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经因为某件事情或者某个人而感到遗憾,如果你曾经也对生活感到无可奈何,那么这样一部电影很适合你。如果你曾经被人伤害过甚至也伤害过别人,如果你曾经与全世界对抗毫不妥协,那么这样一部电影很适合你。如果你在体会自身痛苦的时候,怜悯了那些被你给予痛苦的人,你突然明白,所谓的与全世界对抗,也不过就是伤害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甚至擦肩而过的陌生人,那么这样一部电影很适合你。
如果你看了上面一段,当然可以以为这只是一点心灵鸡汤,对人生毫无帮助。然而《三块广告牌》要讲的故事,绝对不是轻松的、愉悦的、励志的鸡汤。它从“奸杀惨案”开始,里面充斥着暴力、癌症、死亡,但它绝不黑暗、压抑、绝望,反而有一种美:一种在彼此伤害之后焕发出的彼此鼓励、彼此理解的人性之光。这个电影是美的,一点不错,不仅仅是故事带给我们的美感、也是表现手法带给我们的美感。想说清楚这个问题,要从头说起。
开篇:三位主人公
故事的女主人公米尔德里德·海耶斯(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饰)是一位女儿惨遭杀害的母亲,凶手一直没有抓到,她觉得是警察无能,就在一条公路旁边废弃的三块广告牌上贴上了三条标语,而且被当地电视台采访,希望给警察施压,尽快找到凶手。
How come Chief Willoughby?( 威洛比警长怎么?)
And still no arrests?(还没抓到凶手?)
Raped while dying(惨遭奸杀!)
威洛比(伍迪·哈里森饰)是一位身患绝症恪尽职守的警长,他时日无多,很想安安稳稳地过完人生的最后几个月,当他知道公路旁边三块广告牌的时候,他找到海耶斯聊天,案子没有匹配到有案底的人、也没有目击证人、物证,希望她能明白,很多案子就是再尽心尽力也是无能为力。
然而海耶斯因为丧女之痛,完全不能理解警长的处境,甚至愤怒警长在这跟她浪费时间。威洛比警长最后说他患有癌症,海耶斯却一脸冷漠,似乎警长在她面前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只是一个抽象符号,一种职位。
迪克森( 山姆·洛克威尔饰)是警长手下的一位警员,他冲动暴躁,有暴力倾向,遇到不爽的时候,就想暴力解决问题,当他看到三块广告牌的时候,第二天就想打广告公司的负责人。
整个电影的故事就围绕三个人展开:米尔德里德·海耶斯、威洛比警长、迪克森警员。警长是一种更完美的存在,他认真工作,获得的全镇的认可,这点可以从牧师、医生的口中得知。海耶斯和迪克森多多少少有些相似之处。海耶斯是什么人的面子都不给,怼牧师、怼医生、怼前夫、甚至怼学生。迪克森是谁都想打,打广告公司的负责人、打酒吧里的酒鬼。警长就在他们两个之间,他劝海耶斯案子无能为力,海耶斯不听,他劝迪克森不要打人,迪克森不听。可是真的当警长自杀之后,海耶斯和迪克森都哭了,他们开始理解警长的处境了。海耶斯终于明白三块广告牌不能找出凶手,迪克森因为打伤人被开除之后思考起怎么做一个好警察。最终海耶斯和迪克森相互理解,一起驱车前往爱达荷州开始了新的人生。
矛盾的导火索:警长自杀
威洛比警长在第一次与海耶斯谈话之后,又开始研究起海耶斯女儿的案子,当然还是一无所获。因为三块广告牌的事件,镇上的人都认为海耶斯的做法对警长不公平。海耶斯在看牙医的时候因为冲突割伤了牙医的手指,随即被牙医起诉,她被带到警察局。在警察局,警长和海耶斯再次聊天,就在聊天正在进行的时候,警长突然咳血,喷了海耶斯一脸。这一次,海耶斯完全被震惊了,“癌症”这个词不再是陌生的医学词汇而是脸上滚烫的鲜血和舌尖辛涩的味道。她开始有点理解警长的处境了。
警长被送往医院之后,并没有住院,而是很快就出院了。这点我能理解,人在绝症面前,不想把时间浪费在医院的病床和化疗上,尤其是只剩下生命最后的几个月。警长面对妻子还是有说有笑,这只是理性让他必须坚强。在病魔面前,硬汉也有脆弱伤感的一面,独自一人的时候泪水也会夺眶而出,这一幕看得尤为感人。
就算内心再痛苦,警长也会在亲人同事面前表现的坚强,一天下午,警长就像往常周末一样带着妻子和女儿们出去游玩,开开心心玩上一整个下午,然后回家哄女儿们睡觉和妻子甜言蜜语,之后开始清理马厩。这是多么温馨又多么普通的一个下午,然而在警长看来这就是天堂一般的生活。谁也没有想到他在马厩外面开枪自杀,结束了一切的痛苦,让人生永远停留在那个他深爱的下午。
冲突的高潮和转折:两场大火、两次打架、两场相遇
警长死亡之后,故事开始进入高潮和转折。
警长的死给迪克森和海耶斯都带来了变化,迪克森和海耶斯之间的联系也变得更加紧密,在矛盾爆发之后,他们竟然相互理解了。其中有六场戏,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误会、冲突和转变。
大火1:警长死后,给海耶斯留了一封信,信上说自己的死和广告牌没有关系,真心希望最后能够找到杀死她女儿的凶手,并且支付了下个月广告牌的租金。镇上的人可能会误解警长的死是广告牌给了太大的压力,警长在信中却说自己想把最好记忆留住!海耶斯感动的落泪!
然而当天晚上广告牌就被烧,她极力去灭火,哪怕是已经来不及了,她还要努力去做,从眼神中可以看到她对寻找凶手的执着以及对自己无能为力而感到愤怒的泪水。
大火2:海耶斯一直觉得广告牌是一个不明事理的警察烧的,第二天晚上她就去警察局放火,她在扔置燃烧瓶之前还特意打电话到警察局,就是怕里面有人,可是她不知道迪克森正在警察局里带着耳机读警长给他的信,就这样打了几次电话无人接听以后,她扔置了几个燃烧瓶烧了警察局。当迪克森正在读着警长信的时候,他被大火包围了,最后冒着大火用衣服裹着海耶斯女儿案子的卷宗冲了出来。当海耶斯看到这一切之后,她震惊、感动、懊悔、落泪。这一刻她彻底明白,警察不是对她女儿的案子毫不关心,迪克森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保护好卷宗。
两场大火,完全不一样的大火,广告牌被烧,海耶斯愤怒!火烧警察局,海耶斯懊悔!终于在两场大火中,海耶斯慢慢开始变得包容,开始理解他人!
打架1:警长死后的第二天,迪克森还像往常一样在办公室听听音乐,混点小日子。当他得知警长的死讯,异常悲痛,抱着同事痛哭,这种痛苦难以接受,最后化成愤怒,他认为是广告牌的错。他怒气冲冲地闯到对面的广告公司,把负责人雷德痛打一顿并从2楼窗户扔下。
此时的迪克森还是一个容易冲动,有暴力倾向,做事不考虑后果的警察,当然他当天就被开除了。
打架2:迪克森被开除之后,第二天晚上回警察局拿警长留给自己信,警长在信中说一直相信他是个好警察,因为他内心深处仍然是正直的,只要少一点冲动,多一点思考,他就能成为一个好警察。迪克森当晚被海耶斯烧伤,受伤之后,他真的开始认真思考怎样做一个好警察了!后来迪克森在酒吧喝酒的时候,无意间听到领座的男人在吹嘘以前做过的坏事,越听越觉得他有可能是杀害海耶斯女儿的凶手,于是挑衅他,动手拿到他的皮肤组织并记下车牌,为此不惜被人打的头破血流。
相遇1:迪克森在打雷德的那天,想不到他们会在医院相遇,也并未想到他的冲动给雷德造成怎样的伤害,两人全身都缠着绷带,迪克森看到雷德的样子,懊悔至极,眼里忍不住泪水,请求雷德原谅自己。雷德开始是愤怒,最后是怜悯,给他递了一杯果汁,那杯果汁大概是迪克森喝过最好喝的果汁,那是一种体会自身痛苦的同时,更加深切地对他人痛苦的感同身受。
相遇2:海耶斯因为防火烧警察局的时候,James帮她做了不在场证明,所以一周之后他们约到一家餐厅吃饭。海耶斯是那种从骨子上看不起James的(可能因为James侏儒),她的表现太伤人了!碰巧在餐厅他们碰到了海耶斯的前夫带着小女友前来吃饭,在交谈中,海耶斯得知是前夫放火烧的广告牌,这个时候海耶斯克制了愤怒,而是拿了一瓶给他们并祝福前夫对小女友好一点。
表现手法:给人歧义空间的美感
好的诗歌作品总能给人美感,一部分是来自诗人通过诗歌本身表达的生活中的美感,一部分是诗歌语言的模糊性给读者带来的歧义空间(也可以说想象空间,我更喜欢歧义空间这个词)产生的美感。通过歧义空间产生的美感,它要求读者通过模糊的语言展开想象,在想象的空间里和诗人一起创作和完成作品。
《三块广告牌》就是这样一部像诗一样的电影,不仅仅是结尾的留白带给我们的想象,片中也多次让我们领略到了歧义空间带来的美感。
歧义空间1:
还记得相遇2的片段吗?海耶斯和James在餐厅约会,遇到了她的前夫和女友,导演在处理海耶斯情绪的时候,给了很多暗示性对白和画面。比如海耶斯的前夫的这句话:愤怒不得宣泄只能酝酿出更深的愤怒。
还有因为海耶斯在与James约会中一脸不在意,James最后发脾气的一句话:你不过就是个敢登反警察广告的苦情女人而已!
除了对白的暗示海耶斯心中的愤怒,还有画面。James走后,海耶斯拿着一瓶酒走向前夫和小女友的餐桌。注意看海耶斯拿酒的姿势还有咄咄逼人的气势。
此情此景是导演极力暗示的,观众和她的前夫都以为她要动手打人,按照她以前怼天怼地的性格也确实会动手打人。在这种极富暗示性的对白和画面中,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完成了一次想象中的暴力冲突,然而当着一切都没有发生的时候,想象中的暴力审美与电影实际发生的宽容审美同时搅动着我们的内心世界。
歧义空间2:
迪克森在拿到酒吧嫌疑人的DNA之后,认为他很有可能就是凶手。当迪克森在警察局求证的时候,警长告诉迪克森,他不是凶手。此时观众的内心想必会理解迪克森内心的失落。究其原因,是导演特意让酒吧嫌疑人的身份模糊,在他第一次见到海耶斯的时候,就有三句对白让人产生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他可能是警长的朋友?女儿的朋友?杀害女儿的凶手?
How about that?How about that?How about that?
或者都不是,或者他只是个路人!
歧义空间3:
迪克森在得知他不是凶手之后,很艰难地把这个事实告诉了海耶斯。但迪克森也坚信他做了坏事,想和海耶斯一同去爱达荷州找他复仇。
迪克森在和海耶斯打电话的时候,手里一直拿着一把长枪,一度还放进了口中。
这不禁让人想到了警长的开枪自杀!迪克森因为接受不了酒吧嫌疑人不是凶手的事实要自杀了吗?然后过了几分钟,剧情就从悲痛中转变为对复仇的坚定,他们决定去找酒吧的那个嫌疑人。
迪克森告别母亲、海耶斯告别儿子之后,他们一同驱车前往爱达荷州,在车上他们的一番对白更加温情。海耶斯向迪克森坦白是她烧了警察局,烧伤了他。迪克森一脸无所谓,一副早已原谅她的样子。
海耶斯笑了,这一笑真美!似乎对于找到杀害女儿凶手的狂热的偏执与自己内心对于女儿的愧疚都在一笑之间结束。
最后海耶斯问迪克森,你确认要去杀那个人吗?迪克森说不太确定!多么美的结局呀!
《三块广告牌》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它让我们看到与人相处的时候,总有无法解释的误会,总有无法逾越的立场,总有无法诉说的苦衷,然而这一切绝不能成为我们伤害别人的借口。只要我们多一点沟通、多一点换位思考、多一点感同深受,我们就能彼此理解、谅解、和解,最终携手并进走向未知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