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电影,你一定得看。
豆瓣8.7,烂番茄94%。
几乎每家2017十大佳片都有它。
目前已在国际横扫三十多个奖项。
就在今天早上刚刚结束的金球奖,它已拿下最佳影片、女主、男配、剧本四个大奖,妥妥第一赢家。
直说了吧,已经有不少人打包票,它将是今年奥斯卡最佳电影。
来了——
《三块广告牌》
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
是时候记住一位“鬼才”导演——马丁·麦克唐纳。
他是Sir私藏的心头好,作品不多,部部精品(前两部分别是《杀手没有假期》《七个神经病》)。
马丁·麦克唐纳堪称爱尔兰版昆汀·塔伦迪诺。
这哥俩的共同爱好是,话痨鬼兼暴力狂(Sir以为还有懂音乐,会用音乐)。
以《七个神经病》为例。
开场,两个黑衣杀手,准备杀人。
一边瞟着路过的美女,一边叨逼叨,如何才能准确无误地射穿目标眼睛。
嗯,好杀手靠什么?专业。
呵呵。
下一秒,西装男后面突然出现一个红面男。
他大摇大摆地走来,不发一语。
走到西装男脑门后面,砰砰。
哈哈。
真正牛逼的杀手,得先有杀气。
这就是马丁·麦克唐纳与昆汀,这些“鬼才”导演的特征,他们从不依附格式化的套路,他们举重若轻地表现出的,是这个世界荒诞的真实感。
《三块广告牌》,更是把这种静水流深推向极致。
(注,以下有小部分剧透,不影响观感)。
密西西比州艾宾镇外,一条人烟稀少的小路,竖着三个广告牌。
因为人烟稀少,这是三个被荒废的广告牌。
一天,镇上一位中年女人路过,她叫米尔德里德(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饰),她一下子就看中这三块广告牌。
米妈跑到广告公司,要租。
米妈还问,广告牌上的文字,是不是有禁忌,比如不能直接爆粗之类。
我猜不能写诽谤人的话
还不能写“操”“日”“婊子”
很快,三块广告牌重新被用起来了,每个广告牌上面分别刷着一句话,连起来是——
强奸致死
凶手依然逍遥法外?
怎么回事,威洛比警长?
原来,米妈的女儿七个月前,在这条人烟稀少的路上被强奸、杀害了。七个月过去,警察对凶手还一知半解,甚至,有放弃调查的迹象。
可怜的米妈当然不同意,她要用三个广告牌提醒警察,赶紧给老娘动起来。
她这样做对不对?对。
你支持立上广告牌吗?当然支持。
但镇上的居民不是这么想。
他们对米妈把“过错”归结到威洛比警长身上不满。
威洛比警长是谁,一个兢兢业业工作的好警察。
开场一个细节,就点出他的敬业。
感恩节,警长和家人一起吃饭,手机来电,警长的老婆看了看,开始摇头:“不,不要接”。
可见,这种节日来电,不是第一次了。
我们的警长在犹豫了之后,还是拿起了电话。
可见,他“牺牲”家庭,也不是第一次。
同样的,对米妈女儿奸杀案,威洛比警长不是没有努力过,他已经搜集到犯罪分子的DNA,并把镇上有案底的犯罪分子DNA都匹配了遍,但,还是找不到。
他还能怎样?——
把镇上的青壮年都抓起来检验DNA?如果犯罪者不是青壮年呢。
把镇上所有男人的都抓起来检验DNA?如果犯罪者不是本地人,只是刚好路过小镇呢?
把全国男人都当作嫌疑人……
显然,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使人力做到,法律也不允许。
更更重要的是,威洛比警长已经是胰腺癌晚期了,他只有不到一个月的生命。
威洛比做错了什么吗?没有。
那你支持拿下广告牌吗?当然也……支持吧。
《三块广告牌》的精彩正在于它的两难。
——威洛比之后的故事更把这层两难推向更揪心的困境。
说白了,这不是一个理直气壮的,善恶分明的故事,这是一个模糊了善恶,甚至是非难辨的故事。
这是一个真正正正,发生在人间的故事。
必须承认,今天,我们目之所及的故事,绝大部分都充满势利的恶意——要不就是以虚构的矫情,给你强灌心灵鸡汤;要不就是强煽民愤,把正义扭曲成情绪炸弹。
大到民生,小到一篇评论,几乎都能用几个字对应,粉,黑,洗白……
但真正的故事哪能用三言两语概括呢。
出轨当然不对,但如果我告诉你,出轨的那个人,长期经历家暴呢。
杀人当然该死,但如果我告诉你,杀人的那个人,她的妈妈在眼前被陌生人凌辱好几个小时呢。
无需急着对号入座,这种“事理和情理,法律和人情”的对立,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但也正是在这些“正确和正确”的对撞中,我们才对现实,才对人,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影片的这一幕相当生动——
警长威洛比的牙医朋友因为看不惯米妈穷追猛打,想为警长出头,谁知偷鸡不成,被米妈用牙钻在手指钻出一个洞。
牙医决定起诉米妈。
米妈被带到监狱,警长威洛比负责招待她。
两人针锋相对——
后者笑前者没什么钱,付得起这个月付不起下个月,过不了多久广告就会撤下来;前者则反击,老娘自己的钱,爱怎么花,就怎么花,有这闲工夫笑不如赶紧去抓强奸犯。
怼着怼着。
突然,警察一口血喷到米妈脸上。
米妈什么反应?
麦克多蒙德这表演太到位了
她惊慌失措了,惊慌失措中,甚至带着一丝怜悯。
难道不是?
即使我们再不爽一个人,但当这个人在我们面前“死去”,我们还是很难高兴。
再恨也不会只有高兴。
正是这种对恩怨分明的叛逆,让这部电影,这部电影里人物活过来了。
里面的每个人,都让我们爱不起来,又恨不下去。
米妈当然是可怜的,但你看看她这臭脾气,儿子的同学往她车上扔易拉罐,她下去问是谁干的,问不到,于是,狠狠地撞了同学裤裆,不论男女。
这,让儿子以后怎么在学校交朋友。
警察迪克逊当然是可恨的,他动不动就爆粗,还常常以公权泄私愤。
但你看看他的过去,父亲早逝,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毒舌,他从小活在一个缺爱的环境里。
他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因为不暴力,人们可能看不起他。甚至(因为他是同性恋)欺负他。
这种可怜又可恨,可恨又可怜的矛盾情感,正是对每个人生存状态最写实的呈现。
看到最后,你会发现——
《三块广告牌》是一部冷酷的电影,每个人都活得像石头一样强硬。
《三块广告牌》又是一部温柔的电影,拨开坚硬的乱石堆,它通向的,是每个人苦苦摆脱但又如影随形的恐惧和懦弱。
导演马丁·麦克康纳曾在受访时,说过他痴迷暴力的原因:
暴力具有一种奇异的功效,它能使我笔下的人物重新面对现实。
Sir是这么理解这句话的——
低级的暴力加诸别人,高级的暴力指向自己。
因为现实是块硬骨头,我们每个人只有硬挺着,才啃了它。
也因为现实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硬骨头,所以,在你拿起它打别人时。
麻烦留三分力。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阿拉灯神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