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的寒假,我会去姥姥家住上一段时间。一方面,是喜欢和姥姥呆在一起,另一方面,喜欢姥姥给我准备的一些小零嘴儿。在物质匮乏的那个年代,满足了我童年的馋虫。
寒冷的天气,姥姥最爱煮上一锅大红豆,和一锅小个子的红薯,然后把它们和在一起做馅子,口感又甜又黏,然后蒸上几笼又大又白的豆包子,麦香味浓郁,溢满了整个房间。没等豆包熟,我就一直在咽口水了。豆包儿熟了,等姥姥掀开笼屉的一瞬间,热气腾腾的大包子,那么令人垂涎欲滴。姥姥分给我们人手一个,一直叮嘱:“慢点吃,慢点吃,别烫着”。冬天的寒冷瞬间被甜甜糯糯的豆包消融了。
当然,姥姥拿得出手的手艺不止这一个。还有特别费牙的地瓜干,一人拿上几个,坐在屋檐下晒着太阳能吃一上午。还有红灿灿,亮堂堂的自制冰糖葫芦,姥姥自己腌制的咸鸡蛋……。姥姥的剪纸也是一绝,每逢过年过节,姥姥就会忙个不停的剪窗花,街坊邻居盛情难却,哪家也不能没有不是。白天做不完,晚上在煤油灯下继续剪。我常问姥姥:“为什么老是帮他们做?”其实我担心姥姥太累了。姥姥说:“帮人就是帮自己,年,一年只过一次,家家都能贴上喜庆的窗花,多高兴啊!”姥姥就是这样爱助人为乐。
每逢节日,妈妈和几个姨姨总爱去姥姥家聚一聚。三个女人一台戏,姨姨们在院子里的小厨房,叽叽喳喳的聊着,一边忙前忙后,洗菜,切肉,烧锅,炒菜。不时的发出一阵阵笑声,孩子们则在院子里玩的满头大汗,不亦乐乎,。一声声“开饭了”我们的游戏,也在恋恋不舍中结束。
姥姥老了,走了……小院儿也没有了往昔的热闹景象,只剩三两株老榆树在寒风中,窸窸窣窣的守着回不去的过往……
当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桌上的一饭一汤,也算是上心。这都得益于姥姥的教导。孩子像极了小时候的我,吃饭也很捧场,一句:“妈妈好吃”总会让人疲劳俱忘,眉角飞扬。蓦然回首,曾经远大的梦想在远方,如今却周旋于一日三餐的日常。不禁发出轻微的一声叹息。人生,起起落落,兜兜转转,无论怎样都会败给时光。只要年轻过,努力过,寻常生活,也可以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闲暇时光,与家人一起共度也是一种幸福的享受。
太阳下山,人至中年,
你会发现,越来越眷恋傍晚时分的人间烟火。厨房里升腾起热腾腾的雾气,案板上传出清脆的,笃笃笃的切菜声,油锅里刺啦刺啦的下菜声,锅铲与锅之间嗤嗤叉叉的摩擦声……愣是奏出了交响乐的感觉。不过是一餐家常便饭,却是家人最温暖的守候和陪伴。一年四季,一日三餐,幸福而又平淡。无论你在哪里,家的味道,是你不能忘却的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