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篇文章引起了热议,文章的大致内容是:作者是家里第一个研究生,她从小学习成绩就优异,是一个被许多家长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也是一个“小镇做题家”。后来她考上了大学,考上了研究生。但在读完研出来社会后,却找不到心仪的工作,原先的通过读书找一份理想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的梦想破灭了,她深感挫折和苦闷。现在的她只希望有一份简单普通的工作、有一个爱的人和爱她的人、能过上最普通的生活就足够了。她写的一段话“都说学历是敲门钻,慢慢的我发现这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引起了许多在社会上的年轻人的共鸣。“孔乙己的长衫”更成为了热搜词。
我本来想问一下ChatGPT对此有何看法,随后一想,“他”的信息来源是截止2021年的,于是转而让“他”对鲁迅小说《孔乙己》的“孔乙己的长衫”有什么看法。几次让他概述《孔乙己》的内容,但都是错的,可能是“他”没有“看”到过这方面的信息。于是,我自己简述了一下,并让“他”说出其看法。“他”的回答虽然与我们中国人主流的观点有所不同,但我觉得“他”应该是通过我提供的内容简述信息,进行“推理”而得的,也有其一定的道理。
问:嗨,你好!今天我们继续聊天吧。今天我们聊一聊“孔乙己的长衫”吧。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乙己》的故事大概:孔乙己是当时社会环境下的一个穷书生,他喜欢喝点小酒,但因为穷,时不时会赊帐,也是因为穷,常被酒馆里喝酒的人嘲笑。他偶尔也会帮人代笔写点东西赚点小钱,顺便会偷人家家里的一些东西被发现,而遭到痛打,终于有一次被打致死。
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在鲁镇的酒店,做工的都只是靠柜外站着喝酒,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穿长衫的通常都是些读书人,孔乙己也是读书人,只不过是一个生活贫困的读书人。而到店面隔壁的房子里喝酒的都是些生活富足的读书人,孔乙己因为穷,只能和那些打工人一样在柜外站着喝酒。
你认为孔乙己的长衫有什么象征意义?
答:鲁迅在小说中描写了孔乙己作为贫穷的读书人所遭受的歧视和压迫。在当时的社会中,穿长衫的通常是士绅、读书人和官员等上层人士,而穿布衣的通常是下层人。尽管孔乙己穿着破旧的长衫,但他仍然坚持穿着长衫,表明了他对于尊严和自尊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贫穷的读书人在封建社会中的处境和现实。
在小说中,孔乙己的长衫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虽然他是一个贫穷的读书人,但他依然有着一种高贵的精神和自尊心,他想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和身份,即使这个身份并不被社会所认同或尊重。他对长衫的执着也反映了对于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坚守,以及对于自己作为一个读书人的认同和自豪感。
问:这个回答大致可以。你的另一个回答:孔乙己身上的长衫也可以理解为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不安,长衫成为他内心深处的一种遮掩和保护,让他感觉自己还有一些存在的价值和尊严。”这样的回答也合情理。
答:是的,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解释。长衫作为孔乙己唯一的衣着,不仅体现了他的贫困和社会地位的低下,还代表了他内心深处的一种保护和自尊,这种内心的保护可能是他在生活中所失去的某些东西,例如家庭、社会地位、尊严等。长衫成为了他的遮掩和保护,同时也代表了他渴望被尊重和认可的心理需求。
问:中国人有句古话: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
答:是的,这句话来自于明朝文学家郑板桥的《鹤林玉露·卷一·古今评话》中的一句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认为无论做什么事情,读书都是最高尚的事情,是人类精神文明最高的追求。这句话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知识和学问的高度重视,将读书视为升官发财、改变命运的捷径,因此一直被中国人所推崇。
问:孔乙己应该是深受这种观念的影响。
答:是的,孔乙己作为一个穷书生,虽然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仍然深信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一直在努力学习。小说中也描述了他常常代人写信,写得字迹端正工整,可以看出他的确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而且在酒馆里,他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地与人交谈,显得十分自信和有气质,这也是他内心深处对读书人的崇敬和追求的表现。所以说,孔乙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了中国古代对知识和学问的高度重视观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