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关于“孔乙己的长衫”在网上红了。
我们都学过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这篇文章,“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当时我们对于造成孔乙己的现象,背后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万恶的封建阶级,尤其是科举制度摧残的结果。
关于“孔乙己长衫”,央视妈妈专门点评“学历的价值,只有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掘自身潜力的情况下才能得以体现。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为读过书,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长衫是衣服,更是心头枷锁。一时的困难不等于一生的失败。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孔乙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代有志青年绝不会被困在长衫中”。关于这个点评有网友提出,是否可以理解为“我们十年寒窗苦读,数十年如一日的读书,如果看不到希望,就要回归到体力劳动中”。
孔乙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我们不防重回鲁迅的文章,原文中写到“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头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孔乙己偷了何家的书,拒不承认,而且好吃懒做,替别人抄书,做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我们可以看到,孔乙己是惯偷,又懒,不值得人信靠的一位读书人,这是酿成他悲剧的一个原因。他不愿意脱下长衫,可能是他想让别人觉得自己是一个读书人的身份,觉得自己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但是实际上呢?他是穷酸的,迂腐的,无论是否脱下长衫,都不影响他对于如何在社会上生存的选择。
而孔乙己的长衫是什么?长衫,在我们古代被认为是有学问的人的象征。网友用“脱下长衫就是骆驼祥子”这样的说法,长衫变成了学历的象征,甚至说“如果我没有读过书,我一定心甘情愿的去工厂里拧螺丝,可是没有如果”。我想说的是,即使去拧螺丝,前提是,你得知道如何拧螺丝?如何拧对螺丝,拧紧螺丝。
河师大一位老师清晰的解读了孔乙己长衫,她说,首先我们不是孔乙己,如果想变成孔乙己,得读到博士,我们目前的水平和孔乙己差了十万八千里。对于这句话,我非常认同,李镇西老师也多次提到,我们和以前的大师相比,连学者也算不上。以前的读书人虽然他们没有学英语,地理生物,数学这些课程但是单凭他们研究的文学这方面来看,我们所接受到的教育是不能和他们相提并论的。其次,我们每个人十几年的读书,我们在编织的这个长衫,不是孔乙己的长衫,是我们自己每个人都必须穿的,最基本的长衫。这是一件什么样的长衫,这不是一件学历的长衫,它是增加我们视野的一件长衫。是我们必须要穿的一件长衫。
对于这样的观点,我是认可的。
读书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我们必须穿上这件长衫,要花十几年二十年的时间,
甚至终身我们都在披着这件长衫。正如《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的主人公塔拉在访谈中所言:“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一个全新看待自我的视角,也正是教育所赋予我们的更深层次的含义。现如今,人们代入孔乙己的角色,述说着被学历“束缚”的不幸——知识开拓了人们的眼界,因而无法心安理得地“打螺丝”。
可正是知识赋予了我们自主选择的权利,因而我们可以在见识过“浪浪山”外的世界后,选择回到“浪浪山”。更何况在不尽人意的现实面前,没有“长衫”,又何来如此振聋发聩的声音?
虽然我们现在很少再说“读书改变命运”,但是读书真的是我们重新选择的一个机会。
每年那么多应届生毕业,难道每个人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了吗?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本专业岗位上奋斗吗?不一定,就像我们说,北京传媒大学那么多毕业生,但是不是所有的毕业生都去当演员导演了一样。前段网上很火的一个视频,“我,毕业5年,存款5000 ”她:中传硕士,火锅店保洁”的视频凭借五百余万的播放量登上B站热榜。视频中的两位主人公均为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面对镜头大方地自我调侃着各自毕业后的“高开低走”。那么读书在他们身上的价值是什么呢?我想,就是一种方法论,一种处理问题的能力,一种更好的认识自己与社会需求的契合点。
人生的选择有很多很多,我们应该认识到,学历不是学利,不是说我们失去了利,学历就变得一文不值,学历是一种经历,我的导师说,看书是个人生活的众多选择之一,而我认为,读书是我们每个人的必经之路,我们眼界的开阔,精神生活的富足,对这个社会的反馈,都是读书所带给我们的。
我们不是孔乙己,也不要把自己代入孔乙己的角色。
日期:2023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