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从小到大的历史课,可能见过他,竟然没有记住他,着实甚为可惜。不过想想历史课又能让我们记住谁呢。
第一次听见他,是听郦波的课《五百年来王阳明》。初见觉得嘘头这么大,再听就把书买来读,然后一系列的书看了一遍。本来想的是十八岁前识得先生多好,细想这是没读明白啊,此心向前何为迟呢?
如果你问心学的内核是什么呢?书上说的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再问与我何关呢?郦波先生给出现实的教义。
阳明心学的现实作用就是帮助我们找到光明的内心。听从内心光明的指引,随时开启自己人生的旅程。
当遇到内在的困惑时,通过心外无物,心即理,找到个人的气象。王阳明言:“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首先要立志,有大志向的人生,格局自是不同。自此盛时不会傲,败处不会馁。时常审视内心,最初的愿景自不会为外人、外物、外事所困。
我们常常是想得多,做得少,一不小心忘了初衷是啥。想起了作家史铁生的话,拖延最大的坏处不是耽误,而是会使自己变得犹豫,甚至丧失信心。困惑更是在此滋生。不管是什么事,决定了就立刻去做,这本身使人心情愉快。犹如把家里打扫一新,使人欣欣然,保持一种主动和快乐的心情。
当遇到现实的困难时,通过知行合一,寻找生活的智慧。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字,己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己自有知在。”
遇到困难不迷茫要多行动,在行动中摸索总结。知行合一处,这个一,其实就是致良知的良知了。“知行合一”不是终点,它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一个永远成长的过程。我们积极行走在求知探索的路上,我们的初心---理想在最远方指引着。这是伟大的知行合一更是积极地人生智慧。
立刻行动,累积经验,更上一层,何等快意!
在人生的困境中,通过致良知,构建人生的新境界。良知是什么呢?良知就是人类文明积淀下来的,沉淀下来的那种智慧、道德与灵性的自觉。走出困境,稳住心态,找到方法,学会解压,解决问题。既有道德层面的自觉,更要启动要所有累积的智慧。阳明先生云;“困知勉行,学者之事也。”
我们不愿歌颂苦难,但不得不经历苦难时,追逐一种从容地健康心态,更严肃的思索人生,启迪智慧,把苦难当做炼狱。为自己的人生寻得一线生机。王阳明摸索致良知的道路,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从百死千难中得来”。
阳明先生的一生,遵循自己的内心,少年励志“读书学圣贤耳”,青年初涉官场只身斗宦官刘瑾,遭被贬暗杀,与绝境处“龙场悟道”,创立心学。地处偏境荒芜之地,他的心学不是逃避而是有所作为,不是放下而是满满的担当。从此,事上练,智平宁王叛乱,巧定边境匪患,成就文人武将。如此大智大功,依然仕途不顺且身体欠佳,而他以讲学为乐。真可印证他“天泉证道”四句话: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是世界观
“有善有恶是意之动”是人生观
“知善知恶是良知”是价值观
“为善去恶是格物”是方法论
一路从困惑、困难、困境中得出来的“致良知”,经过繁锁事务磨炼的“知行合一”。而他经常讲一句口头语,叫“常快活是真功夫”。
真可治治当下的不快乐。