一部见证死亡的作品。生命的转世,生死的轮回,无一不是人类永恒的死亡主题。这是一部关于信仰的史诗,一个戈壁滩上铁骨铮铮的男子汉的绝唱。
《可可西里》从“巡山队追捕狩猎者”这一故事开始讲起,穿插着可可西里瞬息万变的气象环境。记者尕玉以"第三者"的身份跟随队员进入藏区,成为巡山队一员,直到亲眼目睹队长日泰死于偷猎者枪下。那一幕幕情景震撼着尕玉的心,也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巡山队员向死而生,用生命诠释着存在,道德和信仰。可可西里的土地上,藏羚羊,土地,生命,每一个,都值得被尊重。
01 第一颗催泪弹:巡山队员向死而生的精神
镜头一:一只老鹰飞临,紧接着是一群老鹰,然后是强巴干净赤着的背,天葬师挥起刀……
人类无论从哪一辈开始,都在说万物平等,而人类无论哪一辈,都一直遵循着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规则。当藏羚羊伴着一声枪响倒下时,我们心头为之一振,忍不住为藏羚羊掉下眼泪。
巡山队队长日泰说,“我们藏族人吃肉,刀口是对着自己的。”这句朴实无华的话,代表了生活在大西北的一个民族,他们世世代代守护着一方水土,并用家族,用生命,用尽全力去守护这片土地上的一切,人、物、河流、山川、羚羊等等。
他们用我们听不懂的语言叙述着,交流着,用自己的真实和真诚活出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说个老实话,每次巡山到了最后,发疯一样的想出去,见到公路上的灯就像见到家一样,可下去没两三天,又想着可可西里。
就是这样一群可爱的人,把感情深深地投放在可可西里这片神奇的大地上,这里苍凉,孤单,寂寥。
我们实在是想象不出,也无法理解,生活在大西北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寸草不生,人烟罕至的地方如何一辈辈生存下来,用坚定的信念守护着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在我们藏语中是美丽的青山美丽的少女,这片土地上生活的的人,都有同样的爱和情怀,爱脚下的这片土地,爱土地上的一切。
记者尕玉在这个人类生存的的可可西里,目睹了一幕幕人类与自然的抗争。
首先,藏羚羊保护站的巡山队员被盗猎人枪杀。那一声枪响,击碎了作者尕玉的心,也击碎了观众的心,在亡徒面前,生命脆弱地不堪一击。
其次,盗猎者逃走后留下的嶙峋白骨的藏羚羊,这一大片一大片被扒光皮的藏羚羊的死尸,让队员们心情落入谷底,就像是看着自己的亲生孩子被杀害了一样。
最后,巡山队员,在追捕凶手后夺回了一部份的藏羚羊皮毛。那是伤痕累累的心在滴血,那是一条条藏羚羊的生命。
每当巡山开始,队员们在出发前都会互相拥抱,大家心照不宣,这可能是一场有去无回的出发。没有太多煽情,拥抱过后就是离别,拥抱之后是义无反顾地去面对,哪怕已经知道结果,这是向死而生的勇气和胆量。
离别不仅让巡山队员潸然泪下,也是催动观众眼泪的第一颗催泪弹。
02.第二颗催泪弹:巡山队员始终坚守初心
镜头二:偷猎者的帮凶马占林久久地站在日泰静默的尸体旁边,不远处是正在离开的他的同伴,在远处是静默的山峦……
在利益面前,生命的价值永远都是那么弱小无力,日泰和队员们一直在寻找猎杀藏羚羊的幕后主使。幕后主使是为了猎取更多的财富,而普通老板姓仅仅是为了生存,不得已而为之。气候突变,环境日益恶略,不能种地,不能放牧,可是人要生活,没办法,他们成为了偷猎者的帮凶。
马占林成为偷猎者的帮凶,是因为“草地变成了沙漠,牛羊都死光了!”因此,面对生存无奈,也无辜的马占林一家四口,只得沦为偷猎者的帮凶,这句话中有多少无奈和凄凉。
日泰带领的巡山队成员是自愿组成的,他们的经费来自于抓住的捕鱼人的罚款,经费缺少时,偶尔卖皮子;冒着生命危险去追偷猎者头目,最后,日泰被偷猎者打死。日泰是一个英雄,是一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
巡山队一个队员在风雪绝境中扎寨三年,没有一个偷猎分子从那里经过,这是一份坚守,这是一份承诺,为了保护可可西里,为了保护藏羚羊,他们甚至把藏羚羊称为“我们自己的羊子!”
这句话,是誓死要保护藏羚羊的誓言,这是热血青年的崇高使命。
第二次,我们为这些小人物潸然泪下。
03.第三颗催泪弹:大自然面前人类是那么弱小无力
镜头三:刘栋眼睁睁看着流沙一点点吞没自己,生命一点点消逝
巡山队的小人物刘栋,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热血青年,他可以毫不脸红地伸手向女友要钱,随后用这些可怜的钱去拯救他的队友们。从镜头中我们看到,当刘栋载着一车救济物品赶去沙漠抢救战友时,被流沙一寸一寸埋没于流沙中。
天,漫无边际,刘栋缓慢陷入流沙,恐慌还是镇定,我们无法得知,所有的一切都无法阻止生命无情的下陷,他唯一能做的只是眼睁睁看着流沙一点一点把自己吞嗜。漫无边际的沙漠上,他去向谁呼救,一个人活生生的人就这样一点点消失于无形,流沙将刘栋埋没,镜头下的沙漠又恢复了原有的模样,就像刘栋从来没有来过这里。
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地渺小而无助。
《可可西里》中的每一个人,随时都在生和死之间徘徊:缺氧、缺粮、枪战、流血、风雪……这些恶劣的环境,生和死的距离在残酷的生存条件下变成了邻居,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在哪里。强巴的血溅在少年的脸上,好久他都回不过神来;马锐一枪被打在动脉上,临死还在说“大叔,救我”。死神如同时间的流沙,一点点吞噬了刘栋的生命……
第三颗催泪弹又一次让我们泪流满面。
04.《可可西里》已经受到了重视和保护,这是每一个巡山队员所希望的,藏羚羊又回来了。
记者尕玉回到北京,写出了让世界震惊的报道。由于这篇新闻报道,中国政府在可可西里设立了国家自然保护区,并成立森林公安机关,目前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已回升至3万余只。
日泰的队员中,伊西是青海师大的学生;巴丁在玉树的木材检查站工作;刘栋以前开出租车,阿旺当过兵,桑吉是牧区来的……就是这么一群各行各业来到巡山队的队员,带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带着对这份工作的热情,毫无抱怨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这是一群伟大的灵魂。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一种选择;明知有难而赴之,是一种精神。
巡山队员的有强烈的责任心,人是社会的人,人注定要在社会中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这是做人的义务。有些事情需要一群人这样做,虽然时时面临死亡,但是依然义无反顾,这是强烈的责任意识,也是勇气。
结语
导演陆川说:“可可西里,是天堂,是地狱,还是见证生命与信仰的圣地!”
镜头中这一群巡山队英雄,为了保护藏羚羊奔波卖命,他们冒着生命的危险工作,也许他们并不如一只藏羚羊活的轻松,可是他们却背负着崇高的理想沉重的责任艰难的生活!
李泽厚评价《可可西里》“是中国电影美学的革命”,中国哲学家赵汀阳在《可可西里的最后一枪》里也将《可可西里》的品质归结为“真实,且有力量”。
可喜的是,正是因为这样一部良心之作,引起了有关部门重视,采取措施挽救了珍惜动物藏羚羊。而我们也期待更对的良心之作面世,唤起大众更多的生活热情和希望,我们的眼泪不会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